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自己心煩意亂時,適合讀什麼詩句或讀什麼書呢?有推薦嗎?

十二十頁


我推薦三本書《平凡的世界》、《活著》、《逆轉》

《平凡的世界》讓我見識到了生活的種種可能和平凡的意義。《平凡的世界》是我剛到部隊時讀的,剛當部隊時很不適應,通過讀《平凡的世界》我的心靜了下來。每個人小的時候都想當英雄,同樣我也有英雄夢。《平凡的世界》從新定義了我的世界觀,原來平凡也可以這樣動人。不是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英雄的,也不是每個人都可以選擇自己想要的命運。但我們每個人只要牢牢把握屬於我們自己的生活,依然可以活的很精彩,活得有血有肉。

《活著》讓我認識到了生命的堅韌。富貴一生命運坎坷,從地主少爺到一貧如洗,再到身邊親人一個個離去。每次當我們以為富貴看看希望時,命運的巨錘都會再次落下。但一次次的擊打,富貴都沒有倒下,讓我認識到,命運可以如此的不公,生命竟可以如此的堅韌。那些不能將我們擊倒的終將使我們變得強大。

《逆轉》讓我認識到了弱者的力量。這本書是我在猶豫要不要轉業時讀的,在我自己一無所長的情況下,堅定了我轉業的決心。大衛戰勝了巨人歌利亞,一個人們眼中的弱者戰勝了大家認為的強者,找到了屬於自己的逆轉。同樣我們也可以找到屬於我們自己的人生逆轉,只要你將自己逼入絕境,不再讓世俗的枷鎖禁錮自己。

木白筆記,帶你看到一個不一樣的世界。(圖片如有侵權,請聯繫作者刪除)

木白筆記


料峭春風吹酒醒,微冷,山頭斜照卻相迎。回首向來蕭瑟處,歸去,也無風雨也無晴。”

———蘇軾

《定風波·莫聽穿林打葉聲》體現的便是經歷人生起起起伏伏,超越之後的曠達胸懷和任天而動、倔強自信的精神風貌,也可說是獲得精神新生之後人生態度的一次藝術表白:不用注意那穿林打葉的雨聲,何妨放開喉嚨吟唱從容而行。竹杖和草鞋輕捷得勝過騎馬,有什麼可怕的?一身蓑衣任憑風吹雨打,照樣過我的一生。春風微涼吹醒我的酒意,微微有些冷,山頭初晴的斜陽卻應時相迎。回頭望一眼走過來的風雨蕭瑟的地方,我信步歸去,不管它是風雨還是放晴。





上觀嘉聞


最近在看《全球通史》,一部寫人類社會進化及歷史形成進程的書,強烈推薦。

這本書在書櫃裡躺了不知多久了。最近也是因為心煩意亂,感覺總是沉不下來。生活單調而乏味。又沒有吸收新知識的動力和堅持。於是想著強迫自己必須堅持做一件事,這件事可能不會有什麼經濟收益,但至少可以使自己沉靜。

讀書就成了成本最低的選擇。我給自己定了一個規矩:除非有特殊情況,每天必須堅持讀完30-50頁的書,內容可以不限,只要讀就行。

於是,開始了自己的決定。

讀的第一本是沈從文的《邊城》,一部中篇小說,每天50頁,用了三天時間讀完。沈從文的敘事偏慢,剛開始讀感覺有點佶屈聱牙,但好在堅持看完了。

第二部就是這本《全球通史》,目前剛看到第三章。由於東西方文化的差異,這本書的敘事風格是長句子偏多,有時看起來,一句話要重複看好幾遍,所以看的有點慢。

但,如果認真琢磨,每個看似平淡的句子裡都蘊含著無窮的哲理------每一次人類進程的推進都有一定的契機。每一個現象的形成都有其原因。這也是我強烈推薦的原因。

這本書讀到現在,雖然只看了三章,卻讓我有所思考。分享如下:

人類是渺小的!

我們所在的地球是一顆在小小的銀河系中不停地旋轉的小行星,與整個宇宙相比,小得出奇,就象太平洋上的一粒灰塵。

地球形成於45億年以前,約15億年後地球上才出現最早的生命,即原生的單細胞生物。說得具體些,電子、質子和中子相結合,形成各種原子;各種原子相結合,組成各種分子;各種分子再組成有機化程度不等的聚合體,其中某一類構成了生物。

生物又從低等級不斷地向高等級進化,由微生物進化到原始植物,繼而進化到無脊椎動物,再進化到脊椎動物。這些脊椎動物約於三億年前,和其旁系中的某些無脊椎動物、植物一起,開始成功地適應陸上生活。最早是兩棲動物,接著是爬行動物,最後是哺乳類動物。哺乳類動物在地球生物界居統治地位已達6000萬年。

人類祖先在距今約35000年時終於完成了自己的整個進化過程,而轉變為人類——"能進行思維的人類"。在宏大的宇宙環境中和歷史前進的車輪前,人類與其它生物沒什麼不同,只是滄海一粟,所能發揮的作用也微乎其微。

人類是幸運的!

人類祖先的演變發生在有四次大冰期和三次間冰期的更新世時代。當時急劇的環境變化迫使所有的動物必須能不斷地適應新的環境。能否適應的關鍵不是取決於蠻力,也不取決於耐寒的能力,而是取決於智力的不斷增長,取決於能否運用其智力使自己較好地適應環境的需要。這也就是人類所以能在地球上居於無可爭辯的首位的秘密。

人與動物的根本區別就在於人類擁有智慧並會使用工具。從史前文明到原始社會、從舊石器時代到新石器時代、從食物採集者到食物生產者、從新石器時代到農業時代,人類都在與大自然進行著艱苦卓絕的鬥爭。憑藉著自己的智慧,藉助外界的環境和條件,製造工具為己所用,不斷掙脫環境的束縛,一次又一次突破並進步。從在地球惡劣的叢林夾縫中艱難求存,到現在成為地球的主宰。

可以說,這也是人類區別於其它生物的幸運之處。

人類是貪婪的!

沒有農業時,人類過著遊牧的生活,他們的生活是平等的。有了農業,便有了土地,也就有了地盤意識。農業革命引起了都市化、階級分化和社會分裂的連鎖反應,從而從根本上破壞了原始社會引人注目的平 等。那些長期定居的村民現在不惜花費時間,努力建造結構複雜的城堡,來阻擋傳統的搶劫集團的侵擾;並致力於俘虜那些流民,把他們變成奴隸。

為了生存,人類從簡單的食物採集者變為食物生產者,馴化動物、馴化植物;為了生產更多的食物,人類開始佔領更多的土地;為了佔領更多的土地,人類建立城堡;為了佔領城堡,人類發動戰爭。。。這一切,都是基於貪婪的本質。

直到今日,人類為了慾望和貪婪,依然過度使用著、搶佔著自然資源。

書中有一句話讓我印象深刻:人類學為人類提供了一面巨大的鏡子使人類能看到自身無窮盡的變化。我們從書中也可以看到自己想要的答案。

當心煩意亂的時候,就讀書吧,無論什麼書,只要你靜下心來讀,都會讓你有所獲、有所悟、有所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