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育明星跨界演電影為什麼感覺成功的較少?

主體談球


體育明星跨界電影,邏輯在於憑藉自己在運動生涯積累的人氣和粉絲吸觀眾買票,從而實現轉型和取得收入。

但是業有所專,隔行如隔山,演戲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是需要專業訓練個積累的。運動員平時的訓練是為了更好的身體,更出色的運動技能。演戲需要的是紮實的臺詞功底,演技,對劇本透徹度,對角色的領悟,對故事的獨到理解。表演時力道的掌臥,細微到一個表情,一個動作等等。這些是需要長久的訓練,積累,領悟的。平時可能看不出來,但一上大屏幕,演技的高低自然一目瞭然了,演技不好的,看著都是讓人不舒服的,自然沒有人買賬。沒有人買賬,電影公司,電影院,投資人,體育明星自己就掙不到錢,甚至於虧錢。自然就沒有下文了,轉型就是失敗。

隔行如隔山,任何一個行業都是不簡單的,取得成就都要付出很多,跨界從來都不容易。



小笨牛笨小牛


如果體育明星跨界演電影成功的很多,那麼人家專業演電影的怎麼混??

演電影不僅僅要有名氣,還要有演技!一個體育明星去演電影,你沒有經過專業的訓練,天賦又不在這一行,你和專業的怎麼比。

電影是演給大眾看的,你不僅要粉絲買賬,還要大眾買賬才行!!

這和一些小鮮肉、流量明星去演電影差不多!不被噴已經算好了!!


阿兜體育


一、不要用你的愛好去挑戰別人的飯碗

作為職業運動員他們大部分時間接受的訓練是如何成為一名出色的運動員,而非如何成為一名優秀的演員。體育比賽需要你擁有高人一等的身體素質,需要你擁有冷靜而靈活的頭腦,他們只需要做好自己,在賽場中戰勝對手,就可以獲得理想的成績。而在電影圈。這是另外一套遊戲規則:你需要滿足導演的要求,對每個鏡頭錙銖必較。你需要迎合觀眾的需求,必要時候你需要放大你的情緒,這樣在電影院的播出的效果才更飽滿。電影是藝術創作,來源於生活,而又高於生活。你不僅僅需要背好自己的臺詞,也需要將人物的藝術表現拿捏好。而這些對運動員來說,即使他們再天賦異稟,這方面也有很多功課需要做。很多行業要做到頂尖,需要童子功。需要大家從小就去努力和鑽研,世界冠軍鄧亞萍從6歲就開始練球了,獲得冠軍才被大家所熟知。影視圈裡的大佬大部分也都有一定的表演功底和背景,自學成才的大佬鳳毛麟角。

二、同一個IP,不同的江湖

很多體育明星自帶流量和話題,這確實是讓他們成功的基礎。但他的粉絲團主要還是來源於體育界,體育明星主演的電影對他們來說更多的是消遣,再加上體育明星的主業就是提高運動成績,演電影更多的就是玩票性質的副業。體育明星可以吸引體育界的粉絲,但他很難跨界吸引喜好電影的粉絲。因為論演技,他們大概率不如專業出身的影視演員。兩個領域粉絲有天然的鴻溝。

NBA邀請蔡徐坤當形象大使時,引來了不少爭議。蔡徐坤自帶流量,是無數妹子粉絲的最愛,而NBA則是很多直男的必看節目。蔡徐坤擔任形象大使自然會讓更多的妹子去關注NBA,但影響力有限。沒有球隊因為蔡徐坤是大使就會簽約蔡徐坤。蔡徐坤的主業依舊在娛樂圈,所以他在體育圈的影響力就很有限。(而且當時還遭到了許多直男的反對)反之,體育明星混娛樂圈也是一樣的。大家各有各的江湖,各玩各的,也許有天能夠一起合作,彼此能夠感受到新鮮,但久而久之必會帶來審美疲勞。影響力有限也在情理之中。

體育界的粉絲有相當一部分是因為喜歡某項運動而喜歡某個明星,我們對體育明星的喜愛往往是綁定項目的。我喜歡籃球,所以我有很大可能喜歡喬丹、科比和麥迪。我知道莎拉波娃是個大美女,但我很少關注她的比賽(雖然體育版編輯經常會莫名其妙給我推送她的照片),因為我對網球興趣不大,我對於她的瞭解只限於她是個漂亮的俄羅斯大美女,僅此而已。

對於影視圈的粉絲來說,他們會喜歡各種影視明星,當週星馳、張學友退隱江湖,他們還可以喜歡李誕、王自健們。當喬丹、科比們退役,喜愛籃球的我還可以關注哈登,詹姆斯、庫裡。跨界對於體育明星來說是個難題,對於他們的粉絲來說,同樣是個難題,因為大家都有一個慢慢熟悉的過程。蔡徐坤的粉絲不會因為一部宣傳片喜歡上籃球,利拉德球迷也不會因為他的專輯喜歡上說唱。體育明星和影視明星分別代表了各自領域的最高水平。如果一個人一跨界就獲得了成功,要麼是這個人真的是天生的奇才,要麼就是他跨界的領域本身剛起步,很多東西並不成熟,他的學習成本不高。但是對於電影圈,後一種可能是不成立的,這讓他們跨界成功變得更加困難。

三、藝術取材範圍有限

訓練場和賽場是體育明星最熟悉不過的舞臺,他們是這裡真正的主人,真正的王者,這是他們的地盤,他們一生的大部分精力都投入在這裡。如果他們想要把更多的精力投入到電影和新專輯中,那麼他們的對手就會用更勤奮的努力把他們打敗,因為他們的對手與他們的差距往往只有毫釐之間。體育是他們的主業,也是他們賴以生存不能放鬆的領域。這是他們的飯碗,電影演不好,可以當玩票,但如果主業搞不好,社會地位就有下降的風險。由於人的精力有限,他們只能把電影當成陶冶情操的小道具。

當然受主業的影響,他們只能把角色定位為本職業,演他們自己或者身邊的人。這對他們來說學習成本最低。打個不太恰當的比方,小朋友們玩過家家,都喜歡扮演爸爸媽媽,喜歡扮演動畫片裡的超級英雄,因為這些都是他們熟悉的角色。你很少(或者說從來沒有)見過一個小朋友玩家家去演一個心路歷程複雜的癮君子,因為這些遊戲就是取材於他們的生活。如果讓他們去演其他人,這對他們來說難度太大,也失去了過家家的樂趣。體育圈的獲得流量的方式是,只要你在賽場上表現突出,自然會有喜歡這個項目的人喜歡上你。而影視圈獲得流量的方式是,只有你的表現迎合了觀眾或者金主爸爸(比如顏值爆表或者演技超群,或者擅長製造話題)才能獲得這個圈裡的流量。遊戲規則並不同,導致跨界想要成功並不容易。


綜上,不是每個人都能跨界,也不是每個人都能玩得起跨界,跨界有風險,做好他們最本職的工作,才是他們當前最需要考慮的事情。


如果你喜歡本篇問答,歡迎點贊,收藏,轉發、關注我的頭條號:麥冬小子的籃球江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