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為中醫藥海外推廣帶來機遇 華人從業者信心更強

中新網北京10月11日電 題:疫情為中醫藥海外推廣帶來機遇 華人從業者信心更強

中新社記者 冉文娟

2018年11月在羅馬召開的第十五屆世界中醫藥大會將每年10月11日設立為“世界中醫藥日”,今日迎來第二個“世界中醫藥日”。在新冠肺炎疫情全球大流行背景之下,中醫藥在抗疫中發揮獨特作用,在海外傳播也迎來契機。

中醫藥抗疫療效引發海外關注

在中國抗擊疫情過程中,在早期沒有特效藥、沒有疫苗的情況下,總結中醫藥治療病毒性傳染病規律和經驗,形成了中醫藥和中西醫結合治療新冠肺炎的診療方案,成為中國方案的重要特色和優勢,通過臨床篩選出的方劑“三藥三方”也有確切療效。中醫藥的抗疫療效引起了海外廣泛關注。

匈牙利前總理邁傑希曾表示:“中國抗擊疫情成績有目共睹,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把傳統中醫與西醫治療很好地融合在一起。”匈牙利總理首席顧問蘇契·蓋佐8月在活動中稱,中醫藥文化的智慧和手段,成功助力匈牙利在抗擊新冠疫情的鬥爭中成為歐洲防控最出色、最成功的國家之一。

在老撾第二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中,“中醫藥治療”部分被獨立撰寫,健體抗疫合劑、清瘟解熱合劑、藿香正氣膠囊、連花清瘟膠囊4種中藥也得到了老撾採納和臨床使用。

中國國家中醫藥管理局“清肺排毒湯”應急專項專家組組長、北京中醫藥大學副校長王偉稱,目前“三藥三方”之一的清肺排毒湯在意大利、英國、美國、日本、馬來西亞等國都有使用;連花清瘟膠囊已在10多個國家獲批進口使用;中方還向意大利、匈牙利、新西蘭等國家捐贈了金花清感顆粒。根據海關總署數據,中藥材及中式成藥出口量從今年3月份開始呈現迅猛增加態勢。

中醫藥國際合作更上層樓

數據顯示,中醫藥已經傳播到全球183個國家和地區。中國與40多個外國政府、地區主管機構和國際組織簽訂了專門的中醫藥合作協議。

今年6月,匈牙利塞梅爾維斯大學佔地4000平方米的中醫藥培訓中心開始動工。為支持該校加強傳統中醫藥學研究並支持中國—中東歐中醫藥中心建設,匈牙利政府向塞梅爾維斯大學投資了59億福林(約合1.3億元人民幣)。

非洲第一個中醫中心——中國-毛里求斯中醫藥中心於2019年開張。該中心以針灸治療作為突破口,制定了“針灸推拿+中醫內科”的創新模式,還通過社交平臺開設賬號,定期介紹中醫藥文化及中國抗疫成果等。目前常有毛里求斯民眾來電進行健康諮詢。

華人從業者:任重道遠、久久為功

華僑華人中醫藥從業者一直致力於中醫藥海外推廣,他們認為,疫情為中醫藥海外傳播帶來契機,但仍需下足功夫,打牢基礎,贏得更多外國民眾的認可,進而破除法律壁壘,為中醫藥發展贏來更廣天地。

世界中醫藥學會聯合會常務理事、毛里求斯中國傳統針灸推拿協會會長李明在當地從事中醫藥行業已經10餘年。他告訴記者,兩國政府近年來在中醫藥領域的合作加強,當地民眾對中醫藥的認知和好感逐步提升,有不少當地學生申請獎學金赴華學習中醫。

“中醫藥是民心相通的重要橋樑,有理由相信未來將迎來更大的發展。”李明認為,中醫藥海外推廣首先要從溝通民心入手,讓當地民眾得到實惠,進而推動當地政府部門接納中醫藥,從法律和體制上掃除障礙。他還建議以針灸為突破口,以點帶面傳播中醫藥,讓當地人實實在在享受中醫帶來的健康和實惠。

在中東歐中醫藥學會會長陳震和同仁的推動下,匈牙利成為歐洲首個為中醫藥立法的國家。疫情期間不少當地人主動找到陳震求醫問藥,還有患者自發在社交媒體上為中醫點贊。

陳震說,疫情為中醫藥海外推廣帶來機會,但中醫藥走出去還需要下深功夫,決不能曇花一現。“中醫藥在各國發展並不平衡,推廣的關鍵還要靠法律,有了立法才有底氣,才能站得住腳。”(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