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工復產"下半場"如何推進?


復工復產"下半場"如何推進?| 內附政企復工復產方案(上)

隨著國內疫情防控態勢持續向好、生產生活秩序加快恢復,企業復工復產也按下"加速鍵"。

一方面,企業發揮主動性,加班加點趕訂單、保市場。另一方面,政府也密集出臺配套政策,從助返崗、減負擔、暢物流等多方面幫助企業復工復產。

復工復產進入"下半場",前期許多共性困難得到緩解的同時,部分新問題也開始凸顯:

· 關鍵崗位缺人制約產能進一步提高,

· 配套小微企業達產不同步,

· 國外疫情蔓延增添變數

· ……

基層幹部和企業家認為,當前應著眼現實,政企合力圍繞突出困難精準施策,在"復工"的同時實現真正"復產"。

政企合力戰"疫"共渡難關

受疫情衝擊,大量企業在新年伊始就感受到前所未有的壓力。3月以來,全國各地通過推進落實政策補缺和政策落地,幫助各行各業企業營造更好環境。

一方面是政府持續營造更好的環境,另一方面企業憑藉自身努力也在逆境中迸發出活力。

為服務政企戰“疫”,倍市得客戶體驗管理平臺根據多年來數據洞察優勢,為政企各部門提供一站式服務,覆蓋多個細分領域、助力復工復產調研高效快捷:

1、 經濟領域

復工復產"下半場"如何推進?| 內附政企復工復產方案(上)

2、 城市發展領域

復工復產"下半場"如何推進?| 內附政企復工復產方案(上)

3、 民生領域

復工復產"下半場"如何推進?| 內附政企復工復產方案(上)

4、 科技創新領域

復工復產"下半場"如何推進?| 內附政企復工復產方案(上)

5、工會黨建及其他

復工復產"下半場"如何推進?| 內附政企復工復產方案(上)

復工復產"下半場"新老問題交織待破解

目前,雖然疫情前期的物流不暢、運力供不應求等矛盾已逐漸得到緩解。但核心崗位員工返崗難和外協配套企業復產慢等問題卻日益凸顯,成為制約產能進一步提高的因素。

——關鍵崗位員工返崗難制約產能提升。不少企業反映,湖北籍員工,尤其是高管、技術骨幹無法到崗對企業達產造成短時間內無法彌補的影響。

——產業鏈協同配套不足影響全面復產。一些規模相對較大的企業普遍反映上游原材料供應商及配套輔料企業未開工,導致原材料及配套輔料儲備不多的企業難以保證連續生產;產業鏈下游部分企業未開工導致部分企業庫存積壓嚴重。

——國際疫情擴散干擾外貿企業預期。當前意大利、韓國、伊朗等國家疫情日益嚴峻,給外貿企業預期帶來較大影響。部分企業尤其是國際化程度較大的企業出境開展各類業務面臨諸多困難;同時,部分大型企業在國外的投資項目由於國內員工出不去,面臨項目進度停滯的風險。

抓住關鍵環節切實推進"真復產"

經濟發展有其自身規律,受疫情影響,從原料供應、生產製造到消費市場整個生態鏈的恢復需要一個過程。

有企業家認為:最困難的時候已經過去了,下一步希望能抓住關鍵環節,在'復工'的同時幫企業真正實現'復產'。

——繼續幫助企業員工,尤其是核心崗位員工返崗。落實防疫工作不僅是企業復工的關鍵環節,也是履行社會責任的重要內容。

但同時,在分區分級精準復工上,企業也希望得到更多支持,例如通過引入疾控等部門科學系統評估,允許企業以包車等相對安全的方式,"點對點"從疫情相對穩定的湖北地區接回員工,到達後企業嚴格落實防疫措施,進行隔離觀察後保證員工儘早上崗。

——重點關注幫扶產業鏈上配套企業的復工復產,特別是本身抗風險能力較低、自我恢復慢的小微配套企業狀況,在推進行業有機更新的同時確保產業鏈不斷裂。

——金融精準"滴灌"小微企業。在當前疫情影響下,企業資金壓力加大,不少小微企業由於缺少抵押物,貸款需求無法得到充分滿足。

建議進一步加大金融優惠政策的普惠面,對有市場、有技術、有能力恢復生產經營的小微企業"搭把手、拉一把"。

——開拓多元市場,挖掘內需潛力。疫情對所有企業來說是一種挑戰,但也是倒逼轉型升級的契機。預計疫情過後,會讓越來越多的企業增強憂患意識,也會助推更多企業加大技改和研發力度。


注:本文彙編自網絡,原文有刪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