東漢末年為什麼軍閥不受皇帝統一?

歐亞上空的歐羅巴


東漢末年軍閥為什麼不接受皇帝統一?這主要跟軍閥的發家史和當時的皇權地位有關。我個人認為有一下幾個原因。

皇家軍隊疲軟及對外放開軍事權力

三國志·蜀書·先主傳記載:中山大商張世平、蘇雙等貲累千金,販馬周旋於涿郡,見而異之,乃多與之金財。先主是由得用合徒眾。靈帝末,黃巾起,州郡各舉義兵,先主率其屬從校尉鄒靖討黃巾賊有功,除安喜尉。


在東漢靈帝末年,發生了黃巾軍起義事件,當時的東漢政府軍隊以無力平叛,於是放開政策。讓地方政府、地主豪紳自發組織軍隊抗擊黃巾軍。劉備就是在這個時候,受到中山的大商人,張世平、蘇雙等人的金錢支撐,也組建了自己的軍隊,自發的跟隨校尉鄒靖征討黃巾軍,在征討黃巾軍中立了功,就被派到安喜縣當縣尉。

從三國志中,我們可以看到漢末當時皇家軍隊實力已經不能維護劉氏江山穩定的統治了。其次,國家政策又放開權力,讓各地政府及地方豪紳組建軍隊。我想在平定黃巾軍的過程中,這個政策或許沒錯。但是平定完了後,這個政策的弊端出來了,各地單位知道皇家軍隊已經沒有實力來收回自己手裡的重兵了,只要自己不明面上的反叛,就能死死的握住兵權,不會受到其他地方軍打壓了。這也為後期軍閥林立,埋下了伏筆。

軍閥是靠自家財產組織軍隊憑什麼要讓權

在漢靈帝死後,朝中大權由大將軍何進掌管。何進為了殺死靈帝生前身邊的宦官。聽取了袁紹的建議,徵召董卓等各路部隊進京,脅迫太后殺掉眾宦官,宦官知道後就把何進給殺了。董卓進京後,濫用職權,隨意殺戮大臣,又廢掉了漢少帝劉辯,立了漢獻帝劉協,引起天下不滿,紛紛起兵討伐董卓。

據三國志魏書·武帝紀記載:遂殺太后及弘農王。太祖至陳留,散家財,合義兵,將以誅卓。冬十二月,始起兵於己吾,是歲中平六年也。


根據三國志記載,當時的曹操就是看不慣董卓的所作所為,就改名換姓,向東抄小路逃回家鄉。出虎牢關時,途中經過中牟縣時,引起當地亭長懷疑,被抓回縣城。城中有人暗認出他,為他求情才被釋放。董卓此時已除掉太后和弘農王。曹操到了陳留縣後,變賣家產,募集義軍,準備征討董卓。十二月,才在己吾縣樹旗起兵,這時已是漢靈帝中平六年。

以上我們可以看出,在董卓進京挾持皇帝的時候,東漢皇家的政權,軍權已經不存在了。曹操作為當時北伐最強大的軍閥之一,在發家前都沒有拿過朝廷的一兵一卒。試問在他把隊伍拉起來壯大後,還會把軍權交出去嗎?

皇家有實力的軍閥只想苟安

在後漢書劉表列傳中,最後評價是這樣記載:劉表道不相越,而欲臥收天運,擬蹤三分,其猶木禺之於人也。


大譯是,“劉表的道德沒有超過其他人,但想躺著收取上天的命數,仿效三分天下,這簡直像木偶人一樣地愚蠢”。在最後,為什麼作者要這麼評價他呢?他做為當時皇室的近親,又掌握當時的荊州九郡。為什麼沒有站出來,幫助皇室呢?我想他只是想求一席之地的安穩。官渡之戰後,劉備來投靠他,他對劉備禮遇有加,但就是不用劉備。因為劉備的理念是匡扶漢室,而劉表只想看天下諸侯,自相征伐,自己守住荊州就行了。可在他死後,他的兒子未發一兵就投降曹操了,我想他知道最後結局是這樣,不如放手一搏。

我們已蜀主、魏武帝,加上劉氏皇權宗親代表劉表舉例。從他們當時背景,和時代的推進來看,東漢末年,至董卓進京開始,皇家的軍權就已經不存了,到後期的軍閥割據時,他又拿什麼去號令天下呢?


鷹落何處


東漢末年的多位皇帝,即位時年幼,且早亡。在位後,年齡稍長的漢桓帝和漢靈帝,又貪於享樂,昏庸無道。朝政多為外戚和宦官把持,造成了政治腐敗,民不聊生。

公元184年,東漢爆發了大規模的黃巾軍農民起義。東漢政府由於國力衰弱,只能讓地方政府和地方豪強自募兵馬自行鎮壓起義。這就造成了地方的勢力的坐大,坐強。

當宦官和外戚爭權發生變亂時,地方軍閥董卓以勤王之名入京,並廢少帝、立獻帝。各地軍閥又以興復漢室之名討伐董卓,至此天下群雄紛爭,東漢中央政權名存實亡。

戰亂中漢獻帝劉協奔走逃命,幸得曹操迎往許昌得以安身。曹操“挾天子,以令諸侯!"。漢獻帝只是一個牌位而已,沒有實際的權力,各地軍閥相互攻殺,有受中央節制。


林城布衣10001


說到底,東漢末年皇室的衰微離不開的就是一支軍隊。這個軍隊呢就是皇帝的禁軍御林軍。

當然御林軍,也可以讀作羽林軍,其實情況都差不多,一開始創建御林軍的是漢武帝。為了能夠組建一支南征北戰的軍隊同時也為了集合整個國家的實力去對抗北方的匈奴,所以組建了這麼一支軍隊這支軍隊呢?在漠北,在嶺南,在當時中原各地都留下自己的足跡,是整個大漢王朝最為倚仗的一股軍事力量。

也正是因為這支力量龐大而且精銳的作戰力量,構建了大漢王朝政社各個地方宵小的主要的手段,大家想想御林軍就好像一把達摩克利之劍,誰如果敢有半分亂動的話,就立刻面臨御林軍的爭討,所以沒有人會對御林軍產生任何質疑,也沒有人會對整個漢王朝的統治力產生質疑,因此御林軍只要存在一天,漢室江山的命運就可以保的住,漢天子對於整個天下的控制仍然還存在。

這一點一直持續到了黃巾之亂,他都知道一開始張角發佈黃巾起義的時候,當時天下擁護者達百萬之眾。可是在短時間之內東漢就平定了叛亂。

一方面,這一點我們就必須得提到這個地方軍閥的崛起的重要一點,也就是黃巾之亂,由於中央沒有辦法快速的評定各個地方大大小小的黃巾賊,所以就選擇讓地方上面自行組建軍隊,由地方家族。(今日頭條漩渦鳴人YY首發於悟空問答)組建自己的軍隊來抵抗黃巾兵,而這些組建起來的軍隊,一方面糧草供應沒有任何問題,另一方面得到政府的合法性的承認,所以軍隊戰鬥力強,而且也沒有任何人質疑它的存在性,所以這個地方上面的崛起就有了武力上面的保障。

性格方面評定這一次黃巾叛亂的主力就是御林軍。由當時東漢洛陽附近的御林軍為骨幹組建起來的討伐軍成為了黃金之亂裡面的討伐主力,我們這裡就必須得提到東漢,漢末三傑,這三位就是出自中央朝廷,而統帥的軍隊就是御林軍。

與此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作為整個御林軍的統帥,也作為大漢王朝名義上面最高的軍事統帥大將軍何進在這裡面,我需要承擔的責任,他是統配整個御林軍的指揮和行徑的,有他在整個御林軍就是有一個名義上面的統一指揮,主要御林軍是團結的,那天下沒有任何一支軍隊能夠望其項背。

但是後來大將軍何進死了,大將軍何進死了這還不算完,由於漢靈帝在他臨死之前為了保全自己的,孩子劉協,就是後來的漢獻帝設置,將整個禁軍一分為二,就是八軍點校為名義,上面的最高指揮官是蹇碩,他是擁護漢獻帝劉協,當然當時他也只是一個普通的親王,但是大將軍何靜是擁護漢少帝劉辯,總之,宦官集團和大將軍所屬的事關集團就產生了衝突,由此整個禁軍也開始出現了分類。大將軍何進為了平定進軍裡面的裂隙,也為了能夠穩定政權,所以讓董卓入京。做自己的打手。

結果開啟了東漢末年的亂世,董卓入金固然削弱了漢王是對於整個天下的影響力以及他的形象,但是如果不是御林軍被董卓給拆散打亂大大的削弱實力,甚至直接不給兵餉,導致中央王朝所控制的直接的精銳部隊數量大減戰鬥力大減。說實話,漢獻帝想要奪回天下,想要穩定政權還是有一線生機的,也不至於乖乖的聽曹操的話跑到許都去。

隨著御林軍的沒落,地方軍閥在歷次的討伐與爭鬥之中。大小兼併戰爭的崛起,勢力越來越大,出現了多股能夠壓制甚至於徹底擊敗御林軍的存在,全新中央對於地方上面的壓制,尤其是武力壓制已經徹底失衡,所以地方上面的崛起不服從中央的安排成為了一個既定事實。不說其他的光,西涼軍的十幾萬的騎兵就能夠把整個御林軍在地上來回摩擦。

但是講實話,當初西涼發生叛亂的時候,又是誰把西涼的這些叛賊按在地上摩擦的?還是這些御林軍,十幾年的時間,自己的實力不但沒有增加,反而因為自己內部的問題實力不斷的銳減,甚至最後到了人見人欺的地步,這不得不說。一個時代的悲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