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精湛医术与济世情怀守护人民

  【亲历者讲述】

  疫情发生后,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作为国家医学科技创新核心基地,立即从下辖10家单位中抽调了28名科研、管理骨干和后勤保障人员以及1个移动P3实验室,组成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P3检测队,火速驰援武汉。

  2月10日,第一批检测结果出炉;13日,首次检测样本破百;15日,武汉客厅方舱医院首批17位患者出院;21日,检测队负责的武汉客厅方舱医院A舱全部患者初筛完毕;25日,核酸检测日结日清、检测结果呈现100%成功率……在移动P3实验室中,我们牢记“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一方面,严格遵守安全和检测标准作业程序,确保检测结果准确有效;另一方面,突破正常作息规律,在常常超过10小时不吃不喝不上厕所的高强度工作下,全体队员健康状况良好,生活运转正常。

  截至3月25日返京,P3检测队一共在武汉奋战了50天。相比之前的忙碌,忽然休息下来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我告诉所有队员,要利用这两周隔离的宝贵时间,好好总结抗疫心得与经验。只有及时总结经验,才能更好地面对未来。

  ——讲述人: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援鄂抗疫医疗P3检测队队长 吴晨

  致敬,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谢谢你们穿上白大褂装扮成天使的样子拯救每一个人,虽然,你们也是普通人。”近期,纪录片《中国医生》在网络上热播,引发了网友强烈共鸣。

  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严峻考验,广大医务人员交出了优异答卷。疫情发生后,习近平总书记亲自部署、亲自指挥,在全国启动了一系列最为严格的防控措施。全国累计派出346支医疗队、共42000多名医务工作者驰援湖北。他们用无言的行动诠释了中国速度:所有驰援湖北的医疗队从接到指令到组建完成,平均不超过2小时;从成员集结到抵达目的地,平均不超过24小时。这些逆向而行的白衣天使,肩负着国家的重托、背负着人民的希望,他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抗疫战场,虽不见刀光剑影,却始终是生死的博弈场。与时间赛跑、与病毒抗争,在那些为挽救生命而奋战的日日夜夜里,战斗在一线的医务人员以超常的体力、智力,为武汉疫情防控工作作出了重要贡献。一个30多人的医疗团队,最多时一天接诊了1100多名患者,直到接到强制休息令,才不得不集体“换防”。一位男护士长一天行走5万步,2分钟组装一张高架床,6小时准备了94间病房,突破了难以想象的人体极限。他们用无比的勇气和专业的精神为我们筑起了一道护卫生命的钢铁长城。

  “医为仁者、医乃仁术”是传承千年的医家古训。历代名医大家无不是医德楷模。东汉名医董奉医术高超,救治贫苦患者却分文不取。被治愈的患者无以为报,便在其房前屋后种下一棵杏树。久而久之,董奉居住的原本荒芜的小山坡变为了郁郁葱葱的杏林,“杏林”也成了千年来医学界的代名词。唐代医家孙思邈写就人类历史上第一部医学伦理学专著《大医精诚论》,明确要求医者治病必须“先发大慈恻隐之心,誓愿普救含灵之苦”,对所有患者“普同一等,皆如至亲之想”。千年过去、时代变迁,“医者仁心”却成为中国医生亘古不变的文化基因。

  中国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熏陶哺育是中国医生成长的现实土壤。在抗疫一线,“我是党员我先上”成为最响亮的声音。中国共产党人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要建设成为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伟大目标……都在激励和鼓舞着中国医务人员。

  科学精神和专业技艺是中国医生突出的职业印记。此次疫情防控,不仅充分证明了中国医生无私无畏的奉献精神,也突出展现了中国医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高超的专业技能。在争分夺秒抢救患者的过程中,中国医生探索、总结出的包括中医在内的各种综合治疗方案不断完善,在提高治愈率、降低病亡率方面作出重要贡献,并及时分享给世界各国。

  大医精诚,至爱报国。牺牲岂止在战场,奉献无处不英雄。中国医务人员的功绩,将永远被人民铭记,被历史镌刻!

(作者:王向明,系中国人民大学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院研究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