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城市“聰明”起來

中国智慧城市百人会(百家号:智慧岛百人会)独家专访华为中国政企智慧城市总经理胡芳专访,本次专访是“中国智慧城市百人访谈”系列访谈之一,收录在《中国智慧城市百人访谈》第1期“科技战疫专刊”。

让城市“聪明”起来

胡芳

聪明的城市,让战“疫”工作更可控、更有效

--华为中国政企智慧城市总经理胡芳专访

华为一直是高科技企业中的硬核公司,在抗疫战斗中,“火神山速度”创造了中国奇迹、刷新世界认知的同时,网络的部署与开通速度也创造了奇迹——华为在3天时间内即完成了所有网络设备的安装与调试,并顺利交付使用。被网络热议的华为速度,只是华为硬核能力的冰山一角,在科技助力城市打赢防疫战中,华为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

百人会:在本次疫情期间,各地政府应对有方,发挥了非常好的作用,这其中很大原因也得益于多年来的智慧城市建设积累。我们知道华为在各地参与的智慧城市项目非常之多,请您介绍一下华为智慧城市在本次防疫抗疫工作中与地方城市合作和助力的有关情况?可以重点选择几个城市的情况分享一下?

城市战“疫”记

胡芳:“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抗疫战争中,华为携手合作伙伴,用科技的力量助力城市做了很多疫情防控工作涵盖了省、市、区镇等不同的行政级别层面。下面,我简要介绍一下我们与不同行政级别的地方城市的典型合作情况:

天津市经济开发区(以下简称为“天津经开区”)经过多年的信息化积累,智慧城市建设水平走在了全国前列,形成了“1+4+N”(一个城市智能运营中心、4大服务平台、N个创新应用)的整体布局,不仅在政府公共事务管理和便民惠企服务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也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大显身手”。天津经开区通过华为与伙伴联合建设的ICT系统实时汇聚了疫情防控相关的IT数据和OT数据,如人口、车辆、交通、疫情、地理信息、物联网数据、视频数据等,并通过精准治理和深度融合,为指挥大厅提供“疫情一张图”全面感知疫情变化情况,结合全区的一人一档、一企一档疫情防控管理模式,天津经开区疫情防控指挥部依托AI能力,自动识别近一个月内在本地出现过的重点区域车辆牌照信息,2天之内在500多名私家车主中排查出5人未在社区和企业登记,其中3人存在瞒报、漏报情况;同时AI智能识别违规人员(比如未带口罩),让隐患无处可藏。

让城市“聪明”起来

在天津,隐患无处可藏

在佛山,面对较为严峻的疫情防控态势,市政府迅速成立市区两级“1+5“六大疫情防控复工复产指挥部对抗疫进行统一部署。为协助政府打赢疫情防控战,华为联合合作伙伴仅用一周时间快速上线了佛山市疫情防控数据监测方案,积极发挥政务服务数据管理局厚积薄发的大数据力量,让疫情防控数据在指挥部“一张图”直观可达,精准辅助决策。

让城市“聪明”起来

在佛山 ,疫情防控直观可视

一张图接入了佛山市卫健委疫情病例、重点防控场所及卡口、工信企业复工复产、行政服务大厅疫情咨询等疫情大数据,分别从疫情态势、防控情况、社情民意、复工复产四个维度,以从空间、时间层层下钻的方式分析、展示了全市疫情态势及趋势,包括联防联控情况、实时社情民意、防控物资(如口罩药品等)预约与供应情况、企业复工返岗率等,为疫情防控指挥部精准部署防控排查措施、快速响应社情民意,及时解决市民企业防疫物资短缺等问题提供了大数据决策依据。通过城市运行中心大屏与华为云WeLink视频会议的融合,佛山市政府迅速启动“疫情应急值守、疫情会议会商、疫情联动指挥”的应急响应战时模式,各级指挥部共享疫情防控一张图,多部门联动会商决策疫情防控事件、复工复产工作部署等,做到线上线下全面融合。

早在2019年,苏州平望镇选择了华为与合作伙伴开始建设智慧平望,这次面对突入袭来的疫情,我们快速上线疫情防控专题,协助政府科学防治、精准施策、高效防范。平望镇充分做到了房屋、人口、企业的数据融合,网格员对辖区进行详细排查,排查的信息发送到智慧平望城市智能运营中心,落图并标注具体信息,形成对应的孪生信息层。在疫情期间,以出租房屋、各村社区卡点、企业复工申报作为重点管控单元,并对接镇“平波台”公众号数据,在时间和空间上精确反映出租房屋坐落及外来务工人员返城信息,各村社区人员流动信息,复工企业人员健康状况,做到从宏观到微观的人员流动可视和可控,监测复工企业疫情防控措施的落实情况。

让城市“聪明”起来

在苏州,助力企业复工,精准防控

智慧城市的建设目标是实现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百人会:这次疫情,也给我们的智慧城市建设者带来了一些思考,您认为,要让一座城市变得智能和智慧,它的核心要素是什么?我们在智慧城市未来发展建设中,更应该关注城市在哪些领域的能力升级?

胡芳:作为人类文明的载体,城市自古以来就是人类命运的家园。而今,在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的历史基础之上,城市与人类的命运从来没有如此休戚与共,我们对未来的诉求已悄然推动“智慧城市”的新时代。疫情的出现充分暴露了城市管理面临的深层次问题。因此,加快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成为智慧城市的迫切诉求。

数据融合和业务协同是智慧城市能够智慧化的基础,智慧城市首先要解决问题。如同我们在疫情中看到的,城市里面的很多问题具有多发性、多样性、叠加性、衍生性和传导性等特征,问题大规模发生时,从城市治理角度而言,常常显得力不从心。有权管的看不见、看得见的没权管、该管的没管住、要管的没法管、不该管的又不得不管,种种问题呼唤政府业务实现横向更大跨度的拉通和纵向更深层次的融合,呼唤大应急、大网格、大安全等更多融跨类大场景,呼唤跨城市边界的业务思考。从数据治理和服务角度来看,本次疫情期间我们看到了很多“小应用,大能量”,看到了基于大平台实现应用快速开发上线,然后不断迭代升级完善的数字化工程新开发模式的优越性,也看到了政府对快速开发、迭代升级式数据治理和服务类应用的逐步接受。

智慧城市好比一个殿堂,疫情洪水过后,能挺得住的是智慧城市的四梁八柱,基层治理融合平台、一网通管的大城管、一网通办的大政务服务、四级联动的综合网格化系统、四级联动的应急指挥调度系统等。疫情在加速政府三融五跨的进程,呼唤建设大平台、大场景和快速迭代,真正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当前,上海、河北等很多政府,已经开始思考智慧城市的新走向。

新基建政策对智慧城市的三大影响

百人会:2018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把5G、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定义为“新型基础设施建设”,“加强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建设”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疫情之后,“新基建”大潮将启,“新基建”会为未来城市发展带来哪些利好和支撑?“新基建”会给华为智慧城市带来哪些影响?

胡芳:智慧城市是一种社会理想,承载着新时代探索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生态等新发展模式和路径的使命,是一个永远在“进行时”的过程,持续演进,没有终点。如果说疫情引发的智慧城市深刻变化是未来智慧城市发展的第一个推力,那么,当下的新基建则是叠加之上的第二大推力。可以说,新基建是在“必然×偶然“中为城市发展换挡提速,对城市未来发展乃至综合国力提升产生长远影响。

回顾经济社会发展,我们看到,每一个经济时代都有自身发展至关重要的基础设施,新基建是数字经济时代的根本,新基建是适配数字经济时代的生产要素,相当于农业经济时代土地、犁/锄/锹、人畜力,相当于工业经济时代机械、煤/石油/电/矿、热力和电力。这是新基建出现的必然。

疫情带来在线化,非接触,无人化等新需求和创新涌现,正在打开新信息基础设施赋能新经济的现实之门。这是新基建发展的偶然,也是必然。

我认为,新基建政策对智慧城市而言有三大影响:

一是将智慧城市的核心建设内容以新基建的身份融入到城市发展的核心系统,通过引入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解决了智慧城市一直以来建设资金不足的问题;

二是将智慧城市的核心建设内容融入到“投资拉动产业”的宏观调控政策体系下,智慧城市建设成为产业数字化和数字产业化的赋能平台和孵化平台,撬动万亿级数字经济。数字化技术的长期投资回报是非数字化技术的6.7倍,信息化的投资杠杆效应甚至可达40倍,能够引爆关联的数字产业(传感器、元器件、5G、超高清视频、智能终端、物联网、汽车电子等)发展,提升全行业全要素生产率,高质量发展,创新发展。

三是智慧城市的核心建设内容将成为政府日常管理运行城市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将有专门的社会组织机构负责智慧城市的运营,新基建将打破智慧城市与城市运行长期以来同向不同轨的局面,将与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经济产业发展、城市运行体系全面打通,融合全场景,推进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让智慧城市进入持续运营的新阶段。

数字基础设施是华为的核心能力

万丈高楼平地起,智慧城市的建设离不开简约,智能,普惠的信息基础设施。不论是以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为代表的通信网络基础设施,还是以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新技术基础设施,已经以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为代表的算力基础设施等,都是智慧城市的基础。这些领域恰恰是华为“联接”+“计算”的核心能力所在。我们希望能在中国的新基建推进中全方位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5G建设为契机,推动5G和F5G(第五代固定宽带网络)规模化落地,建设“双千兆”泛在连接信息通信网络城市;以大数据中心为载体,协同推进边缘数据中心部署,超前布局超级计算中心,建成满足人工智能发展需求、按需调配的“边—云—超”高效协同计算体系;打造工业互联网平台,夯实智能制造发展的基础,推动企业上云上平台,带动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实现智能制造;车路协同,构建车联网基础设施,打通车路信息壁垒,牵引产业升级等等。

新基建将夯实城市发展的数字底座,为华为的1+1+N+X智慧城市解决方案战略提供更大的施展舞台。

“1+1+N+X”构建城市现代化治理中心

百人会:我们知道,智慧城市是一个复杂的系统工程,华为一直是智慧城市的实干家,沿着实践到理论循环发展的脉络,形成了一套独特的智慧城市建设理念,请您介绍一下您刚才提到的1+1+N+X智慧城市建设思路?

胡芳:华为的基因是聚焦,对准一个城墙口冲锋,才有今天的发展。在智慧城市领域,我们也秉承这种理念,匹配城市的发展阶段,以务实、长远规划的战略耐心构建自己的能力,帮助城市向智慧化演进。华为1+1+N+X智慧城市建设思路是华为长期实践后的理论总结。

1+1+N+X是基于5G新联接,华为希望在智慧城市的数字空间中构建“1”个新的城市数字平台,整合鲲鹏云底座、人工智能、华为云WeLink智能工作平台等城市基础共性能力;同时,融跨拉通不同行业的数据和能力,构建“1”个城市中枢——城市现代化治理中心,实现城市平时态治理的张力,突发态治理的韧性,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而“N”则是垂直业务领域各种智慧应用,“X”是新智能跨领域应用,如纵向到底的基层治理/综合网格/智慧社区、横向到边的大安全/产业园区等,N和X均是合作伙伴基于华为提供的城市数字平台,这一新的数字基础设施构建出来的丰富多彩智慧应用。

华为希望通过构建智慧城市的城市现代化治理中心,将各行各业割裂的数据和应用有机地整合到一起,一图全局感知城市运行态势,一屏智能决策,一键事件分拨,一体联动指挥,展现出数据汇聚和融合的价值,实现城市治理的现代化。

这个理念的核心就是城市数字平台,我们希望通过数字平台来重新定义智慧城市的数字基础设施。基于新数字平台为底座的智慧城市建设,将各个部门应用公用的平台能力进行集约化建设,实现共建共享。新底座实现对大数据平台、GIS平台、视频平台、物联网平台、集成通信平台、AI平台的统筹建设,并通过使能平台对各个垂直应用进行能力开放和赋能开发,通过华为一年WeLink连接团队、知识、业务、设备,从而有效地降低每个应用的建设成本,缩短建设周期,提高交付质量和运行效率,真正实现业务融合、数据融合和技术融合。数字底座基于鲲鹏处理器、昇腾处理器等芯片,实现安全可控、高性能计算,同时支持智慧城市建设中发展本地生态、助力本地产业优化升级。

百人会:智慧城市的建设本源是城市,数字技术服务于城市,像血液一样已经融入到整个城市的身体里面,驱动城市可持续发展,请您展望一下智慧城市的未来?

胡芳:未来 20—30 年人类社会将演变成一个智能社会,智能社会有三大特征——万物感知、万物互联、万物智能。围绕信息的全流程,华为扎实投入,从信息的产生、存储、计算、传送、呈现,一直到信息的消费,研究和发掘未来的技术。华为的愿景和使命是“把数字世界带入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组织,构建万物互联的智能世界”。在智慧城市建设中,我们基于对未来智能社会的假设和愿景,打破制约 ICT 发展的理论和基础技术瓶颈,不断实现理论突破和基础技术发明的创新,用平台促生态,通过数字技术的深度应用,改善政府管理和服务,提升人民美好生活,促进产业转型升级,推进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让城市一点点 “聪明”起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