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1

《安家》劇情裡,有這麼一段:

985畢業的大學生魚化龍,接到媽媽郵寄過來的一大箱東西,裡面應有盡有。上海還是夏天季節,媽媽都把冬天的棉拖鞋寄過來了。魚化龍埋怨媽媽這個時候,郵寄拖鞋就不怕把腳氣穿出來,他媽媽立刻又緊張地說給他寄腳氣膏。

魚化龍對媽媽無微不至的愛,不但不感動,反而是一臉嫌棄,說自己快要瘋了,他接受不了這360度無死角的愛。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這讓我想到《囧媽》裡的徐媽媽。一次陰差陽錯,使得徐伊萬和媽媽在去往莫斯科的火車上相處了六天六夜。

徐媽媽在火車上每天不同樣地給兒子做各種各樣的養生飲料,從吃紅燒肉到結婚了徐伊萬和張璐的懷孕計劃,她都要求兒子按照自己的想法。

特別是火車上餵食,幾點喝水,喝多少,如果你不想,要知道媽媽都會對你說是為了你好。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所以,不管你冷不冷,媽媽覺得你冷,你就得穿秋褲。

所以,不管你餓不餓,媽媽覺得餓,你就得再吃點兒。

世上沒有不希望孩子好的母親。但是,你認為的好,不一定是孩子真正喜歡的好。

我們總是對孩子不肯放手,用自己認為好的方式去愛孩子,讓孩子活成自己想要的樣子。但是這種方式未必是孩子想到的,我們應該選擇孩子想要的方式去愛他們。

只有在這樣,孩子才能夠逐漸養成自信自立,也才能夠健康成長。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2

記得我在教學學生閱讀短文,回答問題時,見過這樣一道題目:

短文是講一位媽媽在教孩子走路。孩子歪歪扭扭的站著,不肯走出一步,媽媽站在離孩子不遠的地方鼓勵他說:沒事兒,朝前走。

孩子終於走出第一步。

媽媽再向後退,然後繼續鼓勵孩子向前走,孩子又走了好多步,最後跌倒了。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媽媽繼續拍手說:爬起來,不要怕,來朝前走……

就這樣孩子繼續跑,終於撲倒媽媽懷裡。

要想孩子學會走路,必須放手,讓他自己跑。只有你放手,他才能邁步,就算會摔跤,那也是她人生當中必須經歷的成長。

記得《媽媽咪呀》裡有這樣一位媽媽,她在哈佛大學讀書,有三個孩子,最大的才上小學六年級。

她常常一個人帶著三個孩子去旅行。大孩子幫著照看小孩子。每到一個地方,她都有意識地讓孩子們去認識路。然後,她回假裝不認識路,讓孩子們來引導她。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這位媽媽其實就是有意放手來教育孩子,讓他們從小就有自理自立的思想觀念,不依靠別人。

蘇霍姆林斯基說:“要教育好孩子,就要不斷提高教育技巧。要提高教育技巧,那麼久需要家長適當的放手。”

3

日本乒乓球名將福原愛的媽媽在教育孩子上就做得非常好。

福原愛從12歲開始就一個人來到中國訓練學習。

小小的她一個人在異國他鄉生活,聽著他國的語言,所有的事情都是自己做,想必福原愛的媽媽也是不捨,但是,她知道為了孩子的成長,她必須放手,必須捨得。

正因為有這一份放手的愛,才有了一代名將福原愛的今天。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聰明的媽媽都知道,你的孩子不是你的孩子,終有一天,他要離開你。你只是他人生中一段路程的陪伴者。只有放手,讓孩子勇敢去做自己喜歡的事情,孩子才能成為有著獨立思想的人,也才能真正找到屬於自己的成長之路。

小鷹出生後,老鷹父母會撫養以小段時間後,鷹父母會把巢裡一些墊窩的乾草樹葉都叼到窩外,樹杈上的刺就會刺痛小鷹,小鷹會不斷哀嚎,可是鷹父母還是會毫不留情地趕走它們。甚至會拍打它們,把它們扔到巢外。

小鷹為了不讓自己摔下去,會用盡自己一生的力量拍打翅膀,使自己能夠飛起來。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有時我們會覺得動物的冷漠無情,其實我們知道這個就是大自然的生存法則。動物放手的愛,忍痛把自己的孩子推開,不是不愛自己的孩子,而是不想他們永遠依賴父母,永遠學不會生存,最後被這個自然淘汰消滅。

所以,父母放手,孩子才能成長。

父母放手,退出孩子的生活,不要以愛的名義控制綁架孩子,以愛的名義設置牢籠,給孩子戴上沉重的愛的枷鎖,讓孩子恐怖其中,直到最後沉溺其中。

真正深愛孩子的父母,懂得:只有放手,孩子才能練就一雙強硬的翅膀,才能在以後人生的道路上搏擊長空,展翅翱翔!

放手的愛,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
/
/

給孩子自由,讓孩子獨立生存,適應社會,跌倒了,讓他們自己爬起來。人生的五味雜陳讓他們自己去品嚐,這才是真正的人生,才是真正的成長。

孩子的未來走得好不好,取決於父母的教育方式。方法對了,再不省心的孩子都能走得順利,變得優秀;方法錯了,再聰明的孩子也會走得艱難,變得平庸。優秀,不只是孩子的功課,更是父母的教育。

沒有教不好的孩子,只有不懂方法的父母。

放手的愛,才是父母給孩子的最好禮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