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最早知道海倫凱勒,是在小時候語文課本的一篇文章裡。

那篇文章來源於書本《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名字叫:愛是什麼?

孩提時的海倫·凱勒聞著手裡的紫羅蘭,問莎莉文老師說:“愛就是花的香味嗎?”

“不是。” 莎莉文老師回答。

感受來自太陽溫暖的照耀,海倫·凱勒問:“愛是不是太陽?”一直到她串珠子時也一直還思考著這個問題。

後來,莎莉文老師說:“愛有點像太陽沒出來以前天空的雲彩。”聰慧的把愛比作恩澤大地的雨水時,海倫·凱勒才理解過來。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你摸不著雲彩,但你可以感受到雨水,試想,在經過一天酷熱日曬之後,花和大地能得到雨水的滋潤該多麼高興。愛摸不著,但你卻能感到她帶來的甜蜜。

而我們這裡所說的幸福和愛的概念差不多,但是每個人對它們的理解都不同。

幸福和愛一樣,沒有唯一答案,是一種看不見摸不著的感覺。

1,失去基本的感受力,會讓我們不知不覺的忽視體驗幸福的機會。

海倫·凱勒做過這樣的一個設想,她說:“假如我是大學校長,我要開一門必修課程。”

這個課程是什麼呢?

就是“怎樣使用你的眼睛”

在這裡,海倫凱勒並不是因為自己雙目失明,就想著藉此機會來向我們大肆宣揚擁有視覺的幸福。

先來看看教授開這堂課,他會講些什麼。

“教授將和他的學生講授,怎樣通過真正觀看那些從他們面前過去而未被注意的事物”

是啊,這個世界上本有很多美好,但大部分會都被忽略。

一片落葉、一份心情,

一個彎腰、一種禮貌,

一聲問候、一份溫暖。

看得見的行為,看不見的感動,

這些,都需要我們真正去看見,去感受。

生活樂趣需要增添,沉睡而遲緩的天賦有待喚醒。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你會發現,善於感受會是一種幸福。

前段時間,朋友林靜跟聊天,我深受感觸。

她來異地上大學,將近一年了,經歷過很多事,其中感受最深的,是對家人的思念。

林靜以前叛逆,總想著遠離父母、逃離家,現在竟然也開始對著月亮發忖,懷念父母是如何如何對自己細緻入微。她開始後悔,感嘆要是以前就感受到了父母的愛該有多好,因為這樣的話,自己也就不會賭氣似的跑到這麼遠了。她甚至有些羨慕那些在離家近讀書的同學,因為他們每週都可以回去。

我說:“你現在才感受有這樣的感覺,活該!”

叛逆期的我們,如果當時能明白父母的管教是愛,而非無理取鬧的干涉,或許現在回憶起來還不至於惆悵。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以前常看一檔綜藝,名叫《變形記》,城市孩子和農村孩子進行角色互換,在各自不同的家庭體驗生活。

比起城市的孩子初到農村時的搞笑與大驚小怪,那些農村孩子來到城市,被“新父母”無微不至關懷時,他們所流露出來的感動更讓我感興趣。

農村的孩子大部分是留守兒童,敏感而缺愛,所以,哪怕被一點點的熱情關照到,他們都會很感動。

心疼他們的熱淚盈眶,但是,也羨慕他們非凡的感受力。這種感受力,是那些來自城市的孩子鮮有的。

所以,這也就是為什麼城市的孩子幸福指數往往沒那麼高的原因了,當然這僅僅只是基於忽略其他條件不計的情況下。

“身在福中不知福”這是當時我們給城市孩子貼的標籤,他們沉睡而遲緩的天賦,即感受愛的能力和體驗幸福的能力需要被喚醒。

海倫·凱勒雖目不能明,可是,她所能看到、所能感受到的,並不比我們少,她的心中自有一番美妙天地,涓涓的流水,浩大的紀念館,一切有生命與無生命的事物,她都能把它們染上豐富的色彩。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色彩繽紛的世界使她快樂,正如婉轉悠然的音樂是我們愉悅一樣,而這,若我們能有豐富的感受力,相信幸福將隨處可在。

2,學會珍惜,是最簡單的幸福

海倫·凱勒說:“我們全部的天賦和感官都有同樣的懶惰特徵,我們的眼睛和耳朵模模糊糊的吸收了一切景色和聲音,我們並不專心也很少珍惜它們。”

如果給你一個小時的時間,讓你沿著林子小路走一遍,你會觀察到些什麼呢?

書中,海倫·凱勒問了從樹林遠足而來探望她的一位朋友同樣的問題,她的朋友回答說:“沒有什麼特別的。”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真的沒有什麼特別的嗎?

如果是你,你會相信她這位朋友所說的嗎?還是說,你為了把答案回答得更具體些,但絞盡腦汁,發現完全想不到有什麼特別之處,於是你懷疑海倫·凱勒在故弄玄虛?

其實,這得看我們把目光停留在哪,又是否停留在那些令你珍惜的東西上。

試想,如果我們只是泛泛而看,哪裡用得著一個小時呢?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唐一以前把生活過得很糟,可是最近這段時間改觀的很大,幾個月不見,現在她的精神面貌變了,比以前更有活力,思想更積極了,渾身散發著幸福的光芒。

我問她變化的秘訣,她說:“哪有什麼秘訣可言,只不過更懂得珍惜當下罷了。”

想看的書,想買的衣服,想去的地方趁著年輕 趁著腦海裡還有想法就大膽的去落實。

做好珍惜當下,幸福的滿足感才能及時回贈於你。

唐一跟我分享了一則故事:“有一個女孩因為看了《遺願清單》,於是她深有感觸,決定也列一份自己的清單,甚至把每天當成生命中的最後一天,逼自己好好珍惜當下,去體會生命的價值。知道嗎,前段時間她剛從夏威夷回來,這個地方是她做夢都想去,但一直沒去的地方,因為清單上有,所以,行動了。”

“這個女孩就是你自己吧!” 我說,她點點頭,不否認。

雖然沒有看過《遺願清單》,但是,這讓我想起了岳雲鵬演的一部電影《鼠膽英雄》,因為被誤診,他以為自己命不長矣,他突然發現自己還有很多事沒做,所以也列了一份清單。為了實現願望,他開始由怯懦變得大膽,由畏縮變得有勇氣,如同變了一個人。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我們也曾年少熱血,對生命產生過無數種幻想。

但是,當時間在我們面前日復一日,月復一月,年復一年地不斷延伸開去,這些品質常常就會喪失。

直到死亡來臨的那一刻,你才幡然醒悟。

也好在懂得幡然醒悟,還能把珍惜當下做好。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讓你明白什麼叫幸福

可是,一定要等那一刻來臨嗎?

我們知道有一天我們必得面對死亡,但我們總會把那一天想得極其遙遠。所以,你現在也過著浪費時間與生命,渾渾噩噩毫無幸福感可言的日子嗎?

那麼,請適可而止,才能及時止損。

不要非得等到失去了,才懂得珍惜,生病了,才意識到健康的重要性。

請記住,你走的每一步都算數!

3

最後,何為幸福呢?

如果我們常在得不到的路上拼力付出,而對擁有的視而不見,這樣能幸福嗎?

對生活多一份觀察,當感受力更深一層時,還怕自己擁有的不夠豐富嗎?

每個人都是幸福的,海倫·凱勒也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