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家孩子上小學,他同學建微信群,你會讓自己孩子加入嗎?

小博士路奇


新時代的孩子們,最讓家長操心的就是電子產品了。不給用吧,跟不上時代,讓用吧,對視力不好,萬一遊戲上癮,點擊不良網站,難啊!就像對付初中生的早戀問題一樣,是疏而不是堵。從小培養孩子良好的上網習慣,抽時間多瞭解孩子的動向:他喜歡玩什麼樣的遊戲,固定給孩子多長時間玩等等。

回到這個話題上來,如果孩子還是小學低年級,都各種事物都沒有什麼分辨能力,家長自己加入班級群就可以了,孩子們自己沒必要有自己的手機設備,更不需要群。等孩子慢慢長大,到了小學高年級,到了初中,可以讓孩子自己決定。平常家長多和孩子溝通,多瞭解孩子。知道他們在玩什麼,在聊什麼。


有裘必應小春哥


小學生之間沒有必要建立同學群,不如把花在群裡的時間花在學習和生活上


以我既是小學老師又是家長的雙重身份來看,如果孩子同學建立微信群,我會不太贊成孩子加入的,原因有三:

一、小學生應少用手機

不管是出於對視力的保護還是防止手機上的各種誘惑,小學生都應該少用手機。

我們看到即使是成年人都有相當一部分被手機捆綁,一天24小時機不離手,或者不停刷,或者不停玩,有些是既花時間又花錢,卻戒不了。因此更何況是小學生呢?

小學生的當前任務始終還是應以學習為主,安心靜心,儘量少受干擾。


二、如因學習已有家長群

如果說小學生建微信群是為了學習,那就更不必要了。一個班級中,我們家長已有各種群加入,在有班主任指揮下的班級群,也有學科老師因為需要建立學科群,等等。學習交流上來說,已經足夠方便。

如果說小學生建立微信群不是為了學習,是為了建立同學關係什麼的,那便走了彎路。小學生之間良好同學關係的建立方式可以有很多種,比如在學校裡互幫且助,在週末可以一起相約體驗生活,多種多樣,而不是小小年紀就把希望和時間寄託在網絡上。

三、不如把花在群裡的時間花在學習和生活上

我們一般都有過體驗,刷手機的時間根本不是時間,飛速而過。

我有個朋友的孩子,因為是父母離異,從小跟著爺爺奶奶生活,爺爺奶奶一方面寵得要命,另一方面沒有文化,所以對孫女百依百順。孫女因為需要和爸爸媽媽聯繫,從小就配有一個手機,一開始還只是打打接接電話,後來隨著年齡慢慢長大,完全沉浸在手機的世界裡。晚上有時一個人躲在被窩裡可以刷手機刷到後半夜,第二天根本沒有精力再學習。從小學到現在初三面臨中考,在學習的路上對她來說基本已是無路可走。

是什麼讓她有這樣的勁頭在手機的世界裡遨遊,卻沒有動力在學習上努力一把?

可想而知,手機使用不當後果難以預計!

小學生畢竟還小,一方面缺乏自控力,另一方面也確實沒有這個必要,我認為如果小學生建微信群,花在群裡的時間還不如花在學習和生活上。



攀登數學


作為一名老師,我建議你讓孩子加入啊!因為看完我分享的,你會更懂你的孩子。

給家長們講個小故事:本人教五年級,五年級的學生家長很少給孩子單獨配備手機,擁有手機的孩子會建群,但群成員少,並且來學校之後就不能用手機,怎麼辦呢?

孩子們可神奇了,他們自己用厚厚的筆記本創了一個群,第一頁寫著群主是誰,群成員是誰,群成員的呢稱五花八門。在他們的群裡,說髒話會被禁言,甚至還有新入群者發紅包活躍下氣氛,還有人專門記錄紅包往來金額的,群規範有哪些,會畫畫的孩子在上面畫的表情包生動有趣,他們在裡面會評價遊戲,會分享父母的兇,會批判老師拖堂,會吐槽體育老師生病…厚厚的一本聊完一本又一本…孩子們用自己的方式生活著…

鑑於家長說的是小學生,小學分為三個階段,我來一一和家長聊聊:

低年級(1-2年級):一二年級的小朋友會玩手機微信的少。在這一階段,他們的情緒情感漸漸成熟,依賴父母,需要同伴,信任老師,他們在教室喜歡聊媽媽做的美食,帶他們去玩過的好玩的地方,昨晚看過的好看的動畫片……告訴孩子,可以和媽媽爸爸溝通,這些可以當面和小夥伴,老師分享。

中年級(3-4年級):三四年級的小朋友慢慢獨立,有自己的小思想,但接觸微信的也不多。在這一階段,孩子心理發展平穩迅速,具有可塑性,且有一定的矛盾性。家長要抓住孩子的可塑性引導孩子向優秀的努力的孩子學習,讓孩子勤奮進取。告知孩子不需要採用微信形式,當面溝通更好。

高年級(5-6年級):現在的小朋友發育較好,五六年級已進入青春早期,處在心理轉變期,她們矛盾,學習壓力大,容易出現小團體,渴望朋友認可。

家長,在這一階段如果孩子想要加微信群,讓他去吧,給孩子空間。他們有自己的秘密,孩子真的有分寸。

結束語

微信群從來只是孩子溝通的方式之一,孩子有各種各樣的渠道聊天,作為新時代家長,我們需要理解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