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三河古鎮,因境內豐樂河、杭埠河、小南河三條河流環抱而得名,古稱鵲岸、鵲渚、鵲尾。原始巢湖岸邊的洲子,因泥沙淤積漸成,形成於南北朝時期,距今已有2500年曆史。現遺存有鵲渚廊橋、三縣橋、望月橋、望月閣等。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三年前,我和友人曾經去過一次,當時順著巢湖邊一路瀏覽過去,經過一座小橋進入古街,街上青石板斑駁不平,人還沒有現在這麼多,兩邊有幾家賣本地特色小吃店鋪。現在街區已是一派繁華景象了。欣聞“新東方”的老總俞敏洪12.18日在合肥參加活動的間隙,不顧舟車勞頓、冒雨雪驅車前往,之後寫了一篇《三河古鎮--雨雪中的歷史和現實》的文章(8小時只有3500的閱讀量)。且餘猶未盡,約定明年春天會再次造訪,勾起了我故地重遊、一展身手的慾望。(正巧出差合肥)於是於冬至日一早出發,再次探訪千年古鎮的玫麗風光。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到達古鎮已經是九點多了,早晨的霧氣剛剛散去,正猶豫從哪裡進去的時候,聽到前面有四位美女說話,其中一位說:你不是來過嗎?從哪裡近不知道?另一位說:就從這邊上這個門,順著河邊走就到裡面了。於是我們也跟著嚮導走了... ...

走在河邊,被兩邊的風景吸引了,不由得想靠近岸邊看看河水,看到河裡的水都是清澈見底的。俗話說:一方水土養一方人,三河古鎮的水源能保護的如此純淨,出這麼多的文武俊才也絕不是偶然的。現在我們提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其時好的山水就是好的風水,從來鳳凰不落無寶之地。走過好多城市,在城市中的河流,能見到如此清澈的水源的,之前也只在桐城的城裡見到過,桐城的水孕育了一個文化流派。

跟著幾位美女,果然很快就進入古鎮的核心了。走過一條巷子,出來就看到“大捷門”了。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1858,太平軍將領陳玉成在三河一戰中全殲湘軍悍將李續賓精銳6000餘人,創造了以少勝多的舉世聞名的三河大捷,陳玉成也在此一戰中奠定了英王的地位,大捷門也因紀念此次勝利而建。大捷門是四道邊門的牌坊,有能工巧匠精雕細琢而成,是進入景區的大門。往裡走一百米,就到了古鎮的中心,有一塊導視牌上寫著:千年古鎮、風雲戰場、名人故里、美食天堂。這句話完美概括了古鎮的人文特色和文化底蘊。

自古鎮開埠以來,就是兵家必爭之地。春秋時期,吳楚在此爭霸,最終楚國勝利,贏得該地,那時地名還叫“鵲尾渚”,所以今天我們一進古鎮,還能看到以“鵲渚”命名的古蹟,如“鵲渚廊橋”。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三國時,魏吳在此相爭,以魏國最終取勝,改名“架漿灘”;到了南北朝後期,粱國大將韋睿攻陷魏國,奪得控制權,易名為“三汊河”,隨成為今天“三河”地名的雛形。

明朝,朝廷設廬州府,始以“三河”之名著稱。

太平天國時期,這裡成了主戰場,英王陳玉成創造了以少勝多的戰例,擊潰湘軍將領李續賓部,從此威震湘軍,可以說得天時地利之福。今天,在古東街上的“英王府”和古城牆依然保存完好。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古城牆在古東街的南端,大概從英王府向南200米,就能看到一座青磚黛瓦的城門,有百米城牆相連,經過歲月的洗禮,牆上已經爬滿了藤蘿,城樓上的旗幟依然迎風招展,彷彿能聽到當年戰場上傳來的吶喊聲。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古鎮由一條小南河貫穿起來,河上有二龍橋、三縣橋、望月橋幾座飽經風霜的古橋,偶有遊船來回穿梭,潺潺的流水像一位老人悠悠訴說著古鎮的傳說。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山清水秀必然人傑地靈,千年的人文底蘊也使三河英才輩出。

1、楊振寧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著名的物理學家,1937年10月,為避戰亂"跑鬼子反",在母親羅孟華的率領下,與弟妹從合肥乘"小火輪"穿插巢湖而來到外婆家所在地三河鎮,租住"孫大生藥房"商號家產的3間平房,每天數次往返一人巷,到同時遷來而設在張家祠堂的廬州中學就讀。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至1938年1月,從古鵲渚渡口乘木帆船溯豐樂河而上,到桃溪與先期到達的父親楊武之匯合輾轉去了西南聯大。今日,古鎮人民為楊振寧修建了舊居,展出楊振寧各個歷史時期的珍貴圖片140餘幅,涵蓋了他的幼年、少年、青年直至老年的學習、生活、成長、成材、獲獎的全過程,成了古鎮著名的人文景觀。

2、孫立人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孫立人,廬江縣金牛鎮人,幼年曾隨爺爺在三河鎮居住,故有故居於三河。先後畢業於清華大學、美國弗吉尼亞軍事學院。中華民國陸軍二級上將軍銜,第一次緬戰時任38師師長,第二次入緬作戰時任新一軍軍長,是抗戰中軍級單位將領中殲滅日軍最多的將領,有“叢林之狐”、“東方隆美爾”的美稱。

3、孫仲德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孫仲德,化名餘凱章,1902年生,原合肥三河人,1920年考入直係軍閥保定隨營軍校。不久,他離開軍校,到山東任下級軍官。

1931年秋回到家鄉,經三河森園醬園老闆左子和與楊正清擔保,進三河商業武裝隊(商裝隊)為隊員。他組織"舒廬合赤色互濟會",自任主任。通過互濟會的活動,擴大革命影響。

1934年春,孫仲德毅然離開生活安定,待遇優厚的三河商裝隊,投身革命。解放後,任合肥首任“管委會主任”。

4、劉秉璋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劉秉璋生於1826年,廬江三河人。咸豐十年(1860)中進士,選為庶吉士,授編修。

曾任江蘇按察使、山西布政使(未到任)、江西布政使。光緒元年(1875)任江西巡撫,浙江巡撫、四川總督等職,光緒四年以乞終養老母辭職回家農桑。

今位於古南街的“鶴廬”為劉秉璋故居,在歷次動盪中仍保存完好。

我來的時候,正趕上“我的中國夢”文化下鄉活動在古鎮的萬年臺前舉行文藝匯演,相聲、戲曲、快板等各種節目輪番上演,演員的精彩表演把一幅幅盛世畫卷在節目中呼之欲出,吸引了古鎮居民及各地遊客的觀看。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人們也在這古色古香的演出中,彷彿看到了一輩輩勤勞、勇敢、智慧的三河人,通過不屈的拼搏和奮鬥,把自己的家鄉建設成今日如詩如畫的美麗家園。

三河:合肥的掌上明珠,楊振寧、孫立人從這裡走向世界
/
/
/


今日的三河古鎮,已經趁著改革開放的東風,在市場經濟開發的機遇中,日新月異,每年遊客逐漸增加,並且被評為合肥唯一的AAAAA 級旅遊景區。人們足不出戶,就可以享受清水綠山和千年文化底蘊帶來的經濟實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