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讀過林清玄《溫一壺月光下酒》這篇散文嗎?對題目的感覺如何?

深山一居士


《溫一壺月光下酒》是林清玄先生散文集三部曲之一的《人間最美是清歡》中很精緻的一篇。

我很榮幸拜服此作,並擁有這本書。

有人覺得這是心靈雞湯,我覺得不然。在我看來,這是一篇寫心境的文章!

我記得原文中開頭的幾段:

煮雪如果真有其事,別的東西也可以留下,我們可以用一個空瓶把今夜的桂花香裝起來,等桂花謝了,秋天過去,再打開瓶蓋,細細品嚐。把初戀的溫馨用一個精緻的琉璃盒子盛裝,等到青春過盡垂垂老矣的時候,掀開盒蓋,撲面一股熱流,足以使我們老懷堪慰。

這其中還有許多意想不到的情趣,譬如將月光裝在酒壺裡,用文火一起溫來喝……

此中有真意,乃是酒仙的境界。

之所以說是寫心境的文章,是因為我看完以後有所共鳴吧。

我很喜歡聽的一首古風歌《棠梨煎雪》,其中有那麼幾句和這篇文給我異曲同工的感覺:

歲歲花朝簷下共將棠梨煎雪

自總角自你我某日輾轉天邊

天淡天青

素雨沾襟

一年一匯信箋卻只見寥寥數言

月光冷寒,如何溫來下酒?是將酒瓶子舉起,等月光照著一段時間,再拿回屋子裡煮一下嗎?不然,哪裡是這般粗俗做派。

在我看來,就是心境上的一種文雅,不把苦難作苦難,不把寂寞作寂寞,不把俗套作俗套罷了。

古來有文人雅士將深冬的淨雪收在罈子裡,埋在桃花或者杏花或者梅花樹下,等到來年春歸,將雪水取出,和著或凋謝或開的正好的花瓣一起釀製成酒,再埋回樹下,等待……

雪水釀酒,本是極為尋常的俗事,可因為人的不厭其煩,也就慢慢高雅起來。

月光下酒,也是如此。

本來是寂寞之人的無事閒愁,因為心境的不同也就覺著風雅,也就變得不同。

我是個喜歡茶的人,也是個喜歡酒的人。

在原文中,先生說:喝酒的上乘境界是對月獨酌。

很幸運,我這樣做過,很不幸,不屬於上乘境界,因為我喝酒,完全是在借酒澆愁。在排解因生活中的不愉快帶給我的不舒服。

其實說到底,還是心的作用,先生的另一本書叫《心美,一切皆美》

確實,心美了,一切也就不覺得不堪入目了。

哈哈,說來,月光到底如何下酒?其實是憂愁做豆,月光做釜,心境做萁,共溫一壺酒,共賞一場人生夜!





空鏡無痕


不感興趣。


笑看人生202712927


我開始真正關注林清玄先生還是去年的時候,他離開世界時網上有很多消息,在這以前,我並不瞭解林先生的,我是沒有太多時間涉獵更多的書或者因為我有時偷懶而已,或者幾乎不去看平淡的文字和雞湯類的文字,直到先生去世,網上輪流轉載先生經典語句,我才開始慢慢去品嚐其文字,才開始關注和讀他的作品。

其實到現在我沒有讀過《溫一壺月光下酒》,我只是特別喜歡這樣的題目,一遍遍去想這樣的一個境界,一遍一遍去思考人生的意義,這個題目中總感覺有深遠的什麼吸引著我,似乎充滿了禪意,似乎對生活極其熱愛,似乎這是仙界般的生活,似乎過著世外桃源般的生活,總之,這樣的題目足夠將一個人的目光吸引。

一直以為林先生一定生活在溫柔富貴中,或者物質生活無憂無慮的家庭中,但恰巧相反,林先生小時候家貧,幫漁民捕魚、碼頭搬貨、屠宰場殺豬......這是他常常乾的事,後來學會協作來賺取稿費。生活也算不易,但林先生有一顆愛生活、愛自然的心,他將生命中所有認為是生命中必須要有的,樂也是生命,痛也是生命,對生命有深切的領會和體悟。所以,他的散文有深遠的禪意也有對生命的關懷,他的散文裡的每一個字都是那樣積極美好,令人羨慕。

我也願學習蝴蝶,一再的蛻變,一再的祝願,既不思慮,也不彷徨;既不回顧,也不憂傷。

生活不會是童話,每走一步,都困難重重,面對現實時,要學會堅強,不能憂傷,生活從來不相信眼淚。

我們要輕輕的走路、用心的過活;我們要溫和的呼吸、柔軟的關懷;我們要深刻的思想、廣大的慈悲:我們要愛惜一株青草、踐地唯恐地痛。這些,都是修行。

林先生的文字適合在午後和煦的陽光裡,在開滿小花的林蔭道上,坐著小木椅,耳旁小鳥歌唱中,捧一盞清茗,細細品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