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裡邊記載了很多人,為什麼會將他們記錄進去?

小蝸窺文史


二十四史,是中國古代各朝撰寫的二十四部史書的總稱,由於《史記》的寫法被歷來的朝代納為正式的歷史寫作手法,故將和《史記》一樣用紀傳體寫作的史書稱“正史”。它上起傳說中的黃帝(約前2550年),止於明朝崇禎十七年(1644年),計3213卷,約4000萬字,用統一的有本紀、列傳的紀傳體編寫。

紀傳體是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的體裁。
通過記敘人物活動,反映歷史事件。紀傳體史書的突出特點是以大量人物傳記為中心內容,是記言、記事的進一步結合,能夠更好地表現人物的性格。
從體裁的形式上看,紀傳體是本紀、世家、列傳、書志、史表、載記和史論等的綜合。
本紀,基本上是編年體,兼述帝王本人事蹟。有帝王之實而無帝王之名者,如項羽、呂雉,亦可列入本紀(見司馬遷《史記》)。
世家,主要是記載諸侯和貴族的歷史。世家之取名就是因為“王侯開國,子孫世襲”,也就是諸侯爵位封邑世代相傳,故名世家。
列傳,是各方面代表人物的傳記。

大明人


這個問題很宏大,沒有辦法簡單回應。

總的來說一下原因:千百年來記錄歷史的人是誰呢?是讀書人。讀書人的思想觀念是什麼呢?他們都是儒家門生。

記錄者都會從儒家的價值觀的角度來進行記錄。所以我們歷史的記錄者都是從儒家思想的主脈路來記錄。你很難看到封建時代,會從多個角度來記錄歷史。

今天我們讀的一些所謂歷史都經過了加工,從"無產階級立場"的角度,增添了不少東西。我們會講到一些有過貢獻的,如科學發明,農業,經濟等等。但實際上封建時代的正統歷史是不會在意這些的。這些都不在正史裡面。


西部小牧童


貪心不足蛇吞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