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源之戰:歐盟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鋰電池的自給自足

導讀:隨著歐盟推進其數字化和綠色轉型議程,政策制定者已經研究了所需的原材料。目前在歐洲很少進行開採,加工或組裝,能源轉型的潛在好處中,最重要的是,由於可以自由獲得陽光和風,各國可能不再需要為燃料而戰。

能源之戰:歐盟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鋰電池的自給自足

但是,收穫這些平均資源將需要將原材料集中在相對較少的全球場所中。考慮到這一難題,歐洲委員會本週成立了歐洲關鍵原材料聯盟或ERMA。

“我們的戰略遠見清楚地表明,對關鍵原材料的需求只會增加,特別是考慮到正在向綠色和數字經濟過渡的過程中。”歐盟委員會副主席在布魯塞爾舉行的聯盟發佈會上說。

為了與發佈同時進行,委員會研究機構聯合研究中心(JRC)發佈了《歐盟戰略技術和部門的關鍵原材料-前瞻性研究》,該研究審查了九個關鍵技術領域的供應鏈。鋰離子電池;燃料電池;風力;電動機;機器人技術;無人機;3D打印和數字技術。該報告旨在確定與可再生能源,交通,國防和航空航天相關的未來資源瓶頸。

歐盟委員會副主席表示:“疫情也突出了原材料對我們恢復的重要性。為確保原材料的可持續供應,我們需要像為歐盟電池聯盟所做的那樣在整個歐洲共同努力。歐洲原料聯盟將動員工業和創新參與者,成員國,地區,EIB(歐洲投資銀行),投資者和民間社會,以幫助我們在從提取到加工和整個價值鏈中建立能力和投資案例。這將增強我們的靈活性,並增強我們的開放戰略自主權。”

JRC的研究闡明瞭到2050年歐盟鋰需求將如何增長60倍,鈷增長近15倍,鎳增長4倍,以實現歐盟的2030年減排目標和本世紀中葉的零碳目標。

研究表明,歐盟提供的鋰離子電池不到世界的1%,而中國的這一比例為66%,此類產品的原材料主要來自非洲和拉丁美洲的三個地區。同樣,作為燃料電池原料的全球鉑金供應主要來自南非,其設備幾乎全部在加拿大,日本,韓國和美國組裝。

能源之戰:歐盟預計到2025年將實現鋰電池的自給自足

JRC還強調了中國在光伏供應鏈中的近乎壟斷地位。

新的ERMA機構由150名行業領導成員組成,將由歐洲創新技術研究院(EIT)的原材料部門管理,該機構是歐盟資助的知識和創新平臺。根據發佈聲明,該組織將確定供應鏈壁壘和投資機會,並建設原材料能力,同時將重點放在採礦和報廢材料回收上。

ERMA將努力解決各個行業面臨的資源挑戰,並將首先解決稀土元素,磁鐵和電動機。這些資源對許多歐盟行業至關重要,包括電動汽車和風力發電,這兩個行業都需要稀土以及釹磁鐵。

該小組將就其正在研究的每個集群廣泛地進行磋商,以推動歐盟工業政策消除對供應鏈發展的障礙,並且第一次磋商活動可能與JRC報告中的建議有關。就太陽能而言,該研究強調了歐洲電池製造能力不足的缺點。關於電池,JRC建議增加對歐盟原材料生產,加工和組裝的投資,該研究還建議加大研發力度以減少燃料電池中的鉑含量。

ERMA還計劃建立原材料投資平臺,以快速為諮詢期間確定的項目提供資金。

布雷頓專員在發佈會上說,歐盟擁有大量的鋰資源,“我們正在調整自己的位置,以便到2025年,我們的電池鋰將幾乎自給自足。”

內部市場專員提埃裡·布雷頓(Thierry Breton)很快補充說,但是ERMA的推出並不表示歐盟將拉高全球夥伴的橋樑。

布雷頓表示:“但是,這並不意味著我們要在歐洲生產所有東西。我們的資源龐大且種類繁多,但不足以滿足我們的所有需求。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希望與加拿大和澳大利亞等第三國建立主要的夥伴關係,並希望將感興趣的非洲國家更好地納入歐洲價值鏈,並發展其經濟。因為當我們談到戰略自主權或有時被稱為主權或韌性時,我們並不是在談論將自己與世界隔離開來,而是要擁有選擇,替代品,競爭;避免在經濟和地緣政治上產生不必要的依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