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什麼途徑可以找到收益高、風險低的理財產品?

江南柏舟


首先,瞭解投資產品要認準正規的金融機構,我國四大金融機構—銀行、信託、證券、保險。只要是這些機構發行管理的,就基本排除了捲款跑路的風險。其次收益高、風險低在金融領域是不可能實現的,風險和收益永遠是成正比的關係。到目前為止,唯一能做到把這兩項綜合起來的也就是信託產品了,收益相對較高,風險相對較低,是一個不錯的投資選擇,可以參考一下。[贊]


一入券商深似海


10%收益的理財產品?還風險低,這是做夢呢,現在已經沒有這樣的好事了。不用想了,攢點錢不容易,還是踏踏實實存銀行,一年4-5%的收益也是有的,不是很好麼?

現實中的很多人,缺少基本的投資和理財常識,根本不瞭解理財產品的大概情況,然後就根據道聽途說來的信息去投資理財,最後血本無歸,甚至傾家蕩產的都是這些人,讓人覺得真是可憐!為什麼理財領域有好多騙子,就是因為這樣的人太多了,所謂的人傻、錢多、速來!

投資和理財其實沒有什麼捷徑可走,如果你沒有特別值得信賴的人,比如有親友,熟悉這裡面的一切,可以相信,否則只能自己去學習和實踐,然後不斷地總結,最後得到超出市場平均收益地經驗,如果你沒有這樣的資源,自己也沒有精力或者能力去學習這些,那麼就老老實實地存銀行,其實每年3-5%的收益率還是不錯的。



遁逃者


有什麼途徑可以找到收益高、風險低的理財產品,首先這裡要聲明下但凡事合法合規的正規,不管是銀行業還是金融機構等推出的,理財產品都不會改變的就是,收益率越高風險越高,風險越低收益率越低,理財產品永遠都不存在低風險高收益。
要說如何能找到收益高風險低的理財產品,多關注理財方面的信息學習理財知識,畢竟找到一款合適自身的產品還是有一定難度,因為人與人的不同理財觀念自然也是不同,對於風險承受能力極高的投資者來說,風險適中的理財產品就是低風險產品,而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弱的人群來說,低風險理財產品就是高風險本金既有可能發生虧損;人與人的不同尋找合適自身的理財產品也是各不相同(其實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根據自身風險承受能力,選擇自身能接受的產品收益率比較可觀,對於自身來說就是收益較高風險較低的理財產品,並不代表對於他人來說也是收益高風險低)。

網上經常看到有人說理財可達到10%收益,什麼理財產品才能獲得如此收益?

在問題補充當中的這句話對於廣大儲戶來說的確是很重要,對於廣大儲戶來說的確是有能達到年華收益率10%的理財產品,但是這類理財產品均屬於中等風險以上高風險以下的產品,本息發生虧損的概率也是較高的理財產品。
例如:指數型基金,混合型基金,股票型基金,QDll型基金,外匯等理財產品在整體市場經濟平穩的情況下,的確是有一定概率可以達到平均年華收益率10%左右,但是一定要記住是有一定概率並非100%能達到(切記選擇理財產品的時候一定要記住,年華收益率高於6.0%以上的理財產就屬於中高風險產品,能達到年華收益率10%的產品風險自然是更高些,在沒有理財經驗與相信的理財知識的情況下切勿選擇這類產品,發生虧損概率往往都是大於收益率)。

風險低收益率較高的產品

對於風險承受能力較低,想獲取比傳統銀行業定期存款利率較高些的情況下可以考慮。

  • 一:民營銀行存款存款利率可達到4.5%-5.5%之間,受存款保險條例本息50萬元保障;

  • 二:結構性存款,該存產品本金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收益率無保障隨著嵌入的金融衍生品上下浮動,本金安全有保障收益率會發生虧損,目前個別銀行結構性存款預計年收益率可達到7.0%-9.0%之間(簡單來說與以前的保本收益型理財產品類似);
  • 三:債券型基金這類產品主要投資一些,受存款保險條例保障的產品或中短期有價債券,收益率可達到5.0%-6.0%左右,行情較好市場經濟平穩的情況下達到6.0%以上也是有一定概率(2019年債券型基金平均收益率約5.6%,個別較高的可達到9.0%)。

綜上:想要找到合適自身的理財產品,需要通過不斷的學習理財知識,有所瞭解後從各類理財產品當中選擇合適自身的產品進行理財;一定要記住高收益永遠都是高風險,達到年華收益率10%的理財產品的確是有,但是均屬於中高風險理財產品,不適合剛接觸理財的人群選擇,因發生虧損概率較高。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全部分享與觀點,希望能夠幫助到你哪方面有遺漏留言評論交流。「點贊關注」本文章本人原創,謝絕抄襲00:17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