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互聯網+教育援助”助力教育扶貧 300名和田教師將配北京“私教”

新華網北京10月15日電 “扶貧不是目的,輸血更要造血”,多年來,北京市不斷探索“互聯網+教育援助”,通過一系列 “組合拳”,採用“精準滴灌式”的方式為教育扶貧助力。10月14日,“首都教育遠程互助工程”和田地區教師培訓第二期彙報暨第三期啟動儀式在線上正式啟動,即將面對和田地區300位教師進行遠程系統化提升。這300位教師將配備一對一北京“私教”。

記者瞭解到,為促進深度貧困地區的教育協同發展,北京市教委多年來通過在線教育的方式,密切追蹤“互聯網+教育”“人工智能+教育”新技術新手段,探索基於互聯網平臺的跨區域教育扶貧新路徑新模式。作為“首都教育遠程互助工程”項目之一的和田地區教師培訓項目,自2019年9月啟動試點至今,北京市教委已面向和田400位教師實施了兩期國家通用語言文字提升專項培訓和教育教學能力專項培訓。

基於和田地區存量教師不足、在崗教師普通話和教學能力普遍偏低和田在崗教師日常教學任務繁重,時間上無法保證參加離崗培訓等實際困難,北京市教委委託首都師範大學利用“互聯網+教育”的手段,對參訓老師們進行精準教學,採用依託“雙優雲橋—樂智悅讀”和“智慧學伴”大數據平臺實現實時反饋,再配合“一對一”師範生和北京教師的指導,保證和田地區教師在培訓過程中隨時發現問題,隨時解決問題,形成系統化的泛在學習培訓機制。

該項目相關負責人介紹,培訓過程中實時跟進教師的學情,併為老師們創建碎片式的泛在學習環境。比如,項目通過訓前、訓中、訓後的問卷、考試和隨機樣本訪談的形式,瞭解和田參訓學員的根本需求、能力水平。首都師範大學語言文字方面專家每人負責5位學員,根據訓前調研提出針對性的課程方案;師範生助教每日一對一20分鐘在線互動會話。

據悉,項目還大大節省了國家的培訓經費成本。截止目前,兩期共四個月的線上培訓,已累計線上輔導33200次,累計輔導時長17592小時,平均每天輔導時長146.6小時,每日同時在線學習的教師不低於120位,切實實現向高效低耗的“精準滴灌式”培訓的轉變。

北京市教委相關負責人介紹,從2011年專門建設北京教育對口支援與區域合作網,投放北京優質課程和培訓資源,到2014年開始依託北京市教科院北京數字學校向受援地推送優質課程資源授權賬號;從2017年委託北京教育音像報刊總社組織優質資源遠程互動教學,開展骨幹教師同步課堂、網絡教研,到2019年啟動實施“首都教育遠程互助工程”,實現跨區域的遠程在線資源互聯共享、教師互助教研、師生互動交流。特別是面對2020年突如其來的新冠疫情,互聯網“雲幫扶”發揮了不可替代的作用,在4個月內實施項目十餘個,培訓受援地幹部教師4000人。“北京市‘互聯網+教育援助’走過了一條從靜態到動態、從單向到雙向、從教學到教研,功能不斷完善、受眾不斷擴大、覆蓋區域不斷拓展的探索實踐之路。”

下一步,北京市教委將會不斷擴大和田項目實施規模,集聚首都優質資源,優化長效機制,進一步深化基於人工智能手段進行跟蹤與問效的舉措,探索創新未來人才和未來教師培養模式,營造聯助共贏的智慧教育生態,將和田試點地區打造成“互聯網+”背景下扶貧援助示範區,帶動更多有意願的受援助地區參與進來。

此外,據瞭解,“首都帶首府”互聯網+教育“雙優雲橋”銀川項目目前也已經啟動,覆蓋銀川6個縣市區,在94所學校沉澱14門課程420學時學習課程資源、270節名校聯盟雙師課堂,培養300名一帶一路共讀種子教師和一批掌握大數據教研能力的領軍型教研員、一線教師,試點中小學生計算思維培養課程、教師信息技術能力提升和中小學生進行綜合素質評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