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感覺主動提離職的人,很難再挽留下來?

軟件測試經驗與思考


是這樣的,自己就有很深切的感受,基本已經提出離職的員工,再多再深入的談話都沒有什麼樣的效果。

主動離職的時候他應該是經過長時間的考慮才提出來,提出來的時候都是意志堅決。深入的談話都很改變他的想法。因為接受了就代表了他長時間的決定是錯的。無論對與錯,他還是會由著自己的想法離開。

另外領導突然接到員工離職消息的時候,很難以接受。在領導層關注的內容與員工關注的內容或許還不一樣,很驗證真正做到從員工的角度考慮到更多更細的東西。

另外一個是提離職,消息就傳得特別快,這其中有各種原因。這樣身邊認識的人都知道他要離職,如果他要留下來是很難開展工作的。

但是挽留很難,但並不是沒有可能。身邊就有一個例子。領導就和一個離職的員工談到了很多。不只談到員工層面的工作,談到更高層未來的規劃,讓員工得到更多的信息。談到員工在項目中的重要性,分析了各人員的情況。甚至於未來能做或可能存在的風險都開誠佈公的談,對員工未來的期望規劃及未來的發展都給予了前輩中肯的意見。另外領導還給高層,人事給予意見,強烈要求團隊留下員工,並給予加薪。後來雖然這個離職的員工手上已拿著更高的OFFER, 他還是選擇留下來。

這個問題回答的很多,我覺得大家真的是從多方面去分析了問題並考慮到未來。對於打工的員工,確實除了工資以外,應該更多考慮員學習進步的空間及機會的公平給予。目前到於管理工作來說真的有更多的挑戰,不僅是工資,員工發展空間,更多是企業領導層帶領大家不斷向前的決心與給大家帶去的希望。



物理寫入


除了極少數衝動裸辭的人以外,大部分主動離職的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推動他們離開的原因也是通過日積月累、從量變到質變的。究其根本還是馬雲對離職原因總結得最好:錢,沒給到位;心,受了委屈。此時想要挽留他,真不是非常不容易,為什麼?

一、主動離職的人工作能力一般都不差,不擔心找不到下家

一般來說選擇主動離職的人績效考評肯定不在末尾,他們的工作能力一般都不差,至少屬於同等職位的中流及以上水平。

就算是在疫情期間,只要他們肯稍微降低點要求,也能輕鬆找到下家,而且一般下家的收入至少會比現在要搞30%左右。

所以面對這樣的員工,你想要通過空頭支票或者畫餅挽留是沒有效果的,因為有實實在在的觸手可得的利益在等待他們。

二、主動離職的人已經過深思熟慮,不能改變根本原因留不下人

會提出主動離職的人中只有極少數的是衝動辭職,絕大部分人就辭職這件事情已經經過深思熟慮。他們分析過得失利弊,清楚自己離開的原因,也知道自己想要什麼。

如果你在挽留的時候,不能打開他的心結,解決推動他辭職的根本原因,他是不會留下來的。

那如何才能知道推動他辭職的根本原因呢?功夫要花在平常,瞭解員工的價值觀、他的追求和他的感受。否則面對提出辭職的他,你除了畫餅,可能真無計可施。當然,對面主動離職的人,畫餅是沒有效果的。

三、主動離職的人明白從他提出辭職那一刻,公司對他的忠誠度存疑

選擇主動離職的人大多不是職場新人。他們熟悉職場規則,明白從他們提出辭職的那一刻起,公司對於他的企業忠誠度就持懷疑態度。

就算這次他被挽留成功,怎麼能保證這不是公司為了業務存續的緩兵之計。一旦公司找到合適的人替換他,他將面對的就是放棄找好的下家,卻在公司內部被邊緣化或者被迫離職了。

除非對公司有極深的感情或者公司給出的挽留條件真的很好,否則任何一個理智的職場人是不會被幾句言語或者些微好處給留下來的。

四、如何避免優秀員工流失呢?

鐵打的營盤,流水的兵。既然員工提出主動離職後,我們很難挽留成功,那麼怎麼避免優秀員工的流失呢?建議從這幾點下手:

1.充分了解團隊成員:瞭解他的經濟、家庭、健康狀況,瞭解他的價值觀、他的職場追求和他的感受,以團隊友情作為紐帶,建立牢固的合作關係。

2.建立定期溝通機制:定期和團隊成員單獨面對面溝通,瞭解他的困難,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提供幫助,減輕他的負擔。

3.提供成長空間:盡力為團隊成員提供成長空間,試錯的機會,充分讓團隊成員在工作中鍛鍊成長。要知道比實實在在利益更吸引團隊成員的往往就是學習的機會,成長的可能。

4.關注團隊成員的異常舉動:任何有離職想法的成員都多多少少會有一些和平時不一樣的舉動。通過識別這些異常舉動,提前暗中進行疏導和挽留可能效果更好。

主動離職的人,除了衝動裸辭的外,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此時無論你如何挽留,也不過是人在心不在,還不如愉快握手,再見不難。面對核心員工的流失,作為管理者我們需要反思自身不足,提高員工的滿意度,才是留人的關鍵。

以上。

歡迎關注@焱公子,十年500強,專注寫職場,每天與你分享職場乾貨與成長心得。


焱公子


離職有兩種,一種被離職一種自離職。前者被離職是因為他的工作能力不適合在本公司發展,離公司要求的有差距被辭退。

後者是自身利益得不到保障和他的要求有偏差某些承諾不兌現等諸多因素離職。

礙於同學面子又不好提出“苛刻”想法只好走為上策。

他意已絕不用挽留,別擋人家的財路。心走了還留人幹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