「評」不能“授人以漁”也不要“竭澤而漁”

「評」不能“授人以漁”也不要“竭澤而漁”

最近,廣東省33個餐飲協會聯名向某外賣平臺發出一封措辭強硬的交涉函,要求取消“獨家合作限制”等壟斷條款,降低或減免整個疫情期間廣東省內所有餐飲商戶外賣服務佣金5%或以上等。潛在的行業矛盾浮出水面,引發社會廣泛關注。很快,該外賣平臺回應稱,平臺的絕大部分收入需要投入在幫助商戶提供專業配送、獲取訂單和數字化建設中。平臺在公告中表示,2019年該平臺八成以上商戶佣金在10%-20%,遠低於各種傳言和想象。

是非曲直,我想會有專業人士進一步解析。當然,餐飲商家也不能說自己一直虧就眼紅別人平臺盈利。

「評」不能“授人以漁”也不要“竭澤而漁”

我想說,平臺如果不能保證“授人以漁” ,也千萬別幹“竭澤而漁”的事。 再舉一個例子,朋友在一家“頭部”期貨公司擔任職務,負責海外客戶的業務。最近,他被國際原油期貨市場“跌宕起伏”折騰得睡不好。我安慰他,你的客戶不管賺是賠,你們公司總是有佣金可拿的。他反問一句,如果客戶都“殺”(賠)光了,我還有什麼可賺的? 這說法,話糙理不糙。

「評」不能“授人以漁”也不要“竭澤而漁”

新冠病毒疫情之下,餐飲業大傷元氣,哪怕隨著防控形勢的好轉,目前餐營業的營收也遠遠回不到從前。目前,依靠外賣平臺進行線上經營,成了他們最重要的收入來源。 從另一個角度解讀,就是疫情打破了原有生產生活模式,在線經濟呈現了出蓬勃興起的態勢,成為了產業發展的新熱點。

昨天舉行的上海市疫情防控工作領導小組新聞發佈會上,《促進在線新經濟發展行動方案》正式發佈,上海將聚焦三大類12個領域重點佈局,用3年時間打造在線新經濟發展高地。 “無中生有”、“有中啟轉”、“轉中做大”,外賣平臺作為第三類型的產業,鏈接起商家和消費者,未來必定會有長足的進步空間。

「評」不能“授人以漁”也不要“竭澤而漁”

可是,如果平臺上的中小餐飲商家經營不下去了怎麼辦?

如果一些大型商家成本核算後,覺得在被外賣平臺抽傭不如自己開發小程序完成線上營銷怎麼辦?

做線上產業鏈的失去了上游,如何再形成完整的營銷鏈,服務下游?如何談未來的“做大做強”?至於強調自己不僅僅是配送餐飲,而是搭建了一個基礎設施,創造社會價值,這是你的“情懷”,而不是“買賣”。 邏輯很簡單。你品,你細品。

作者:上海電臺 曉聞

責任編輯:金曉英

「評」不能“授人以漁”也不要“竭澤而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