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定”方方,俞敏洪欠考慮,自私的靈魂豈能被包裝成武漢良心?

“我对方方日记这么快就要出外文版,也感到比较吃惊和不适。因为中国疫情还没有结束,海外疫情还在猛烈发展,这个时候出版日记确实不是时候。我倒不认为日记的出版能够给中国造成多少不利,也不会因此就降低或者提升外国人对中国的评价。在国外出版描写灾难的书籍比比皆是,还没有听说哪本书引起了外交重大事故或者国家之间关系的改变。我也不认为这是一场有预谋的设计。

方方作为一个文人,希望自己的作品被出版是人之常情。但也因为方方是文人,所以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对于国际关系的敏锐判断,所以才会让日记在这个时候翻译出版。我想大家都应该同意,中国需要敢说话说真话的人,方方在这方面是当之无愧的。日记在这个时候是否应该出版,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就我本人而言,我对方方日记本身是肯定的,对于日记现在翻译在国外出版,是有保留意见的。”

这是新东方俞敏洪在自己的抗疫日记中对方方日记的表述。俞敏洪做出这样的“肯定”和“保留”,个人认为他是欠缺深度的思考的。也许他没有深思就是觉得“这些话题都太严肃,还是不讨论为好。”(俞敏洪日记中的原话)。

“肯定”方方,俞敏洪欠考虑,自私的灵魂岂能被包装成武汉良心?

严肃的话题就不要讨论了吗?大家都去吃罗志祥的瓜吗?

方方日记英文版的大名叫“Wuhan Diary"(武汉日记),封面有个小标题是"DISPATCHES from the ORGINAL EPICENTER", 翻译成中文就是:来自病毒原发地中心的通讯报道”。


“肯定”方方,俞敏洪欠考虑,自私的灵魂岂能被包装成武汉良心?

60多天躲在自己的豪宅里大门不出二门不迈、“听朋友说”凑内容、随时夹带个人主观情绪私货、更有被实锤的造谣内容……简单把疫情简单归结为“人祸”,信口就是“这里的病毒,会导致一场殃及全国甚至全球的灾难”……这要是写个小说什么的也就罢了,方方女士却偏要用记事纪实的手法搞出一本“来自病毒原发地中心的通讯报道”来。

方方日记在3月24日完结,4月7日英文版在亚马逊上线,紧随其后其后上线的还有德文版,意大利语版也要在6月份发布。

傻子都知道为什么方方日记能够以如此惊人的速度在国外出版,在这欧美国家卯足了劲给中国甩锅的时候,日记当然会帮助他们把中国推向负面舆论的漩涡,所谓“中国病毒论”、“中国政府管控不力”、“病毒源头来自中国”……

俞敏洪倒也是考虑到了这一点,说自己对于方方日记现在翻译在国外出版,是有保留意见的,但他又说“方方是文人,所以缺乏政治敏感性和对于国际关系的敏锐判断”。这可就不靠谱了。中国号称有8亿农民,占人口的60%,国际关系国家大事方面,文人难道不应该比60%的农民兄弟们更靠谱吗?何况方方还是前湖北作协主席,是个体制内的官员,缺乏政治敏感是说她脑子不够用吗?还有,她的诸多亲戚朋友都是外籍,不是美国籍就是新加坡, 貌似她世界各地周游的也不少,说她不够国际是说她眼睛不好使吗?

再看方方的表现。她给所有反对她的人都扣上“极左分子”的帽子、把针对日记零散内容的逐条反驳归结为“断章取义”、 对被实锤的造谣毫无诚意的一句“那就道歉吧”……你说让人们多思考、理性、有良知,你自己呢?只要和你结论不一样就是无知?就是网络暴力、就是极左?对不起,如果是这样,那她口中的左就是时代的进步力量。


“肯定”方方,俞敏洪欠考虑,自私的灵魂岂能被包装成武汉良心?

而日记本身的内容,正如有人评论的:武汉原本是悲壮,在她笔下却只有悲惨。

在这次疫情中,有很多的家庭支离破碎,有很多人因为住不上医院而心焦,政府在疫情应对初期也的确有很多问题,比如那个怎么锤怎么骂都不让人解恨的抗疫物资发放的事情。在那样的一个特殊时期,有多少武汉人情绪低迷,甚至处于崩溃边缘?方方的日记给了大家一个宣泄的窗口。一定程度上我们得承认,在那个时候方方日记客观上起到了鞭策的作用,会使得抗疫的组织更加主动积极,引起了大家的共鸣,我想这也许就是为什么俞敏洪认为她敢讲”真话“的缘故吧。

但第一,方方并不在乎自己讲的是不是真话,第二,最重要的,这是一个把自私的灵魂包装成武汉良心的精致利己主义者。

所以她可以心安理得的得瑟武汉封城还有警察开着车送她的亲人去机场,所以她可以心安理得的把自己的小说交给国外出版,还要赤裸裸的弄一个”武汉日记,来自来自病毒原发地中心的通讯报道“这样的封面。

厌恶自私的灵魂,尤其是那些自私还要拍着胸脯说良心的。


“肯定”方方,俞敏洪欠考虑,自私的灵魂岂能被包装成武汉良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