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中國的歐美的非洲的孩子都接受中國式教育以後,成績會有差異嗎?

夢蝶化蝶


前幾年英國的一所小學和北京的一所小學進行了合作,他們在英國的學校專門挑了一個班級,按照中國的小學教育模式來進行教育。


BBC當時還專門做了一個紀錄片來記錄這一次實驗教學。這個紀錄片大家在網上是可以搜索到的。

為了實驗的合理性,當時也設置了對比組,除了專門挑出來的那個班級以外,和這些同學學習程度相當的同學,仍然按照原來英國的教育方式進行教學。

那麼我們北京的教師給這些孩子帶去了什麼樣的教學模式呢?包括上課提問發言必須要舉手,上課的坐姿,上課的紀律全部按照中國大陸的要求來。

每天教室裡面的勞動,每天的廣播體操,眼保健操也全部按照中國大陸的要求來。

這些老師也是精挑細選的,他們有非常強的外語能力,能夠進行外語教學,並且他們把中國的教材翻譯成的英文也帶到英國,按照我們的教學教材來教授數學體育等等科目。

開始英國的小朋友非常的不適應,有一定的情緒,而且有家長表示了,對於這種教育模式的不太理解。但是在學校的安撫下,家長繼續讓孩子接受這樣的教育模式。

結果一個學期結束以後,學校對學生進行了考試,由中國教育模式教出來的,英國小孩從各科的學習成績到體育的表現,以及學習紀律,甚至是交際能力上面都遠超了其他同齡同等級,但是用英國教學模式的孩子。

這個紀錄片當時在歐洲是非常轟動的。

其實中國的基礎教育從小學到高中都是領先全世界的,這一點連美國人都認同。

中國在教育上和其他國家對比處於劣勢的主要是大學教育。

原因很簡單,我們國家的大學教育是寬進寬出。現在連嚴進寬出都不算。但是,世界上絕大多數的國家是寬進嚴出。少數國家像日本和德國大學的教育模式是嚴進嚴出。

別的國家的大學每天你都要做各種各樣的任務,包括學習上的任務,閱讀的任務以及社交的任務,但是在中國的大學裡面主要是體驗生活,談戀愛,然後用少量的時間學習,只要在期末考之前確保各科能夠及格,那麼畢業的時候就能夠拿到學位證書。

幸好現在全世界大多數的國家還沒有在基礎教育階段採用中國的教育模式,如果他們採用中國的教育模式,那麼他們的孩子肯定會變得更加有競爭力,到了大學以後再採用他們嚴寬進嚴出,或者嚴禁嚴出的模式,那麼他們的國家會變得特別有競爭力。

但是,我們的大學是很難在畢業模式上採用歐美的方式的。中國的孩子由於競爭激烈,早在讀小學,初中高中的時候就對學習很厭惡了,是社會競爭逼迫的,他們要學習。如果到了大學裡面,他們還不得不認真學習,往往逆反心理就很大。

舉一個很明顯的例子,醫學專業就是要認真學習的,但是你去看讀醫學專業的學生裡面輟學的,或者是畢業以後沒有辦法從事醫療行業的人特別的多,比例特別的大。

絕大多數的大學生心裡面的感覺就是我認真讀了12年,到了大學我起碼要放鬆4年。

由於這樣的模式,在大學裡面能夠學到的知識其實是很少的。如果一個大學生大學畢業以後做本行業,那麼企業不得不花很大的經歷,對於這個大學畢業生進行再培養。

為什麼華為,騰訊,阿里巴巴這樣的公司喜歡招應屆畢業生呢?因為他們還像一個毛坯子,沒有被雕琢過,只是具備了基礎的知識,可以按照自己企業的模式來進行培養,把他們塑造成自己公司所需要的那顆螺絲釘。

別人家造出來的螺絲釘雖然有可能也很強,但是未必能夠匹配上自己的企業。把別人家的螺絲釘改造成自己家的螺絲釘,花費的成本就比把那些毛坯子製造成螺絲釘,花費的成本要高得多。

鑑於我們國內現在目前的情況,個人的建議是不要把自己中國中小學的教育模式出口出去。寧可讓歐美研究所裡面的研究員大部分是中國人,也不要把自己的基礎教育模式傳播到歐美。否則我們的優秀的方式方法被別人學去以後,別人優秀了就相當於我們處於劣勢。


外語那點事


你的意思好像中國的教育成績很好似的,中國的教育是強迫式填鴨教育,扼殺了相當多的天才,教育的成果不是分數高就叫成績好。不要忘了錢學森之問。我們的教育存在很大的問題的,為什麼國民時期一窮二白能培育出那麼多世界級的大師?而如今能達到那個水準的寥寥無幾?還可以說中國的成績很好嗎?往往天才在某一方面都存在缺陷,比如錢中書穿鞋子容易分不清左右腳考大學數學只考15分,以現在的教育的成績和標準來說早已經提前認定為白痴了,可是錢鍾書以他淵博的學識向世界闡述了中國文化精神的深厚意蘊和獨特價值,成就了文化崑崙的美譽



保家衛國小奮青


都是中國教育,中國還有不同的考卷呢,富有和貧窮的地區也不同,北方考不過南方,而且中國基礎教育好,但是基礎科研人才很少,中國人教育考學難度高,影響世界的創新人才國內並不多,中國教育讓人終生讀書學習的習慣並不多,基礎教育好,但是人生基礎的讀書習慣並不是很好,自由開放自信的人並不是很好,自信大方的人生態度並不多,有一個很好的知識體系的架構教育系統,不過對於人生苦難的精神財富,這一部分的終生素養文化的教養方式過於欠缺,整教育體系處於一個焦慮狀態,極端壓力的教育環境,可是成長本來是順其自然的,一種平和的心態面對的,家庭的氛圍愛與美好生活的感受教育太少,而這部分是人生常常伴隨一生幸福的事情,我們太忽略了,一個從小生活富足各方面優秀的孩子,出國後就會價值觀念徹底顛覆,基礎人生觀念的不夠紮實,基本是非的堅定信念的教育很徘徊模糊不清,很多優秀智商極高的人,行為規範基本禮儀禮貌規範出很大問題,中式教育對知識培養是優秀的,就是教書的成功,西式教育是育人為主,父母對於孩子興趣的人生美好的健康更看重,這樣的小孩至少內心是容易健康的,未來人生焦慮不安的很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