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朝最美的四個女人,都被李隆基害死了,為何要害死這四個美人?

秉燭讀春秋


當時25歲的李隆基被後黨打壓閒賦在家,於是太平公主(李隆基的姑姑)拉攏他加入共同對付韋后一黨,李隆基爽快答應了。要想推翻後黨必須發動政變,可是當時韋后的情人武三思是宰相,軍隊由後黨一手控制。左思右想,李隆基決定效仿司馬懿的兒子司馬師那樣陰養死士。還別說,李隆基真有這方面的基礎,原來他曾經是宮中羽林軍的頭目,現在他要把他們召集起來。經過統計,羽林軍竟有萬騎,這比司馬師的三千死士多三倍。這相當於李隆基暗養了上萬的殺手。等條件成熟時,李隆基率領萬騎羽林軍突然發動了歷史上著名的“唐隆政變”。唐隆元年(710年)六月二十日,李隆基手執鋼刀第一個衝進了後宮,迎面碰上探視情況的韋后,上去一刀砍了韋后。反身來到堂妹李裹閨房,發現李裹正在對鏡貼花黃,李隆基沒等李裹回過神來就讓她做了無頭鬼。 在隨後的日子裡,李隆基被立為太子後,政治勢力日益增長,隨後成為他姑姑太平公主幹預朝政的主要障礙。這時太平公主為了專權,散佈謠言說李隆基沒有當太子的資格,說他不是嫡長子,雖然李旦聲稱李隆基當之無愧為接班人,但太平公主欲置之於死地而後快,李隆基的皇太子身份岌岌可危。先天二年(713年)七月,李隆基為了保住自己的太子之位,為了奪回屬於自己的權利,搶先發動“先天政變”,拘捕了太平公主。當時父親李旦苦苦哀求放過她的姑姑,李隆基斷然拒絕,當天賜死太平公主。這一年李隆基28歲。父親李旦同樣識相讓出了皇位,李旦成了太上皇,李隆基稱帝——他就是歷史上的唐玄宗。 總結, 李隆基不狠心就成不了以後的唐玄宗,也就是說,殺了三位漂亮女人他才當上了皇帝。常言道:“心不狠,坐不穩”,為了鞏固自己的皇位,最後他又殺了第四位漂亮女人。


磐龍觀史


唐朝最美的四個女人,韋皇后、安樂公主(李裹兒)、上官婉兒、楊貴妃。她們的死都與一個男人有關,即最初的臨淄王、後來的玄宗皇帝李隆基。因此有人將其定為“四美”之死的罪魁禍首,是李隆基暴殄天物,故意害死四個絕色尤物。

其實上述觀點有失偏頗,只看到了表面現象,沒深糾實質。好比一個沒種過莊稼的人,當看到地裡的雜草被鋤會感到惋惜是一個道理。因為,他不明白莊稼與雜草究竟那個有害,那個有利。所以,四個女人的死也並不無辜。

韋皇后

事件主體先從韋皇后說起。韋皇后是中宗李顯的結髮之妻,在李顯被武則天推上皇位後她被立為皇后。中宗只是武則天的一個政治道具,所以也註定了他的悲催命運。不久,武則天嫌中宗礙手礙腳,將其貶謫到京城之外的房山,韋氏則陪丈夫去度最煎熬的歲月。

那時的李顯活的戰戰兢兢,每天擔心被母親下令處死。而韋氏是一個堅強的女人,她相信定有否極泰來的一天。所以,悲觀的李顯沒少在樂觀韋氏的懷裡哭泣。神龍政變後,李顯被迎回京城,重新復位,而當時傳達消息者便是武則天的侄子武三思。

當年,李顯與武三思為“皇太子”的位置爭得不可開交,所以當武三思出現在面前時,李顯誤認為自己大限已到,嚇的魂飛魄散。事實上,武三思是為巴結李顯而來,不明真相的韋氏也梨花帶雨的當場跪在武三思面前為李顯求情。而正是這次意外邂逅,韋氏喜歡上了更“男人”的武三思。

上官婉兒

然而李顯雖然復位,但實際權力很少落入了不甘寂寞的韋氏手中。因為出於對婆婆武則天的仰慕,韋氏想成為與武則天一樣有野心、且風光無限的女人,以至於中宗淪為了著名的“窩囊”皇帝。中宗前半生被母親武則天傀儡,後半生將被老婆韋氏玩弄。不久,經上官婉兒牽線,韋氏與武三思私通,而懦弱的李顯只能睜一隻眼閉一隻眼。

原本上官婉兒與武三思私通,而上官婉兒又是李顯的嬪妃,但是屬於李顯的兩個女人卻先後投入另一個男人的懷抱。其中的原因不外乎兩點:一、解決生理慾望,因為李顯不行;二、實現政治慾望、因為李顯多餘。所以韋氏、武三思、上官婉兒很快形成了一個叫作“韋武集團”的政治聯盟。

安樂公主

當然,各成員之間都在打著自己的如意算盤。韋氏想成為女皇,處心積慮、廢寢忘食,夢裡都是女皇的影子;上官婉兒想尋求政治靠山,因為她祖上被武則天滅門,孤立無援的自己只能做“牆頭草”;武三思則是想為自己爭取活路,因為武則天的倒臺也意味著武家的沒落。因此,看似三個不同利益述求的人,卻能巧妙的聯合在一起,而他們最終目標的實現途徑就是除掉“有名無實”的李顯。

但是,惦記李顯皇位的不止老婆韋氏,還有女兒安樂公主。安樂公主另闢蹊徑,想讓父親立其為“皇太女”,等李顯駕崩她好名正言順地即位。李顯即便糊塗透頂,但不至於荒唐至極,因此碰壁後的安樂公主又加入母親陣營。當然她的終極目標沒有改變,她需要借力打力。

李隆基

誰能制衡蠢蠢欲動的韋武集團?當然只有李唐宗室集團了。而宗室集團的代表人物就是臨淄王李隆基與太平公主。相比較韋武集團而言,李唐宗室的實力自然更勝一籌,自不過他們一直隱而不發。他們需要給武韋集團表演的機會,先讓他們瘋狂,然後一舉殲滅。所以當中宗李顯被毒死後,李隆基果斷出手,韋武集團被一舉消滅。三個最美的女人遂香消玉殞。

然而,楊貴妃之死有些冤了,很不值。因為她並沒有參與政治鬥爭,但卻間接被捲入其中。所以,政治鬥爭很殘酷,如同一部冷血機器,它不會識別參與其中者的相貌,即便閉月羞花,只要成為失敗方,一樣的會被絞殺,這就是她們被害死的根本原因。

楊貴妃

總之,換言之,害死四個女人的並不是李隆基,而是她們本身就掙扎、遊走於死亡的漩渦或邊緣,只是沒有幸運逃脫罷了。唐朝美人不僅美,而且自信,她們總想在男人們的世界中嶄露頭角、稱雄成霸,而這樣前衛思想的思想在古代男權社會註定不能暢通無阻。因此,她們的死也算是為理想殉葬了。

感謝朋友點贊、關注!歡迎發表不同看法!


國史春秋


這題目妙啊,但是李隆基說:我不服我是冤枉的,她們沒錯我能殺麼?我這是替天行道!


先來說說這四個女人的身份,韋皇后,李顯的第二任皇后,在李顯還是王爺的時候就嫁過去了。一開始還是和丈夫共患難的人,但是李顯登基後,這個人就變了。當然女人變心要麼是男人太狠,要麼就是男人太寵。李顯就是後者,就因為韋后和他共患難過,他就跟她說:如果日後我能重見天日,一定會讓你隨心所欲,不加任何限制。


這句話果真是李顯用生命去實現的,韋后得勢後做的那些事:勾結武三思、養男寵、放縱安樂公主幹涉朝政、放縱外戚擾亂朝政,到最後心一橫把自己的丈夫毒死了。以上種種都是死罪,最後李隆基以謀殺親夫為由拿了韋后和安樂公主的首級。無論從道德上說還是正義上講韋后是該殺的。順便說一下題目中的李裹兒是安樂公主的姓名,但是廣為人知的還是她的安樂之名。



至於上官婉兒,她雖然沒有直接作惡,但是她在武則天和韋后時期都是一個女官,在武則天時期因為女帝比較厲害沒有她表演的機會,她一個罪犯的女兒能獲得女帝面前的紅人已經著實不易了。但是女帝走後習慣了被權勢捧著的上官婉兒親手製造了一個高仿版的武則天,那就是韋后,只不過這個韋后只是箇中看不中用的,和武則天差的不是一隻手。因此上官婉兒只能是多方下注,又去投靠太平公主,顯然太平公主比韋后更有霸氣。誰知黃雀捕蟬,螳螂在後,李隆基臥薪嚐膽幾年終於有了出頭之日。踏著女人的屍體,李隆基得到了皇帝的寶座。


最後一個女人楊貴妃是李隆基從盛走向衰亡的女人,楊貴妃本人沒錯,只不過楊貴妃的哥哥們太驕縱了,藉著妹妹的名氣飛揚跋扈,陷害忠良。遠房兄弟楊釗,原為市井無賴,因善計籌,玄宗與楊氏諸姐妹賭博,令楊釗計算賭賬,賜名國忠,身兼支部郎中等十餘職,操縱朝政。要說楊貴妃非要有錯,就是紅顏禍水了,讓李隆基醉生夢死沒有意識到安祿山以及身邊窺伺他江山的人。


但是怎麼說呢,其實也不能怪楊玉環啊,這個男人自己把持力不夠才不務正業啊。要說楊貴妃是李隆基害死的還能說得過去吧。害這個詞,是在對方沒有十惡不赦的情況下才能用“害”,之前那三個女人只能用“殺”。從上位到退位都是踩著女人的屍體的。盛也女人,敗也女人,乃唐玄宗李隆基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