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為了成功地生活,少年人必須學習自立,剷除埋伏各處的障礙,在家庭要教養他,使他具有為人所認可的獨立人格。 ——(美國)戴爾·卡耐基

《鷸》是豆瓣評分9.3的一部動畫短片,講述的是在沙灘不遠處的一片灌木叢中,一隻破殼不久的小鷸窺伺著父母的一舉一動,當母親帶著捕回來的扇貝肉時,小鷸如同往常一般張著嘴等待母親的投餵,不過母親似乎想要小鷸獨立,沒有像往常一樣投食,而是自顧自的將食物吃了。無奈,沒有母親的投餵,小鷸只能自己走向海邊尋找食物…

"讓孩子自己去覓食"這一幕可能在一些人看來是不被理解的,也有人覺得片中的鷸媽媽太殘忍了,但我卻認為這恰恰反映了鷸媽媽敢於"放手"的母愛。

母愛固然是偉大無私的,但現實中,很少有人能做到像鷸媽媽那樣讓孩子學會獨立自主,我見過的大部分父母依舊採取著"控制型"教育,甚至是給予孩子過多的愛,從而讓很多孩子都在愛中"溺亡"了 。

那麼作為家長,我們該如何學會"放手"?"放手"之後又該如何做呢?今天,我們就借短片《鷸》,

從家長和孩子兩個視角來解讀其背後的意義----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良師】擺脫"控制教育",讓孩子獨立成長

短片《鷸》裡面的剛出生沒多久的小鷸是極為依賴母親的,但物競天擇適者生存,如果小鷸只靠媽媽的投餵才能吃飽,那麼它終將被生物圈淘汰,於是為了能讓孩子獨立成長,鷸媽媽不得不"狠心放手",讓剛剛才學會撲騰兩下的小鷸獨立捕食,看到小鷸有被浪衝走的危險,鷸媽媽也沒有去營救,因為媽媽不會一直陪伴自己的孩子,孩子總要走出"舒適圈",學會獨立成長。

短片雖然講的是動物之間的教育,但也同樣適用於人類。生活中的一些父母對孩子有著極度的"保護欲",捧在手裡怕摔了,含在嘴裡怕化了,在這種環境下生長的孩子們,幾乎都是"衣來張手,飯來張口",漸漸的就會成為被社會所淘汰的"巨嬰",也就是現在很多人口中的"媽寶"

這樣的愛是自私的,在溺愛孩子的同時,也給孩子上了一道無形的枷鎖。但道理都懂,卻還是有一部分家長依舊採取"控制型"教育,給予孩子過多的愛。俗話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當不正確的教育受到苦果後,這些曾經溺愛孩子們的家長,才會真正感受到危險。

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借短片《鷸》中的鷸媽媽,來談一談什麼是溺愛,作為家長的我們該如何做到像鷸媽媽那樣"收放自如"呢?

①什麼是溺愛?

溺愛即過於寵愛,由著孩子的性子,慣著孩子,通常是父母溺愛子女。

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范曄曾在《後漢書》中寫道:"孤犢觸乳,驕子罵母。" 意思是牛犢吃奶會觸頂母牛的乳房,驕橫的兒子會詈罵自己的母親。比喻嬌慣的子女容易忤逆不孝。

可見溺愛孩子的家長,大部分都會自食其果。被溺愛的孩子可能根本就不懂父母的心思,恃寵而驕,而且將來進入社會後,一旦碰壁,便會難以重振旗鼓;在面對朋友和戀人的時候,這些在溺愛中長大的孩子,會將朋友對他的好,當成理所應當的事,甚至還感覺"地球是為他而轉",他們終將被社會"拋棄"

②淺談鷸媽媽的"放手型"教育

短片《鷸》中的鷸媽媽雖然教育小鷸要獨立成長,自己捕食,但卻對自己孩子的安全絲毫沒有放鬆警惕,在第一次讓小鷸自己捕食的時候,恰好遇到潮水的襲擊,未諳世事的小鷸雖然知道潮水來了要躲開,但他畢竟還小,可能來不及躲就被海水淹沒了,所以鷸媽媽在確定小鷸安全之後才離開。

短片中的鷸媽媽,在對小鷸適度保護的同時,教會它跌倒了要自己爬起來,因為父母總會有老去的一天,不可能一輩子做孩子的"超人",所以作為家長就必定要學會"放手"

但放手並不等於放任,對待孩子就要像放風箏一樣收放自如,不能過於放縱,也不得過於收緊。把握好中間的尺度,才能讓孩子得以健康的成長。

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益友】獨立成長的同時,需要正確的交友

我們想的是如何養生,如何聚財,如何加固屋頂,如何備齊衣衫;而聰明人考慮的卻是怎樣選擇最寶貴的東西——朋友。----愛默生

捕食扇貝對於鷸來說是生存的基本技能也是必備的技能,潮來則退,潮走則進,沙灘上只要有氣泡的地方就可能會有扇貝。

但短片《鷸》中的小鷸在被母親"放手"後,開始獨立成長的時候,遇見了跨種族的朋友----寄居蟹。當小鷸和小寄居蟹一同走向海邊的時候,面對來臨的潮水,小鷸沒有選擇後退,而是學著寄居蟹的樣子,一頭鑽進了沙子裡,並在小寄居蟹的提醒下,學會了寄居蟹捕食更大扇貝的方法。

鷸和寄居蟹交朋友,在常人眼裡看起來是一件多麼不可思議的事情,但小鷸因為和寄居蟹成為了朋友,才有機會學到另一種捕食扇貝的技能,這意在向我們說明交到好朋友的重要性

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朋友是指在任意條件下,雙方的認知在一定層面上關聯在一起,不分年齡、性別、地域、種族、社會角色和宗教信仰,符合雙方的心理認知、可以在對方需要的時候給予幫助。

交到一個好朋友,他會在你誤入歧途時拉你一把,會在你困難之時,雪中送炭,縱觀千百年歷史長河,因交到好朋友而獲得成功的例子數不勝數,比如管鮑之交,還有我們最熟悉的馬克思和恩格斯。

然而交到一個狐朋狗友,他會見你墜入深淵的時候,不去救你,反而落井下石。歷史上也有很多名人因交友不慎,最後落得悽慘下場的事例,。

比如孫臏和龐涓,兩個人一個是齊國人一個是魏國人,在拜師路上偶遇,便結為了兄弟,但兩個人的性格卻是大不相同,孫臏為人實在,而龐涓卻惡人心狠。龐涓在和孫臏相處過程中,發現孫臏比自己的才華高,怕擋了自己的路,於是便設計謀害孫臏,使得孫臏膝蓋骨被挖,後來幾經磨難,孫臏靠裝瘋賣傻才逃離了厄運。

每個人在成長的路上都會遇見一個關鍵性的人物,也許因為那個人一句話,一件事就讓你受益終生;也有可能因為那個人的一次小小的玩笑,一個不易察覺的動作,就讓你陷入泥潭。所以在交朋友的時候,一定要擦亮雙眼,用心去感受。

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只有戰勝自己,才能成為更好的人

戰勝自己,聽起來其實挺簡單的,因為我們是最瞭解自己的人,但是因為熟悉,我們往往也會忘了一句話----當局者迷,旁觀者清。

戰勝別人也許很容易,但換成自己的時候,卻往往選擇了退縮,其實我們最大的敵人從來都不是別人,而是自己。

曾國藩也認為戰勝自己絕對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要想戰勝自己就得來狠的,必須以3強之道來改變,即強制、強恕、強為善。

短片中,一開始小鷸剛被母親"放手"的時候,面對困難只知道躲起來,然後遠遠的看著,但後來幾經挫折,它還是選擇了面對。

作為人類的我們又何嘗不是這樣,每個人都需要成長,成長的路上也必定會遇到坎坷,這個時候你要知道,你不能逃避,更不能依賴任何人。小鷸一開始面對困難也是選擇了逃避,是飢餓將他"逐出"了舒適圈。如果他一直選擇逃避,得到的只有飢餓感,只有直面恐懼,戰勝自己,才能成為更好地人。

這部豆瓣評分9.3的短片,雖然僅有6分鐘,但卻用這6分鐘向我們展示了家庭教育的重要性,也向我們揭示了成長的真諦----痛苦和快樂是並存的;也用這6分鐘,讓我們看到了家人的鼓勵、朋友的幫助以及收穫的喜悅,彷彿帶我們回到了無憂無慮的童年,也彷彿向我們預見了美好的未來。

短片《鷸》:獨立成長的背後,是敢於“放手”的母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