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江苏苏北农村春节亮点在哪里?何时能找回年味?

春节一直是农村人最重视的节日,如果春节没过好,那么整个人就像受了伤、得了场大病一样。过年的记忆已经深深的刻进了每一个中国人的脑海里。几十年来,在江苏,苏北农村人对待春节的态度尤为突出,他们认真对待,悉心筹办,这是每户人家必须的迎春态度。

这些年,国家经济发展较快,城乡面貌确实发生了很大变化,但春节的年味也确实淡了太多太多。我想这主要是经济条件的改善和农村劳动力变化以及孩子出生数量减少的缘故。

记得小时候,每家过年都是忙得热乎朝天,孩子们成群结队的戏耍。也许因为普遍太穷的原因,每一道菜都能给那时的孩童留下一生说不完的记忆。

今天确实不同了。只要有钱,啥好吃的都可以买到。春节的食谱看起来也并不比平时好到哪里。那些上了年龄的大人在春节期间,他们吃的往往会非常简单,什么豆腐白菜、千张萝卜、红薯河藕等等,都是一些养生的素食主义代表。他们追求的都是时下最时髦的简单质朴的养生食疗方式。

今年与往年不同,苏北的春节年味普遍不浓。打工人群提前返乡这是今年突出的特点,很多人提前一个月就回来了,说是工厂没事干了,老板提前放假了。而不少学龄孩子们也不像往年那样寒假一放就回来,而是继续在学校附近的出租房里学习,直到年三十才返回家中过节,也许这是家长们现在特别重视教育的缘故吧。

农村的马路上除了车辆多和偶尔拥堵外,没看到多少购物的村民,不像往年大家都是热热闹闹的忙年。贴春联、做年夜饭这是每个家庭的固定动作。村庄上除了来往的车辆和偶尔经过的路人,难得见到其他热闹的景象。

今年苏北地区开始实行鞭炮禁放政策,社区、居委会挨家挨户的发放禁放传单,一大早违者拘留的喇叭声就响个不停起来。看来烟花燃放等春节的快乐节目要在我们这代人手中绝迹了。

大年初一,到村里各家拜年这是多少年的传统,我带两包好烟沿着村子门前小路挨家挨户的走访。每到一户人家,除了偶尔的狗叫声外就是哗哗的麻将声,打麻将的人除了与我打声招呼外,再也没有多余的话。唉,文化生活太缺乏了,除了为钱,还是为了钱!只能给他们每人散支香烟走路了。

这就是苏北的农村春节,这就是1/4人口在享受低保的苏北春节。这让我想起了那首歌词“脚下路漫长,贫民不散场,大漠寒风冽,血色映残阳”。

苏北农村,这个精神生活缺乏的春节,年味何时再能够找回?

相信随着国家农村规划建设的到位,人口出生鼓励政策的推广,年味必将以另一种方式呈现出来,期待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