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別讓你的人生輸在職業生涯規劃上

又是一年的畢業季,許許多多的大學生又開始走向社會,走向工作崗位,也有的人直接選擇自己創業。不管怎麼選擇,大家都將面臨一個全新的職業生涯,職業不僅是一個人立足社會的根本,也是體現出個人價值的重要保證。那麼你對自己的職業生涯做一個合理的規劃了嗎?

年輕人,別讓你的人生輸在職業生涯規劃上

其實職業生涯規劃到什麼時候都不晚,哪怕我們已經到了30歲的而立之年,能想明白,也是牛逼的不行。就怕沒有目標沒有方向,盲目的奔走求職,那樣只會浪費時間,越來越迷茫。所以當我們走出校園,做的第一件事就應該是做一份完整職業生涯規劃。

職場生涯規劃中的道理

1、機會只垂青有準備的人

無論你再怎麼抱怨,再怎麼不開心,飯還是要吃的,覺還是要睡的,工作還是要做的,未來的事情永遠只屬於自己的。當然,你的準備是多方面的,除了專業技能外,其他的輔助技能也是非常必要的,比如溝通能力、人際關係處理能力、管理能力等等。當然,更重要的是要為自己的未來做一個規劃,清楚地知道自己的目標是什麼,應該怎麼努力才能實現。適當的時候也要充充電,不要捨不得那半個月的工資,這也算是為自己的未來進行投資,有什麼捨不得的呢?如果你現在不學會“舍”,以後將永遠也“得”不到。

2、一定要清楚自己未來的目標是什麼

這是幾乎所有初入職場的朋友都會面臨的問題。而這些問題通常會在步入職場的1-3年之內最明顯。如果不及早解決這些問題,那麼,你就會荒廢這3年的時間。而對於一個職場新人來說,這3年至關重要,是鍛鍊能力、積累資本的黃金3年。一旦錯過,則要花費更多的時間,從頭再來,重新彌補!更有甚者,可能一輩子都無法彌補。

年輕人,別讓你的人生輸在職業生涯規劃上

為什麼要清楚自己的目標?因為,有了目標,才有行動的指南。知道自己想幹什麼,喜歡幹什麼,這才是你前進的最終動力。工作不開心、動力不足、盲目跳槽的最根本原因是職業目標不清晰。沒有目標,便沒有了追求,於是,所有的行動只是為了掙一口飯吃。你根本沒有考慮過自己的未來應該端什麼飯碗。

3、慎重對待第一份工作

這一觀點,對於大學生來說,更有意義。現在整個、媒體、專家等等各種單位都一直在鼓吹“先就業,再擇業”。相信不少人在大學畢業時候相信了這一點吧?管它呢,騎驢找馬,先找份工作掙錢填飽肚子再說!但事實上,現在在職場上發展不順的朋友,多半也和第一份工作有關係。俗話說,“男怕入錯行,女怕嫁錯郎。”第一步錯了,以後就會經常犯錯。正所謂一步錯,步步錯。

4、要懂一點做人的常識

職場就像一個大熔爐。在職場中,不僅僅是要掙一碗飯吃,更重要的是學會做人的道理。如果連最起碼的道理都不懂,你不僅得不到別人的尊重,更會失去更多的發展機會。因為,在中國,人際關係也是生產力。中國有句古話:得道多助,失道寡助。

5、要保持一種“空杯心態”

不要認為自己很牛。還是那句你不愛聽的話:中國什麼都缺,就是不缺人!中國有一個詞,叫“虛懷若谷”。我們都知道,優秀的人有極高的素養,甚至是虛懷若谷,他們都有一個能包容一切的胸懷,有了這樣的胸懷,你在職場上就會獲得別人的尊重,就會獲得更多的發展機會。類似的詞還有“大智若愚”“大巧若拙”等等,不多說,自己去體會。

一次完美的職業生涯規劃由審視自我、確立目標、生涯策略、生涯評估四個環節組成。

首先、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必須是在充分且正確地認識自身的條件與相關環境的基礎上進行。對自我及環境的瞭解越透徹,越能做好職業生涯設計。

其次、有效的生涯設計需要切實可行的目標,以便排除不必要的猶豫和干擾,全心致力於目標的實現

。如果沒有切實可行的目標作驅動力的話,人們是很容易對現狀妥協的。

第三、有效的職業生涯設計需要有確實能夠執行的生涯策略,這些具體且可行性較強的行動方案會幫助你一步一步走向成功,實現目標。

最後,有效的生涯設計還要不斷地反省修正生涯目標,反省策略方案是否恰當,以能適應環境的改變,同時可以作為下輪生涯設計的參考依據。

個人生涯週期

一個人的職業生涯說長不長,說短也不短,從20歲開始到60歲退休,也就40年左右的時間。

職業生涯週期可以分為6個階段:

第一階段是成長期。這個年齡段是20歲之前,絕體來講是從你參加工作之前,主要的任務就是身體和心理省的成長。

第二階段是進入工作領域的階段

。這個年齡段是18-25歲,這個時間段有的人大學畢業,有的人工作了一段時間,這個階段也是我們職場積累的階段,我們可以在這個階段試錯,嘗試自己想做的事情,成本最低。

第三階段是職業確立階段。這個年齡段是25-35歲,這時候我們要確立自己的職業生涯早期目標,在經歷前面的試錯期,我們也該知道自己要做什麼工作了。

第四階段是中期階段。這個年齡段是35-45歲,這個時候是我們的發展階段,很多人都是在這個時間段飛速的成長,也是一個人最精力的時候,我們要好好的抓住這個時間段。

第五階段是後期階段。這個年齡段是45-60歲,我們到了這個年紀,基本上就已經定型了,技能、人脈、工作資源都有了定型,不過也有人是在這個時候發力,實現自己理想和目標的。

第六個階段是衰退階段。這個年齡段是60歲之後,也是一個人該退居的時候了,這時候時代也變化了,我們已經要開始給新人讓位置了,讓他們來發揮自己的才能。

職業生涯設計的目的,決不只是幫助個人按照自己的資力條件找到一份工作,達到和實現個人目標,更重要的是幫助個人真正瞭解自己,為自己訂下事業大計,籌劃未來,進一步詳盡估量主、客條件和內外環境優勢和限制,在“衡外情、量己力”的情形下,設計出符合自己特點的合理而又可行的職業生涯發展方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