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認為提高員工待遇就能提高員工積極性,員工就能認真工作,從而大大提升公司業績嗎?

HR老薑


員工為什麼工作?!待遇首當其衝,但不是全部,還有的人是看中職業成長和工作心情,簡單粗暴的提高待遇,也許能在短時間內提升士氣,增強團隊凝聚力,隨之而來也相應帶動業績提升。但如果缺乏與之匹配的長效激勵機制和管理,也會導致人浮於事,失去鬥志。反正幹多幹少,幹好幹壞都有高薪可拿,結果就會事得其反。因此說,提高待遇並不是提升業績的必然動力,關鍵是讓員工知道只要努力付出幹出業績就有豐厚回報,並能形成有效的激勵機制確保乾的多得到多,乾的少拿的少,形成良好的競爭機制,人人爭先,優勝劣汰,這樣做出的業績自然會越來越好,而且是可持續發展,不至於造成大鍋飯。



專講乾貨的賈哥


茶葉哥賣職場為您答疑解惑:這在某種程度上來講,是非常的管用的,但不是長久之計,更不是治本的方法

提高員工積極性的方法有很多種,用物質方面的獎勵,確實是其中的一種。但是沒有讓員工真正認識到,一個普通人,每天努力工作的意義到底是什麼?這才是問題所在。

思考1:員工一天在公司多久?

假如公司是9:00上班,那麼員工趕車,然後中午在公司吃飯,晚上再趕上加班。算一算,這一天時間。員工對於公司而言,遠遠超過8小時。

那麼這8小時難道只是工作嗎?

公司更是員工的一個生活區域,員工工作以外的一個朋友圈。尤其是當我們參加工作以後,我們的圈子,基本上集中於同事、客戶這樣的關係當中。工作更是生活的一部分,充滿了喜怒哀樂。

影響員工心情的要素

那麼可想而知,員工在工作當中的積極性,不單單是物質這麼簡單。工作環境的舒適程度、人際關係的複雜性、領導的英明決斷、以及個人的發展、都將決定員工的工作積極性。

究竟該怎樣提高員工的積極性呢?

應該思考物質+精神相結合的激勵政策。

物質上主要是公司制定的目標考核,如果員工達成一定的程度,給予相應的獎勵。這是一個制度,在公司當中執行,讓大家看到了一個參考尺度,還要把目標階段分解。

我們人都會有這樣的一個心理反應,咱們舉個例子:比如參加1萬米長跑,這是我們的終極目標。那麼決定我們能否勝利呢,取決於我們的體力,還有我們的精神。
精神方面,我們如果一直就是想著到終點的話,我們會越來越累,可能堅持不到終點就會放棄。可是當我們把這個行程規劃為25圈,每圈400米。那麼每繞一圈都會跟自己講,我又減少了一圈。採用倒計時的心理減法,這樣的話,我們就會發現:我們的積極性,我們的動力,我們完全和以前不一樣。

職場上的道理和這一樣,如果沒有一個明確的目標,以及分解好的可以達成的階段任務。員工自然受到的激勵就很少,所以這方面非常考察管理者的管理水平。

如何讓員工制定類似於長跑一樣的計劃,讓員工不覺得累,這才是領導者該考慮的問題,而不單單是給錢。

同時在公司設置一定精神獎勵,比如說:某些方面有突出貢獻的優秀個人,給予一定的貢獻獎和肯定。當員工的付出得到公司的肯定,這種精神獎勵也是非常重要的。這是員工在公司生活當中的一部分,每個人都希望自己在別人心目當中,有一種存在感。

最後:用專業的角度制定體系

術業有專攻,以上只是說了一些參考路徑。若要把這個事情做好,必須要找專業機構或者是專業的人士,幫助你構建團隊建設金三角:包括目標管理、激勵政策和績效考核為一體的團隊管理手段。

只有專業的做出了這樣的一套系統,員工才會在這套系統當中受益。同時企業也提升了管理水平,這是在現今時代,每家企業管理者,都應該學習的管理能力和管理技巧。

所以如果出現這種情況的話,我建議是:對公司進行診斷,如果自己內部能夠解決是最好。如果不能,就需要請專業的人和專業的機構。幫你制定這樣一套解決方案,然後我們只需按照這種方案執行落地即可。


作者簡介 茶葉哥(朋友們贈名)80後老北漂,職業經理人。現經營2家公司,閒時素以分享職場經驗為樂、以茶會友為趣,有職場困惑和企業經營難題,可添加關注。

職場書院


提出這個問題也是因為太多企業為了提高業績所實施的一項措施。但本人並不認同,下面分享一下個人觀點。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我想借當前扶貧工作現象進行分析比較。有人抱怨,有些地方有些人,明明窮的叮噹響,當你想辦法給他找工作,他要麼嫌累,要麼嫌錢少,還總是張口問你要錢要物,萬事都要靠幫扶!各位,這樣的人大家覺得能幫他致富嗎?今天給了幾百,明天送米麵糧油,後天送鋪蓋衣服,結果呢?培養了一堆低能兒和一堆懶漢!

還有一些地方,幫扶的錢用來辦農民夜班,買各種實用書籍,請專家指導,因地制宜,農民自己搞養殖搞種植,雖一時收入不高,但慢慢有起色了。

從以上扶貧事例我們能看出什麼問題?那就是扶貧必須先扶智,否則只能培養一批蛀蟲,還破壞了他們的造血功能!一以推之,很多國際幫扶其實是幹了壞事,不但破壞了當地的造血生態,還培養了地域依賴,造成當地越來越貧困,我們國家到處修路建橋,建學校,建工廠,其實是幫助當地建立造血生態,是真正的大國擔當!

回到問題上,提高員工待遇,有可能會激發員工一時的激情,激情過後呢?依然迴歸原樣,還會造成人工成本的過高帶來企業的負擔!另一個惡果,員工是能力與待遇不匹配,企業造血功能被破壞。那麼正確的做法呢?通過加強員工培訓,並根據培訓後的能力,行為,表現等給予適當的激勵方為長久之計!當前很多企業都覺得培訓是一個成本,而沒有看到這是一個長期投資的過程,很多員工找工作也更多看重一時工資的高低,而未關注企業對員工的培養方案,最終東一下西一下,人生就到閉眼階段了!

因此,扶貧先扶智,要想企業取得長久業績,就關注一下卓有成效的培訓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