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在中國沒有動漫而是叫動畫呢?有什麼區別?

隨剪動漫


這是一個比較有意思的題目,要知道其實動漫和動畫這兩個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區別吧,畢竟都是對於動畫相關的描述,但是這兩個還是有一些不同的,最起碼動畫和動漫不完全是一個概念。

在小愛看來動漫是包括動畫和漫畫以及周邊產品的,而動畫單指動畫視頻之類的動畫電影以及長短篇動畫連續劇,所以動畫在包括在動漫之中的,而動漫不單單指動畫。

對於中國的某些家長而言,動漫其實就是動畫

而且動畫在中國的分類其實更加簡單,對於中國的某些家長而言,其實動漫就是指動畫,因為在他們的概念之中動漫就是動畫,也就是給小孩子看的東西,如果說你一個大人看動畫被他們看見了他們會很奇怪,還會說你:“都這麼大的人了,還看動畫片!”。

當然近年來隨著國內動漫產業的逐漸發展,其實這種人為動漫就是動畫的人是越來越少了,尤其是去年的《哪吒之魔童降世》電影的熱播,讓很多傳統的中國人對於中國動漫有了一個新的認識,因為如果只是小孩子來看這部電影的話,它是絕對達不到那樣高的票房,所以也可以說中國的動畫有逐漸往動漫發展的趨勢,他已經不再是單單給小孩子他看的動畫片了,而死逐漸成為了一個不可或缺的巨大的產業了。

以上就是小愛的觀點,在小愛看來,動漫和動畫是兩個不同的概念,但是中國的某些家長卻把他當成是一個概念,應該說動畫是在動漫之中,而動漫卻不單單指動畫,還包括漫畫以及相關的周邊產品,正是因為這個錯誤的看法,所以在中國才會用動畫代指動漫,不過隨著國內動漫產業的發展,其實這個看法在逐漸的改變,以後的中國可能會更多的使用動漫而不是動畫了。

如果你也認同小愛的觀點的話,歡迎你為小愛點贊關注一下;如果你對於小愛的回答還有其他不同的看法的話,歡迎你在文章的下方留言說出你的觀點!


關注醉愛動漫君,每天為您帶來最優質的原創動漫資訊!


醉愛動漫君


動漫就是動畫和漫畫的合稱和縮寫,絕對沒有所謂中國的叫動畫,日本的叫動漫這樣的說法(至於所謂漫畫改編動畫的叫動漫或者會動的漫畫一說就更加站不住腳了,如果有此一說為何漫畫改編動畫叫動畫化而不叫動漫化?難道所有的業內人士都是小白?分不清動畫和動漫?這種可能性你認為有多大?),在專業領域內是完全得不到承認的,動畫和漫畫原本是完全不同的藝術形式,動畫屬於電影的範疇,而漫畫作為通俗文化完全起源於繪畫,但是兩者在表現形式上卻是大同小異,都是藉由繪圖來進行表達,所以如今將兩者歸為一類,合稱為動漫(動畫和漫畫都是“使用繪畫來表現的時間藝術”,唯一的差別是漫畫的時間是在“讀者側”,而與之相對,動畫(或者電影)的時間則是在“作者側”。換句話說,漫畫的一頁是花一秒去讀還是花一小時去讀都是讀者的自由,而電影和動畫則基本上“作家意向的時間=觀眾的時間”。這是二者決定上的區別,但是不管如何“試圖在視覺上表現時間”的動機是一樣的)。當然這個只是最粗淺的解讀,要是詳細劃分的話動畫和動畫片的概念也是完全不同的,動畫就是基於“讓本不能動的東西動起來”這一樸素的願望而產生的一種技術。而當動畫作為技術一旦確立,便開始考慮如何讓動作更加流暢、怎樣設置變化的軌跡等等新問題,解決這些問題的差異將會給人們帶來不同的感受,尤其是不同的審美感受,於是動畫便成為了一種藝術。這個過程是自然的,就像任何其他藝術形式的產生過程一樣,實際上任何藝術總是會經歷這個從技術到藝術的轉變過程的。但是請注意:動畫在從技術向藝術的轉變中,不涉及也不應被認為涉及任何諸如劇情或者蒙太奇等的影視元素的加入。動畫與動畫片的差別就在於動畫是作為一種單純的技術或者單純的藝術而存在,還是和影視等其他藝術結合起來成為一種新的複合藝術。換句話說,用到動畫技術的影片不一定是動畫片,但是動畫片一定是以動畫技術為主題的影片。動畫中還有所謂的動畫本體論(包括:材質本體論,電影本體論,逐格拍攝本體論)目前還有不少的動畫理論研究者在研究,不過中國早在上世紀80年代就停滯了。別看現在都是動畫,可是動畫也是千差萬別。而動漫不過是國人自己創造出來的詞彙。希望對LZ有幫助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486,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f7e000acea5b716121f

鹽於律已


對於中國內地漫迷而言,第一次在電影院的大銀幕上看《海賊王》,本身就是一種圓夢。作為從1997年開始在《週刊少年Jump》連載不輟的“長壽漫畫”,《航海王之黃金城》是其第13部劇場版大電影,也是首部進入中國內地院線的電影。

你去為你兒時的信仰充值了嗎?

今年內地影市遇寒流,日本動畫電影卻迎來一個小高潮。哆啦A夢、聖鬥士、海賊王、小丸子......新老動漫人物齊聚內地銀幕。

算上還未上映的《你的名字。》《名偵探柯南純黑的噩夢》,今年有9部日本動漫被引入,創了紀錄。

究竟日本動漫為什麼有這麼大的影響力?

不提技術、市場和受眾,我想單單憑藉日本動漫人對所有細節的用心刻畫,就值得觀眾的認可。

下面這些圖片,有的甚至讓人分不清真與假。

夏目友人帳vs熊本縣

未聞花名vs秩父市

基於超高的人氣,作為其原作背景的秩父市也是瞬間成為粉絲朝拜的聖地,如今在當地政府的配合下,秩父市也是充分結合了動畫中出現的場景,給前去觀光的朋友們營造了與動畫相似的氣氛。

四月是你的謊言vs西武線沿線

在《四月是你的謊言》TV版動畫1至3話中,那些色彩明媚,讓人倍感溫馨的景象實際存在於日本鐵路線西武線沿線。

天空之城vs意大利白露裡治奧

1986年宮崎駿推出了《天空之城》,影片中少女希達和少年萬斯純潔善良的形象和動人故事深深打動了觀眾。而意大利的白露裡治奧就是現實世界的拉普達,“天空之城”漸漸成為它的代名詞。

千與千尋vs日本溫泉

《千與千尋》是宮崎駿的經典大作,這有名的故事是講述一個小女孩誤闖神靈世界, 期間去到湯婆婆的油屋、走過掛滿紅燈籠的飲食街、坐列車看海等等的奇絕美景,相信這些畫面早已深深印在大家的腦海。

為了拯救變成豬的父母,千尋不得不留在“油屋”工作,而這座木造建築的原型正是位於愛媛縣的道後溫泉本館。這座三層木結構浴場始建於1894年,在夏目漱石的代表作《少爺》中也有關於它的描寫。

看過電影的人應該不會忘記這條通向另一個世界的紅橋吧!幾乎跟現實的四萬溫泉積善館本館門前一模一樣的這座橋。

LoveLive!vs神田明神

神田明神本是“東京十社”之一,因成為《LoveLive!》的動畫舞臺,因而打開在動漫界的知名度,成為新生代的動漫聖地!神田明神也大方接受了動漫聖地的稱號,更是推出了東條希UR痛繪馬來為神社增添新的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