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快遞前景如何?

江湖飄21


實話實說,完全沒有。

原因如下:

1.人口密度:農村人口稀疏,如果快遞設置的點太多,成本太高;太少的話,服務跟不上。

2.交通:農村腹地,交通條件差

3.城市化:很多貧困的村由於孩子進城發展,青壯年入城打工,除了老人和留守兒童,幾乎空村。老人和留守兒童不會是快遞的消費者。

4.小鄉鎮建設:大量的樓房建立起來,但是至今都空著。隨著人口的大量外流,以後會更加嚴重。

別說向農村發展快遞的前途了,農村本身的前途也岌岌可危啊。


黑哥在農村丨


隨著網購的不斷深入發展以下對農村快遞前景分析。

我國農業經歷了從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開始的30多年的發展,正處於傳統農業向現代農業轉變的關鍵時期,小生產和大市場的矛盾已經成為約束農村經濟發展的瓶頸,在農村建立完善的物流體系成為當前急需要解決的問題。現從六種派送模式來了解農村快遞前景分析。

模式一:鎮上代理點自取。這種是現在最為普遍的方式。快遞企業會將快件在代理點暫放三天,若三天不來取,便上報不願自取之後直接退回。由於現在菜鳥考核快遞公司簽收率,不達標要罰款,一般好溝通的客戶只要無異議就先給代簽,延長快件暫放時間,而對於明確表示不讓代簽的快件就只允許暫放三天。 

由於退晚了也要罰款,於是快遞企業為了自身利益,不管客戶是否同意退件,一般都會安排直接退,因為他們的考慮是不能為了一個件賺一塊錢而賠更多派送成本和時間。但如此一來,無形中損害了發件公司和客戶的利益,也影響了快遞企業品牌形象和服務體驗。即便如此,當前這些快遞代理點的運營也僅夠維持各種成本支出,業務量上不來的情況下一旦被罰款就會直接賠錢,這就是農村快遞前景分析目前的狀況。

模式二:快遞派送到村口取件。送到村口路線位置固定,對快遞公司來說比較省時間,直營快遞企業基本都可以滿足這方面需求。但對於送到村口的快遞,有時收件人未按時到達或走錯路口,導致快遞員耗時等候;遇到惡劣天氣客戶不願出來取件,帶孩子的或老人確實不方便出來取件的,只要客戶來電催,又要妥協送貨上門;如果客戶由於某種原因不來取件,快遞員還要在村口拍照證明來過。所以送到村口也只是一種折中的辦法,農村快遞前景分析指出,總體來說收件體驗並不太好。 

模式三:每個村或幾個村設置暫放合作點。可以通過與小賣部、衛生室、村口路邊飯館、維修鋪等單位合作建立快遞暫放點。但此種方式牽扯到利益分配問題,派件費本身就較少,還要再多方都分一杯羹,再加上油費電話費等成本,不少合作店家嫌利小事多,也都不是很願意幹。 

農村快遞前景分析,另外合作點也不能保證時時都有人值守,由於不牽扯自己的利益,暫放點也不會給費心管理,包裹很容易出現損毀,短少甚至遺失等問題,更有甚者會偷偷拆開包裹,一旦出現問題就容易出現矛盾。 

模式四:在村委等公共場所設置快遞櫃。目前快遞櫃在城市裡尚未完全成熟,投入成本高,使用率低,還需要網絡支持。在農村如果沒有政府支持補貼,幾乎難以實現,況且還有後期維護運營收入等問題。 

快遞櫃在農村基本也就是隻取不發,屬於賠本的買賣。在農村年齡稍大一些的人智能手機現在還玩不轉,有的老年人拿著老年手機還不會打只會接,即使快件放在快遞櫃裡,萬一取件人不會取也是個麻煩事。在東邊的村子放好了快遞,快遞員接著跑去了西邊的村子派送,遇到打電話來說取不出來,隔幾十公里再返回,又浪費了大量的成本和時間。 

模式五:快遞企業合作建立區域派送點。鎮上的各家快遞通過合作的方式建立某個村區域的快遞派送點,但快遞公司合作牽扯到成本、利益分配和責任界定等問題,同時在收件問題上,有的區域發件多,有的區域發件少,難免會造成一定矛盾。本身快遞網點都是競爭關係,除非菜鳥驛站或其他新生的類似公司統一管理或上級強制。 

模式六:以阿里巴巴農村淘寶為代表的農村快遞發展模式。快遞不經過鄉鎮,直接從縣城到阿里農村淘寶服務站,然後由阿里自己的物流車送到每個村淘站點。不過村淘模式也正在發展摸索中,盈利能力和長久的發展模式以及成本收支平衡還有待時間檢驗,也不可能每個村都設一個村淘站點,也不可能每個人都綁定阿里的村淘點。

大力推進新農村建設,發展農村經濟是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發展農村快遞前景分析對於推動新農村建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論文通過對當前農村物流的現狀進行了分析,從宏觀和微觀的兩個層面探討了農村物流發展的制約因素,研究認為,農村物流發展具有較強的外部經濟性,存在市場失靈現象,建議從政府層面進行市場干預和引導,破解“最後一公里”的瓶頸,重點加強基礎設施建設、加大對物流企業進入農村市場領域的財政和金融政策支持力度,並不斷完善市場規範、人才發展服務體系等方面,營造良好的制度環境全面激活農村物流市場。


河平哥


現在電子商務日益發達,網上購物也不是城裡人的“專利”了,就連被身份和職業被歧視的農村人,越來越與時代接軌,也加入到網購大軍中。由於網上購物基來上不會受地區的限制,只要物流快遞到達的地區,甚至快遞還沒有覆蓋的有些區域,採取“折中”的辦法也不是問題。於是,快遞代理點在農村猶如是一座“金礦”,讓許多人夢寐以求,趨之若鶩。

農村的快遞前景究竟如何?

農村快遞點的不利因素

①某些農村地區業務數量少,購買力不足,預期目標很難達到;②快遞價格不規範,信息更新遲緩,貨物被損壞或丟失時有發生,加之服務質量,被投訴防不勝防;③“上家”的“霸王條款”,如託運費、發貨分成、派送件服務價格、包裝材料攤派、接手或轉讓的“過戶費”、“管理費”、還有名目繁多的“罰款”;④農村地廣人稀,無論派送時間還是運輸成本多是入不敷出;⑤業務數量多的地方,大宗包裹使用的紙箱、包裝袋只能“一次性”,還有按件附加的“託運物”,又增加了快遞點的經營成本,因為對於顧客來說,已經“包郵”;“快遞下鄉”的優惠政策全國並未推廣落實;⑥本來快遞是不送到村裡的,但是現在的農村人,就近在縣城打工的有不少,他們收貨地址選擇在打工的地方,也難免有代購代取的可能,下工後帶回便是,也“分流”了農村快遞點的“客源”;⑦代收只說出名字和電話號碼,其實已是簽單,麻煩的事總是不斷,投訴很難避免。

農村快遞點能掙多少錢

幾年前我有申通快遞“三級代理”的親身經歷:

【1】“行業規則”

分攤費用:每天派送500件以上,收貨每天平均也在500元以上。我是“接手”的,“上家”要了一口價的“過戶費”5000元,原來每單派送0.50元,要掙1元,又交了兩萬元“管理費”,每天送件(取代託運)每天每趟150元。

“單項訂購”:本來諸如面單、文件袋、包裝袋(箱)、膠帶是完全自主購買的,但是“上家”不讓,一個禮拜都會把這些物品大包小袋的送過來,甭說價格人家說了算,也從不過問你需要否?不要也不行,你從網上等處的材料,包裝再好,還是不給你發貨,你不得不去。反正月底只管從你的“利潤”中扣除便是。

③“霸王條款”:快件一到,要即刻掃描上傳,超過12小時,一次罰50元。每天派件送達不掃描傳輸,一次罰100元。顧客投訴一次罰200元,丟一快件除照價賠償外,一次罰200元。每天早8點必須準時開機上線,否則一次罰50元。節假日要保讓座機暢通,否則一次罰50元。發貨單寫錯地址被退回一次扣200元,寫錯其省市一個大字扣100元……所有罰款必須在下月3號前轉賬,途期一天付20℅的滯納金。若要轉讓了,先交轉讓費的20℅“管理費”才允許你轉讓,才會給你辦過戶手續,否則讓你耗著。

2附加開支

①電費、房租(600元/元)

②僱傭快遞員(3000元/元)

③電話費(58元/包月)

④送貨車加油(1000元/月)

接手申通快遞12.8萬元,添置送貨車3萬,其間交了“管理費”等3.5萬,轉讓了18萬,又被扣了轉讓費的20℅的“管理費”,約3.6萬,也就是又“投”進去了7.1萬。這樣,經營了一年的申通快遞總投資至少19.9萬元,轉讓18萬-投資19.9萬=負1.9萬,這還不算我家兩人的“義務”投工。

這可是一個常駐人口19.8萬的縣級快遞,經營狀況都如此這般。如果說,這是三年前,也只是申通快遞,那麼,我現在所在的鎮1.2萬人,每天快遞件平均200件,有一家“四通一達”的鄉村快遞超市,也是經營了不到兩年轉讓了,轉讓費30萬。還不是賺不到錢而“收攤”的。

結語:

題主說的600人的小學,但小學生不會去網購的,也不是“客源”,再說了,郵政快遞每天才二三十件,發貨的人又很少,你面臨的快遞前景並不樂觀。還是經營好你的小賣部為上策,因為任何一個快遞並不是讓你免費經營,投資動輒幾萬、十幾萬。

經營快遞還須謹重。但願我的回答對於你有所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