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是怎樣理解“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古話的?

幸福一家人wjy


字面上的意思很好理解:不要以為這樣的錯誤很小,可以忽略不計去實施;不要覺得這樣的善舉微不足道而不值得去做。但是要真正理解它的內涵,還得從生活實際中去感悟!

俗話說:小時偷針,大時偷金。一個人如果從小就養成了小偷小摸的壞習慣,久而久之,他就會好吃懶做,好逸惡勞,最終走上犯罪的道路,毀了自己的人生。公園、娛樂場等公共所裡,如果大家都覺得浪費點水,摘點花,撈條魚不算什麼,那麼一萬人、幾萬人浪費的水,摘的花又是多少呢?

公交車讓座、隨手關水龍頭、扶老人過馬路……,這些善良的舉措看起來是很小的行為,但是如果人人都不去做,那麼哪裡來得文明社會呢?小細節體現了一個人的文化修養,更體現了一個國家的素養!

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其實是一個文明國度的體現!


琪琳寶貝


若是拋開整句話,先從惡與善的相對角度來分析,惡與善隨時空轉化與相對對象與處事場景與因緣糾纏與世事無常等的小微與大宏觀去深究,則根本性分不出原始動機何為善何為惡,所謂善惡的輪轉其持續著,生成與消散也在有常的無常中轉化。

世俗之惡之善只為自我主觀時空停留式的假有真用,其實在意義起著自我身心一種升維修煉,因為只有這種思維意識在有常穩定,除去時空、對象、場景、因緣、無常等中的絕大部分干擾的前提下,必然惡小滾成惡大、善小積成善大的結果延續。

所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從整句來理解是自我主觀意識思維的升維修煉,從世事百態有常無常之糾纏縱觀善惡有報說服不了所有現象結果及當下延續,因其總有其社會錯綜複雜的各種因素參與,但又從善有善報惡有惡報絕大部分社會穩定因素的客觀及佛諦三世因果正覺來觀,真有實例可證,也得自證,不然處世事時總有人會說人善被人欺……的事了。

總之雜談吧!這可能就是“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的最終解釋。(個人妄見🌱不喜勿執)


明k月心


這是劉備去世前給其子劉禪的遺詔中的話,原句為:“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惟賢惟德,能服於人。”目的是勸勉他要進德修業,有所作為。不要因為好事小而不做,更不能因為壞事小而去做。小善積多了就成為利天下的大善,而小惡積多了則“足以亂國家”。

三國劉備文曰:“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這句話講的是做人的道理,只要是善,即使是小善也要做;只要是“惡”,即使是小惡也不能做。這句話值得讓世人知道並在心。後世人傳以“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