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麼樣來正確評價朱元璋的過失和功績?

楚人讀史


朱元璋的一生是坦坦蕩蕩,蕩氣迴腸的。

過往

在過去二十多年的時間裡,朱元璋一直在為生計而發愁,為生存而奮鬥。

元 天曆元年(1328),在安徽濠州(鳳陽)的一個貧苦家庭裡,正迎來一個嬰孩的新生,忽然天空紅雲似火,屋內紅光滿堂(上生紅光滿室…自後夜數有光鄰里遙見驚以為火皆奔救至則無有人鹹異之)伴隨此種異像,朱家的第四個孩子出生了。新成員在家裡排行老四,在家族裡排行第八,於是父母為他取名“重八”

元朝末年連年災荒,特別是中原地區,先是大洪,再是大旱,緊跟著又爆發了瘟疫…

這一年,朱重八的父母兄弟相繼病餓而死,在走投無路的情況下,朱重八投奔了在皇覺寺的高彬和尚,出家做了一名行童(太祖孤無所依,乃入皇覺寺為僧)。

寺廟憑施主佈施而生,但在如此災年,百姓尚且填不飽肚子,哪還有多的糧食去施捨給僧人,在這種大災之年,即使是四大皆空的空門也難免為了生計而奔波。住持(寺廟首領)將寺裡的僧人打發出去化緣,自謀生路,朱重八也在此列,於是他開啟了自己的三年流浪生活。

三年的時間讓朱重八走遍了各地,見到了各種風情,接觸了很多人,也吸收了很多不一樣的思想,對他影響最為深遠的就是“明教”宣揚的“明王出世,普渡眾生”的說法。

在外流浪三年後,朱重八回到了皇覺寺(凡歷光、固、汝、潁諸州三年,復還寺),在這裡,他將迎來他人生最重要的轉折點,他收到兒時夥伴湯和給他的來信,邀請他投奔郭子興的義軍,雖然猶豫了一時,但朱重八還是去了。

在外流浪的三年讓朱重八學到了很多東西,特別是在“人情世故”這一方面。參軍不久的他因作戰勇猛,處事得體,得到了上下的是一致好評,主帥郭子興見他非同凡人,便將義女馬氏(馬皇后)許配給了朱重八,而朱重八也重新起了名字,改為了朱元璋。

定鼎天下之路

元朝末年的起義反元部隊因統一頭扎紅巾,所以又稱紅巾軍。雖然都是反元的隊伍,但紅巾軍內部也有各種派系,往大了說有北方的劉福通、韓林兒一派,長江中游的徐壽輝(後被陳友諒篡權),浙、蘇的張士誠,浙東的方國珍,四川的明玉珍;往小了說,即使是郭子興所駐紮的小小濠州城內都有五方勢力。雖然同屬紅巾軍,但互相傾軋的事實也是時有發生,譬如張士誠曾攻打北方紅巾軍首領韓林兒,而濠州城內也是充滿了爾虞我詐,朱元璋不甘心困在這小小的濠州城,於是帶著徐達、湯和等人離開了濠州。

1354年,朱元璋攻下滁州,隊伍也擴大到了三萬餘人,之後,朱元璋採取徽州謀士朱升提出的“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迅速秘密擴張自己的實力。

朱元璋統一天下的路線大致可以分為三步:首先佔據江南重鎮“金陵”,再以“金陵”為中心平定江南,最後集結整個江南的力量北伐。

1356年3月,朱元璋攻佔金陵,並請來當時浙江青田名士劉基為自己出謀劃策,劉基針對當時形勢,向朱元璋提出避免兩線作戰、採取逐個擊破的策略,這一策略也為朱元璋的第二步計劃的開展定好了基礎。

在江南的割據勢力中,武昌的陳友諒實力最強,其次便是浙江的張士誠,但張士誠貪圖享樂,只有陳友諒野心勃勃。因此,朱元璋將平定江南的第一個目標放在了陳友諒身上。梟雄的心理總是大致相同的,在朱元璋看向陳友諒時,陳友諒也將目光轉移到了朱元璋身上,他斷定朱元璋將會是自己成就大業的唯一勁敵,於是他開始對朱元璋展開軍事行動。

1363年,陳友諒與朱元璋在鄱陽湖展開決戰,陳友諒大敗,其本人也被亂箭射死,打敗陳友諒後,朱元璋又先後打敗張士誠、方國珍,至此,江南盡歸朱元璋之手。

張廷玉(清)·《明史·卷二·本紀第二》洪武元年春正月乙亥,祀天地於南郊,即皇帝位。定有天下之號曰明,建元洪武。

1367年,朱元璋命徐達率軍北伐,1368年,朱元璋於應天(南京)稱帝,建國“大明”。當年七月,徐達率大軍抵達大都(北京)城下,而城裡的元朝皇帝早在大軍來臨之前便已逃去上都(今屬內蒙古),蒙古在中原的統治正式結束。

皇帝的養成之路

建國了,元朝也毀滅了,到了論功行賞的時候了,那些和朱元璋一起征戰的兄弟都得到了應有的賞賜,獲得了爵位、獲得了榮譽、也獲得了權力。

《紙牌屋》中有這樣一句話:“權利是令人上癮的毒藥,大家都趨之若鶩,完全意識不到危險將近,甚至願意犧牲一切,婚姻、事業、名聲乃至生命。”這句話不僅限於大臣,也包括皇帝。那些大臣在擁有權力後,便開始謀求更大的權力,而封建王朝的掌控者只能有一位,就是皇帝,特別是像朱元璋這樣的開國皇帝,且朱元璋還是萬中無一的平民皇帝,他是不會容許有任何人染指其權力的。

首先便是政治上的改革,將對皇帝可能產生威脅的“丞相”給廢除掉。

洪武十三年(1380),朱元璋以圖謀不軌之名誅殺丞相胡惟庸,然後借胡惟庸謀反一事撤銷中書省、廢除了丞相制度,而“胡惟庸案”也不斷牽連擴大,甚至連退休多年的開國功臣李善長也牽連而死。

《明史》:惟庸既死,其反狀猶未盡露…帝發怒,肅清逆黨,詞所連及坐誅者三萬餘人。

然後是軍事上的改革,收回軍權,消除一切不穩定因素。

朱元璋是安徽人,跟隨他打天下的功臣幾乎也全部都是安徽人,這群人在大明建國後非公即候,因為老鄉和戰友的緣故,走動也密切些,慢慢也就形成一個團體,這個團體我們可稱之為“武人集團”、或者“淮西勳貴”。

其中代表人物有徐達、湯和、馮勝、鄧愈、藍玉,隨便挑出一位都可以稱作是軍界大佬的人物,這樣的人,朱元璋能放心嗎?即使是一個只存於制度上的丞相都讓朱元璋感覺受到了威脅,何況是掌握軍權的武將。

現代有一位偉人說過,“槍桿子裡才能出政權”,朱元璋也很清楚這些人都可能成為威脅皇權的不穩定因素,即使這一代不會爆發,下一代也難免不會爆發。

於是朱元璋採取了一個很精明的辦法,他將自己最信任的人,自己的兒子分封到各地做藩王,並讓他們掌握軍權,一旦朝中有人叛亂,這些掌握軍隊的藩王便可起兵進京勤王。在這種情況下,有哪個不長眼的敢造反?即使這一制度還是有一些隱患(燕王造反),但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法子。

然後迎來的又是一輪大殺戮,洪武二十六年,朱元璋藉口藍玉欲圖謀反一事,順帶著將開國功臣中的傅友德、馮勝、王弼等公侯誅殺。欲圖即是想要,想要就是還沒有做,所以這一案純粹就是朱元璋為了加強皇權而製造出來的。

洪武年共發生過四大案,分別是“胡惟庸案”、“藍玉案”、“郭桓案”、“空印案”,前兩案純粹出於加強皇權的意圖,後兩案則是朱元璋為了打擊貪腐。有統計的是,洪武年間因為各種原因被誅殺的官員多達十五萬人,這十五萬人裡面因為腐敗墮落而喪命的官員是不值得我們同情的,而其餘一些官員卻也是遭受了無妄之災,這是朱元璋濫殺導致的。

結語

朱元璋最大的功績肯定是成為了明朝的開國皇帝,至於他的卑微身世可以歸結為他的傳奇人生。而朱元璋在位時最大的特點就是對官員的嚴厲,甚至有些極端。

據說在洪武朝為官的官員每日上朝前都會與家人告別,下朝後也會慶幸又活過了一天,這件事雖然不知真假,但也能反映出一些當時的高壓態勢,雖然勢態如此緊張,但洪武一朝的官員廉潔程度也是明朝最好的。

然後就是對於百姓,在這一點上,朱元璋是相當優秀的,洪武一朝設有免費養老院、公墓,包括全國的老人到達一定的歲數後,政府會每月發放福利等等。在中國歷史上,只有朱元璋開創的明朝這樣做過。

總結來說,朱元璋出身貧寒,但是能成就大業,也正因他出身貧寒,所以他痛恨貪官汙吏;但也因他出身貧寒,所以對權力的慾望也相當執著,造成他濫殺無辜、大造殺戮,這一點是他遭人詬病的地方。


end

參考文獻、書籍:《明史》


焚劍煮酒


朱元璋的功過該如何評價?

這是一個非常複雜的有爭議人物!功勞大,罪過也大!文人史家都不喜歡他!他手下的官員也不喜歡他!他在世時,老百姓有的非常感謝他,有的非常痛恨他!

看看他所做的事吧!

1.結束殘暴的元朝統治。

元朝時,蒙古統治者殘酷壓榨百姓,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熱之中!蒙古人不僅把人民分成蒙古人、色目人、漢人、南人四等,還把漢人、南人(南方漢人)不當人。蒙古人隨時會強佔漢人南人的土地做牧場!殺死漢人南人給幾個錢就算了!漢人南人一個村子一把菜刀,菜刀還控制在蒙古人手裡——每個村子養一個或幾個蒙古人!老百姓的姓名只能用數字表示!哪家男人娶媳婦,首先要和蒙古人同床!另外,元朝統治者對人民徵收苛捐雜稅。所有這些情況在長江以北尤其嚴重!

元朝末年,天災頻發,統治階級極其腐敗,民不聊生!農民起義暴發!

朱元璋參加了郭子興的起義部隊——紅巾軍。由於朱元璋討過飯,受過難,所以他特別恨元朝統治者。又因為他做和尚時受到方丈的教育,所以他識文斷字,有點文化。另外,他家人在饑荒中幾乎死光,所以,他幾乎沒有什麼牽掛,打起仗來很勇敢。由於他階級覺悟高,有文化,對敵鬥爭勇敢,打仗又有謀略,所以,他在郭子興的部隊中迅速崛起。經過殘酷的內部鬥爭,他取代郭子興,成為紅巾軍首領。

他掌權以後,採納謀士朱升的建議,實行‘’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的策略,在徐達、胡大海、湯和等大將的助力下,消滅張士誠、陳友諒等競爭對手,收復江南。又發兵北上,驅逐元朝勢力,收復大都。接著,一鼓作氣,把蒙古人趕到塞北。後來,又不斷進兵追剿殘元勢力,一統中國。關於他的這段歷史,大家沒有異議。這是他的大功!

2.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

當皇帝后,他採取了輕徭薄賦,與民休養生息的政策。他讓官府分給農民種子、農具和土地,無主荒地誰開墾就給誰。不準徵收苛捐雜稅。他的這種政策,使人口増長,財富增加,國泰民安。這應該也算是他的功勞!

3.打擊貪官汙吏。

他當皇帝時,不但輕徭薄賦,而且殘酷打擊貪官汙吏。他受過元朝統治者的殘酷壓榨,非常仇恨當官的。他只給官員很低的俸祿,而且規定,只要貪汙,輕者削職查辦,重者剝皮實草!並且,官員不得下鄉!另外,他發佈《大誥》,宣佈,當人民覺得賦稅徭役不合理時,可以申訴。如果官員仍然壓榨百姓,百姓可以把官員綁到京城,請皇帝定奪!

有一個縣官貪汙了一點,大概相當於現在的幾千塊錢,結果被法辦戴枷。因為新縣官還沒到任,所以,這個有罪縣官就戴著枷鎖在大堂審案!這種情況在全世界都找不到第二例!

有一個縣官犯了重罪,被殺,皮都被扒了!朱元璋又叫人把草裝進皮裡,皮用針線縫起來!更絕的是,肚裡裝草的‘’皮人‘’就放在大堂之上,新縣官身旁!縣官審案時旁邊還有前任的‘’皮人‘’縣官在旁,太恐怖了!

安徽有一個地方官向百姓收稅超標,地方的一個老頭髮動族人把官員綁起來,然後,送到京城請朱元璋定奪!朱元璋重賞老頭等人,把地方官撤職查辦!

洪武一朝,官吏是一種高危職業!

老朱的這些做法是功是過,請讀者諸君評價!

4.強行移民。

由於戰爭,長江以北的許多地方千里無人煙!朱元璋下令遷江蘇蘇州、安徽徽州和山西等地幾十萬戶人家到無人區居住!被遷的百姓中,富人拖家帶口自己用船和車千里迢迢趕往無人區,插草為標,跑馬圈地!窮人和不願遷移的人,被官府用長繩綁在一起,押往無人區!被綁的人需要排洩時,請求押送的官兵解手。從那以後,‘’解手‘’成為排洩的代名詞!

移民們背井離鄉被迫前往新居住地,那種心痛無以言表。蘇州閶門和山西大槐樹作為中轉站,成為移民心中的沉重的老家記憶。有多少移民不恨朱元璋呢!移民這件事於國有利,但移民痛苦。是功大於過吧!

5.用特務監視官員,推行恐怖政策。

朱元璋當政時,為控制百官,他設立特務機構錦衣衛,監視官員的一舉一動!發現不軌,立即大開殺戒!

有一個特務在官員家臥底。官員下朝後沒休息,和朋友打麻將,一直到子夜。他就把他打麻將時丟的一塊牌偷走,連夜送給朱元璋。第二天,朱元璋問官員昨天晚上幹什麼事。官員沒敢撒謊,就實說了。老朱這時把麻將扔給該官員,說:是不是丟了一張牌呀?官員接牌一看,渾身衣服立即溼透!有些確有不軌的官員就沒這麼幸運了,一經發現,立即身死族滅!

6.濫殺官員及其家屬。

為了消滅政治對手,維護朱家統治,老朱殺人不眨眼!

胡惟庸是他的宰相。當朱元璋覺得胡惟庸有可能威脅自己時,立即羅織罪名大開殺戒,一次就誅殺所謂‘’胡黨‘’幾萬人!這樣的誅殺高達十幾例!十幾年後,朝中老官員幾乎殆盡。所以,在洪武朝,官員是真的高危職業!

老朱的這種做法有許多物議。許多人認為手段太毒辣了!殺人如麻,這算是過吧!

7.首推鉗制人民思想的八股文選士制度。

科舉取士制度是中國古老的政治發明。這種制度對國家選拔人才大有助益。但是,老朱成功地用考八股文把科舉的大部分積極功能閹割!

明朝以後,讀書人苦練八股文。他們只知背誦聖人的語錄,不能闡述自己的觀點,思想受到極大的束縛。老朱的這個絕招是中國文化發展中的一劑毒藥!八股文取士對中國後來的政治經濟科技發展有著難以想象的傷害!

8.廢除丞相,實行殘暴的獨裁統治。

朱元璋剛開始當皇帝時,李善長為相。由於相權對皇權的制約,老朱很是不爽。為了排除獨裁統治的政治障礙,老朱用謀反等罪名先後把宰相李善長、胡惟庸等滅族。後來,他乾脆廢除了丞相,改用內閣大學士一幫人幫他出謀劃策。他的獨裁統治得到空前加強!這種做法,為庸君害國埋下禍根。這算是過吧!

9.朱元璋還創立了軍隊屯田自給自足的制度。他讓軍隊士兵種地,收穫作為軍需。因此,軍隊軍餉基本不需要財政撥款,大大減輕農民的負擔。他很為自己的這種發明驕傲。但是,當明朝末年天災人禍頻發,軍隊無法自給自足時,抗擊滿清入侵的守邊官兵苦不堪言。為了戰爭,明朝對百姓加稅。戰爭費加上幾萬朱家王爺的俸祿,這筆天文數字成為農民頭上的大山。然後,在天災人禍的共同作用下,大明王朝的崇禎皇帝上吊自殺,朱家統治土崩瓦解。朱元璋無法知道自己的這項發明還有這個效果!

總之,作為討過飯的乞丐,念過經的和尚,領過兵打過仗的將軍,統一中國的皇帝,殘暴的獨裁者,朱元璋身上有太多的標籤。是功是過,大家自己明白!

如果非要蓋棺定論,那麼,只能說他有大功也有大過罷了!

(一家之言。歡迎讀者發表不同看法,公正評論。謝謝!)


曉曉微微


歷史如明鏡,照見世間百態與每個人心底角落!


歷代王朝,朱元璋是為數不多平民出生開創大一統王朝的王者,因為他的成就和自身的侷限性,性格非常鮮明,值得我們學習的地方有很多,比如:

  • 納諫(善於聽從好的建議):他取天下正是因為採納了朱升高築牆、廣積糧、緩稱王和劉伯溫等謀臣對他有利的一些建議才循序漸進、取得成功的。
  • 善於學習:這也是他出身低微、從地主家的放牛娃成長為具有經世之學,可以駕馭士兵和群臣的百戰名將和帝王的根本原因。
  • 膽略:《詠菊》中的要與西風戰一場,遍身穿就黃金甲,《示僧》中的殺盡江南百萬兵,腰間寶劍血猶腥。這幾句詩無一不將他的膽略表現得淋漓盡致。
  • 堅持:朱元璋從1352年投奔紅巾軍起義到1368年稱帝用了16年時間,縱觀中國古代史,少有帝王統一天下花這麼長時間的,即使出身和他差不多的劉邦也才花差不多七年時間。
  • 取天下後對待妻兒百姓一如既往的初心:他對馬皇后和太子朱標有史可鑑是一如既往的好,因為起於布衣,做帝王后也比較愛惜民力,恢復生產,開創了洪武之治。

正是這些優點,朱元璋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短短十六年間以一個和尚乞丐之身開創了大一統王朝,成為封建社會的最高統治者,堪稱古今楷模。

之後建都南京,盤踞紫金山呼風喚雨。

大浪滔滔,淘不盡草根逆襲的故事,朱元璋作為草根之王,他在位時期的眾多決策,對後世影響至深,因此他的一生,功過非常鮮明。

而他最耀眼的功績其實就是自己起義的口號:

驅逐韃虜,恢復中華,立綱陳紀,救濟斯民。

簡單解釋就是驅逐蒙古,恢復漢家衣冠,重新建立新的秩序,讓老百姓都過上好日子。他是這麼做的,最終也實現了,他在位時期輕徭薄賦,嚴懲貪官,發展經濟,使得明初很快恢復了元末戰亂造成的影響,歷史上把他執政的這一段歷史時期稱之為“洪武之治”。

除此之外,他在位時期,總結歷代律法,頒佈了《大明律》,使人們第一次有了“天子犯法,與庶民同罪”的概念。

而且在位時期編撰了《皇明祖訓》,約束了自己的子孫後代。

這些都是於民於國的千古功績。

而過失也非常明顯,現在流傳最多就是其海禁,八股取士。

但是歷史上任何政治家都很難以好壞去判定,出發點不同,我們只能學習他們優秀的一面,見賢思齊焉,見不賢而內自省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