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高考狀元、留美研究生髮萬字長文控訴父母!

高考狀元、北大本科、留美研究生

卻“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

最近,已12年沒回家過春節的他

更是寫下一封萬字長信

“控訴”父母對他的傷害……

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高考狀元、留美研究生髮萬字長文控訴父母!

▲萬字長信的開頭部分文字

王猛(化名)是個80後,從小成績數一數二,四川某地級市高考理科狀元,被北大錄取,本科後又去美國排名前50的大學讀研究生……

近日他完成了一封15000餘字的長信,前後發給二三十個朋友及同學,回顧了自己與家人的過往。行文間言辭激烈,滿是父母的“肆意操控”、“衝突”和“炫耀”,父母的過度關愛以及缺乏親情,讓他沒能樹立足夠的信心。

被控制的愛:

單純環境限制了社交能力

王猛不避諱自己性格的“弱點”:“內向,敏感,不善交際”。他認為,這正與父母有關,“我母親一直傾向於把我關在家裡,按自己的喜好包辦事情。”

王猛至今記憶深刻的一件事發生在小學一二年級——班裡文藝演出要求穿齊膝短褲。“母親卻不由分說讓我穿長褲,我提出帶上短褲備用也沒被准許。”王猛說,從小到大幾乎所有的衣服都是按照父母的意願和審美來置辦的,幾乎沒有一次是按照自己的意願來進行選擇的。

王猛五六年級時,對奧數很有感覺,一開始母親並不樂意讓他去。有次參加奧數考試,攜帶的文件夾不見了,找回後發現被劃壞並塗抹,“回到家後,母親不但沒有安慰我,反而說‘這下你知道外面的世界很精彩了吧’!”

高中畢業前,所有的社交圈子幾乎都在生活的大院裡,“朋友,都是父母認識、瞭解或者聽過的”。高中時,王猛曾強烈要求到外面的學校上學,但遭到父母的拒絕。儘管後來考上北大,也因社交障礙很難與人交往。

原本以為,考上北大,就能遠離家鄉,逃離父母的“控制”,但依然沒有。“在離家前,父母要求我跟北京的大姨打電話,請她之後多多照顧”。大姨不斷給他打電話,甚至悄悄聯繫他同學瞭解他的情況。

在王猛看來,這不是照顧,而是一種控制。


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高考狀元、留美研究生髮萬字長文控訴父母!


情感的孤兒:

向父母求助從未得到支持

在王猛看來,父母並沒有關心自己的成長環境和心理健康,自己成長過程中的數次“求助”都沒有得到家人的尊重和支持。

小學時,因為不會剝雞蛋,他被同學取笑,後來傳到家裡親戚耳朵裡,又一次遭到了親戚的取笑。

在大院學校上高中時,一次向父母反映自己調座位後身邊環境變得糟糕時,也遭到了父親的打罵,“你憑什麼要學校優待你?憑成績好?”高二時,再向父母反映學校的處境,提出想跟校方談談時,父親依然沒有支持,而是說“你必須學會跟任何人相處”。

發生在大學前的一次旅行,讓王猛至今難以接受。大學前,自己“被迫”參加父母“邀請”的一次畢業旅行,旅行團由單位裡的幾家人組成。“一路上,母親都在不停講述著我如何優秀和培養我的體驗,讓人很不舒服,尤其是她的表情卻是愁眉苦臉。”

中途,導遊當著全團的面拿王猛開了個過分的玩笑。王猛瞬間僵住,不知所措。而父母也沒有幫他說話。回房間後,王猛問父母導遊為什麼這麼說,卻遭到了父親的一陣教育責罵,“你馬上要出去讀書了,別人亂說話這類事會很常見的。”“但實際上,我需要的是他們的一個反應,哪怕哈哈一笑呢?”王猛說,“他們什麼都沒有做。”

2005年春節成了王猛在家度過的最後一個春節。曾取笑他不會剝雞蛋的親戚來到家裡,“她見我正在做一件塑料模型就瞟了我一眼,笑道‘原來你只有玩模型時,動手能力才不那麼差’。”

因為剝雞蛋的事,多年來頻繁遭到嘲笑,王猛沒有忍住,猛地站起來怒視對方。“這次,父母依然沒保護我,也沒對親戚說不”。

自那以後,王猛便沒在家過春節。

出國留學:

仍無法擺脫父母控制

北大畢業後,王猛進入對口專業機構上班,但因動手能力跟不上,交流也出現問題,自卑的心理導致很多事情跟不上,只好離開,此後的幾個工作也都不順利。

經歷了幾年不太順利的工作後,王猛藉著英語優勢決定出國讀研。然而父母的“關愛”如影隨行,隨後就找了一位在美國的“老朋友”照顧他。在與家人的通信中,王猛講述了與這位朋友並無共同話題,父親卻依然要求他學會交往。

王猛意識到自己性格中的“弱點”,並強烈認為這與家庭教育有直接關係。所以他在美國讀的是心理學研究生。他希望心理學能夠幫他與過去抗爭,“搞清楚自己到底為什麼會這樣”。

在美國,王猛曾有一段時間不由自主的會想起從前沮喪的事情,注意力難以集中。他找到學校的心理諮詢中心,第一次做諮詢他足足講述了6個多小時,“諮詢師說我幾乎有了創傷性應激障礙的所有症狀”,但父母依舊不以為然。

拉黑父母:

他們原本有很多機會挽回

2012年前後,一封長長的決裂信發出,王猛拉黑了與父母所有的聯繫方式,與“家”徹底告別。他不再主動聯繫家人,也幾乎不回覆任何信息。這一步,充滿無奈,“這期間有太多的機會,但凡有一次他們抓住了,就不至於此。”

研究生畢業後,王猛回國在一所高校做起了心理學相關的項目研究。至今父母也不知道他身在何處,最多的信息莫過於“在北京”。

最近10年,王猛僅回過一次家,是2015年為了更換過期身份證,整個行程僅在老家呆了6個小時,只因需要向父母拿戶口本,在家中停留了不到10分鐘。

2017年國慶,王猛收到父親的郵件。家人轉變了語氣,希望聊一些王猛自己感興趣的話題,王猛沒有多說,只冷冷地回了一句“我喜歡的話題有人聊”。

這些年來,母親都會在春節前給兒子發去短信,詢問其是否回家過春節。僅有的兩次回覆還是在幾年前,而回復也極為簡潔,“有事,不回” 和 “不”。

父母搞不懂:

兒子為何老揪著過去不放

“父母就你一個孩子,把你撫養大,送進了令眾人嚮往的高等學府,就這樣決裂,你有想過他們的感受嗎?”記者問。“那是他們自作自受。”王猛回答得很乾脆。

兒子12年不回家過春節,徹底決裂也已6年,電話拉黑了,短信不回,也沒有什麼微信。在老兩口看來,“搞不懂他是啥原因”。兒子從小到大,到上大學都是正常的。“有什麼問題想法都會給我們說,回家也會說學校裡的情況。初到美國時,還主動給家裡說自己的情況。”

父親老王認為,在美國做了心理諮詢後,加上和“老朋友”的相處不愉快,他就開始不和家裡聯繫了。“這是一個轉折事件,總認為我們給他推薦的人不行,是要控制他”。“國外是完全陌生的環境,我們介紹一個朋友,必要時有個照管,我們錯了嗎?”母親老劉說。

人生一半都在外邊:

問題難道不是出在後面?

難道真如兒子所言,是父母從小的掌控和過度保護導致的?“他17歲以後就不在我們身邊,現在34歲了,人生一半都在外邊,如果前半程我們在掌控他,可問題出在這後面啊。”老王說。

母親老劉也承認,的確對孩子說了很多“不”,但這些也都是原則上的管束。至於選擇衣服上,老王則稱父母的確會幫其做選擇,“但也不是所有”。

小白(化名)是王猛的初高中同學,在小白看來,王猛父母的確在對王猛的保護上有些過度了。當時王猛上學到回家實際上僅有幾分鐘的距離,但只要下雨天,王猛的父母都會出現在教室的後門接他下晚自習。

尋因反思:

忽略了兒子的心理問題

最近,老王仔細地分析了兒子與家人斷絕關係前後的幾次轉折點,他得出結論,兒子強烈的情緒爆發點往往都在其經歷不順的時候。

“他是狀元,到了北大肯定會有比他更好的人,在大學的後期出現情緒異常。之後畢業工作又遭遇不順,再次出現了情緒問題。到美國學業出現困難,同時在看了心理醫生後,把所有的問題歸結到了他從小到大的經歷上,遷怒於家人。”老王說。

這一點上,小白有同樣的觀點。“他是當年的理科狀元,上了當年北大最好的生物專業,他一直孤僻,不善言語,抗挫折的能力要差一些。”

老王也反思了,自己曾在處理兒子的“求助”上的確存在方式方法的問題,忽略了兒子的心理感受。“不管怎麼樣,我們愛兒子,希望跟他重新聯繫起來。”母親老劉說。

老兩口內心期待著兒子的迴歸,家的大門是永遠打開的。

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高考狀元、留美研究生髮萬字長文控訴父母!

網絡配圖 圖文無關


拉黑父母10年不回家!高考狀元、留美研究生髮萬字長文控訴父母!

■ 覺得父母的錯導致了今天這個局面


@東方幻想:

這對父母到現在都還不懂前十七年的過度控制對小孩造成了一輩子的心理創傷,他的性格都形成了,後十七年你要讓他改變可能性太小了。而且明顯這父母不尊重孩子的想法,總覺得成績好聽話就行,但孩子不是你炫耀的工具,那是個人,你在他小時候需要保護的時候沒有站出來,那他長大了憑什麼要和你親近。

@Winston-Han:

很多父母就是自己這輩子技能樹點錯了,開個小號(生個孩子)想重練,這種父母一般控制慾極強,想讓下一輩完成自己理想的。

@Mel_chou:

不能說父母全錯。但確實大多數父母世界觀狹隘,總以自己的想法臆斷事情還讓孩子服從他們的臆斷,壓根不想聽孩子的想法。矛盾最主要原因是孩子不願說,父母壓根不願意聽,總覺得孩子的那些事都是小孩玩笑,沒啥影響,但是父母們請站在孩子的角度去想,那些都是大事!這些小事不斷積累是可能影響一生的!


■ 小夥子自身難道沒有問題嗎?


@李靜:

我覺得有些地方他父母做得也沒錯啊。比如調座位什麼的,他怪父母沒有去給老師反映,在這些事情上就不怪父母控制他了?他不希望父母管的時候,就說父母“過度關愛”;他沒有得到父母幫忙的時候,就說父母拒絕求助……雙重標準啊。

@小海健:

我覺得這不單單是他父母的問題,特別是上了大學,即使父母過分關注,一個成年男孩子就不能學著融入社會嗎?把責任都推給父母,本身就不成熟理智。

@海森堡的狗:

本來很理解他的,但是看了內容,我只能說,這完全就是父母溺愛出來的玻璃心,他選擇的不是改變這種幼稚的玻璃心,而是通過與父母決裂繼續維持下去。


■ 心理問題真的需要引起重視


@桃之夭夭0228:

這樣的心理創傷你沒有經歷,不要輕易否定別人。儘管我們不能否認父母對孩子的感情,但很多成年人的心理真的不夠健康。


■ 很多網友談到自己的成長經歷


@Zhouni1013:


我覺得我能感同身受,我和家人還有聯繫,但每次我都不會主動打電話。小的時候真的很痛苦,都想到死,什麼都管我,包括我交朋友,穿衣服,頭髮,現在大了回家每次穿衣服都要管著我,在同學面前不給面子,反正讀書的時候根本不想回家,過年回家講他們這樣不對的,也不聽,說我白眼狼,算了,隨便他們。

@七月-sweetheart:

對!我的父母就是這樣。但是還好我及時發現了我的性格缺陷,並不斷改正,現在和父母的關係還不錯。其實,父母不是聖人,哪能不犯錯?父母是不懂如何教育孩子,但他們對孩子也並無惡意啊。想開就好了,自己發現問題時慢慢地改變自己就好了,何必要深陷在“埋怨父母”的泥潭裡無法自拔呢?

@小涵涵小小趙:

這個東西沒法評判,因為我也有一個同學有類似這樣的父母,她也考上不錯的大學,憑著自己的努力出國留學,不過留學的目的也是避開父母,在國內她因為抑鬱已經自殺過幾次了。


■ 有人替父母鳴不平,他們的心聲誰來聽?


@小XX武:

等你們有了孩子,就知道為人父母,到底要放棄多少,揹負多少,付出多少。父母那最燦爛青春的年華,奉獻給了誰。那是用一生來養育的。還什麼沒有孩子願意跟父母決裂,好像父母付出這麼多就是為了把孩子養殘一樣。父母為了養孩子而付出的一切都應該無視,只有父母犯的錯無法原諒系列。

@戰略高手V:

新媒體是年輕人的陣地,所以網上都是年輕人的思想和主張。父母在這裡沒有話語權,一群年輕人在這裡數落父母的種種不是,隻字不提自己的不是。如果永遠只關注自己的感受和權益,這個社會是不是都要為你讓路?人生本就是和別人的寬容磨合,有弛有張,才能走得更遠。


網上的爭論還在持續……

作為子女、作為父母,

看完你有什麼感觸?

歡迎留言


我是彭華勇老師,心理諮詢師,分享家庭教育與傳統文化,專注於教育問題、心理問題諮詢解決!孩子厭學叛逆等問題歡迎關注我,歡迎私信諮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