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黛玉的樣貌與才華,是不是《紅樓夢》中所有其他人都比不過她?

當代詩人李秋忠


毫無疑問,林黛玉在《紅樓夢》中是才華最高的,也是最美麗的,但不是唯一的。按照作者的意思,作者最喜歡和欣賞的人是林黛玉和薛寶釵兩個人,也是最才華橫溢、美貌無雙的兩個人。兩個人不分上下。此外,還有一個人,是妙玉,她的才貌也與寶釵黛玉不相上下。只是因為她在庵裡,不在大觀園,故而寫的不多。

《紅樓夢》既是為女子作傳,自然每個人都會有一段獨立的篇章,作為她們的人物傳記,描畫她們的形貌,才華,性情,暗藏她們的結局,比如,元春省親、探春理家、迎春被乳母偷了累金鳳去賭博,迎春不能轄制,反被欺負,都是她們各自的畫傳。但惟有寶釵和黛玉,除了各自的獨立傳記之外,大多數情況下有釵的場合必有黛,有黛玉的地方也就會有寶釵,可見這兩人是不分彼此的。而且在第五回,賈寶玉夢遊太虛幻境時,寶釵和黛玉兩人共用一畫、一詞、一曲,都說明這兩個人在作者心理和筆下,實為一人,不分伯仲。

妙玉有兩段傳記,一段是劉姥姥二進榮國府,老太太帶著劉姥姥遊大觀園,到櫳翠庵坐了一會,在這一段中,可以反映出妙玉清高孤僻的性格,同時也寫出了妙玉的才華在於懂茶道和收藏。而在林黛玉和史湘雲中秋聯句這一回裡,從妙玉為她們的聯句續聯,林黛玉和史湘雲讚賞不已,也可以看出,妙玉的詩書才華不遜於寶、黛、湘等人。此外,妙玉是帶髮修行的尼姑,自然佛學功底很深了。

從這三個人的才華上看,雖然琴棋書畫都沒有具體寫,但毫無疑問,她們都擅長。只是偏重點不同而已。

而就林黛玉和薛寶釵來說,這兩人的才華和容貌,實在無法分高低,從很多章節都可以反映出來。

從詩詞方面,兩人在詩社裡寫詩寫詞,不是黛玉奪魁,就是寶釵奪冠。而兩人的詩詞特點也很明顯,黛玉的詩靈秀清新,生動活潑,比如《杏簾在望》

杏簾招客飲,在望有山莊。

菱荇鵝兒水,桑榆燕子梁。

一畦春韭綠,十里稻花香。  

盛世無飢餒,何須耕織忙。

雖然是頌聖詩,但是立意新,用詞巧,語言簡潔明瞭,不落俗套,用生動活潑的筆墨描繪出了一幅生機勃勃的田園景象,如果閉上眼睛誦讀這首詩,那些生動的田園場景會有歷歷在目的感覺,動靜有致,色彩清麗,非常出彩的一首描寫世外仙源景緻的詩。這樣的詩在林黛玉筆下處處皆是,信手拈來。無論是海棠詩、菊花詩,都非常的美妙,無人可與之比擬。

寶釵的詩大氣沉穩,端莊文雅,但是她也有精彩詞句,比如她詠柳絮的《臨江仙》

白玉堂前春解舞,東風捲得均勻。  

蜂團蝶陣亂紛紛。  

幾曾隨逝水,豈必委芳塵。  

萬縷千絲終不改,任他隨聚隨分。  

韶華休笑本無根,  

好風頻借力,送我上青雲!

這是一首很別緻的詞,匠心獨運,不落俗套,把原本無根無絆、隨風飄舞的柳絮,寫的具有了人性化,有人的思想,人的志向。這首詞是化自謝道韞的名句“未若柳絮因風起”。謝道韞的這句詩原本是寫雪景的,她把雪花飄飛的情景擬物化成了隨風飄舞的柳絮,已經是很有新意了,但是寶釵更是翻出了新意,把被擬物化的柳絮擬人化了,有了人的靈魂,不再是隨波逐流,飄落塵埃的柳絮,而是要跟隨好風,直上雲霄,改變自己命運的豪情壯志之人。由此可見,寶釵的詩詞才華毫不遜色於黛玉。

此外,從一些章節中也可以看出,林黛玉和薛寶釵都通讀過道家的經典和佛家的經典,對於道家和佛家都有很深的了悟。比如第二十一回和第二十二回,寶玉、寶釵、黛玉、湘雲鬧了些矛盾,於是寶玉回去看了莊子的《南華經》,覺得自己大徹大悟了,寫了一首偈子: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又寫了一首詞《寄生草》:

無我原非你,從他不解伊。

肆行無礙憑來去。

茫茫著甚悲愁喜,紛紛說甚親疏密。

從前碌碌卻因何,到如今回頭試想真無趣!

他自以為自己大徹大悟了,但是在博學的寶釵和智慧的黛玉眼裡,卻是小兒科,根本到不了了悟的境界。黛玉幾句話就駁倒了寶玉。

黛玉笑道:“不該撕,等我問他。你們跟我來,包管叫他收了這個痴心邪話。”  三人果然都往寶玉屋裡來。一進來,黛玉便笑道:“寶玉,我問你:至貴者是‘寶’,至堅者是‘玉’。爾有何貴?爾有何堅?”

這真是靈魂的拷問,佛家講禪理,對文字要辯明佛理,黛玉讓寶玉將自己名字的“理”分析辯解出來,寶玉卻做不到。緊接著,黛玉又在寶玉的偈子後面加了兩句“無立足境,是方乾淨。”這兩句是真正的做到了對萬事萬物的徹底了悟。此後,寶釵又講到了禪宗六祖慧能的故事,從這些情節就可以看出,寶釵和黛玉深悟佛理,博覽群書,知識淵博。

此外,從寶釵給寶玉講《魯智深醉鬧五臺山》就可以看出,寶釵很懂戲曲。從她給惜春講繪畫的技法,幫助惜春準備繪畫用的一應工具材料,長篇大論的講解繪畫材料的使用,紙張的選擇,筆墨顏料的分類,乃至粗色碟子要防火烤炸需要用薑汁和醬塗抹這樣的小細節,都能看出,寶釵一定是個繪畫高手,只是她平時含蓄守拙,深藏不露,不願意出頭顯擺罷了。

再者,黛玉和寶釵都具備管家理財的才能,應該不比王熙鳳差,這點作者雖然沒有明寫,但是通過王熙鳳的口說了出來:

我正愁沒個膀臂。雖有個寶玉,他又不是這裡頭的貨,縱收伏了他也不中用。大奶奶是個佛爺,也不中用。二姑娘更不中用,亦且不是這屋裡的人。四姑娘小呢。蘭小子更小。環兒更是個燎毛的小凍貓子,只等有熱灶火坑讓他鑽去罷。真真一個娘肚子裡跑出這個天懸地隔的兩個人來,我想到這裡就不伏。再者林丫頭和寶姑娘他兩個倒好,偏又都是親戚,又不好管咱家務事。況且一個是美人燈兒,風吹吹就壞了;一個是拿定了主意,‘不干己事不張口,一問搖頭三不知’,也難十分去問他。倒只剩了三姑娘一個,心裡嘴裡都也來的,又是咱家的正人,太太又疼他,


從王熙鳳的評價就可以看出,寶釵和黛玉的管理才能連王熙鳳都讚賞,應該是比王熙鳳,探春都不相上下。

縱觀全書,各色女子有各色性情,也有各自才能,探春善書法和詩詞,有管家才能,王熙鳳善於理家,幽默風趣,迎春善下棋,惜春善繪畫,晴雯針線好,襲人大度明事理,麝月口才極佳,辯駁起來無人可比,紫鵑善解人意,平兒、鴛鴦、小紅、彩霞等等,各有各的好,但是要論美貌無雙,,寶釵和黛玉不分上下,美於眾人,要論才華橫溢,博學多識,綜合能力,這二人也是難分伯仲,更是在眾人之上。這樣的才貌雙全,智慧無雙的女子,才是女人們真該崇拜的偶像,難怪寶黛之爭歷久不絕。想來,世人都希望自己的身邊能夠真真切切存在這樣兩位當世美女和才女吧。


中醫饒大夫


對於林黛玉,曹雪芹是偏愛的,費盡筆墨去刻畫她,褒揚她……賦予了她絕世的容貌和曠世的才華,所以才有了世界文學史上不朽的完美女性形象。

呂啟祥說:林黛玉不僅是《紅樓夢》的第一女主人公,在某種意義上,也可以看做整個中國文學史的第一女主人公。她是凝聚著本民族文化的華粹精英……

林黛玉的才華除了通曉音律,主要體現在詩歌上:

《唐多令• 詠絮》:

粉墮百花州,香殘燕子樓。一團團逐對成逑。

飄泊亦如人命薄,空繾綣,說風流。

草木也知愁,韶華竟白頭!嘆今生誰舍誰收?

嫁與東風春不管。憑爾去,忍淹留。

朱光潛說過:詩詞是心感於物的結果。詩詞的境界是情景交融的境界。

詩詞通過意象來表露情感,林黛玉通過“飄零的柳絮”比喻自己寄人籬下、孤苦無依的處境,自然貼切。讀來讓人覺得悽婉纏綿、愁腸百轉。

飄零的柳絮觸發了她的心情,體現了她的心情。“柳絮”既是景象、喻象,更是心象。景為情而設,情由景而生。

因這一首詞,曹雪芹稱其為“柳絮才”,“顰兒才貌世應稀”,才華堪比晉代才女謝道韞。這一讚譽,林黛玉是當之無愧的。

她的菊花詩三首《詠菊》、《問菊》、《菊夢》在 詩社奪魁;《詠白海棠》、《秋窗風雨夕》《五美吟》、《桃花行》眾姐妹中獨佔鰲頭,《葬花吟》更是成為了她最悽美的絕唱。

《葬花吟》節選

天盡頭,何處有香丘?

未若錦囊收豔骨,一抔冷土掩風流。

質本潔來還潔去,強於汙淖陷渠溝。

爾今死去奴收葬,未卜奴身何日亡?

奴今葬花人笑痴,他年葬奴(我)知是誰 ?

試看春殘花漸落,便是紅顏老死時!

一朝春盡紅顏老,花落人亡兩不知。

尼采說:一切文學,餘愛以血書者。林黛玉聲聲悲音,字字血淚,通篇無一字不是發自肺腑、無一字不是血淚凝成,她把對身世的遭遇和感嘆表現得入木三分。

林黛玉是花的精魂,詩的化身。

所以,林黛玉的才華在《紅樓夢》中是無人可比。


世間百味雜談


林黛玉的樣貌與才華,在《紅樓夢》裡是最具有靈性的,其他眾人多有不及。

01

“兩彎似蹙非蹙罥煙眉,一雙似喜非喜含情目。態生兩靨之愁,嬌襲一身之病。淚光點點,嬌喘微微。閒靜時如姣花照水,行動處似弱柳扶風。心較比干多一竅,病如西子勝三分。”

正如甲戌眉批:不寫衣裙妝飾,正是寶玉眼中不屑之物,故不曾看見。黛玉之舉止容貌,亦是寶玉眼中看、心中評。若不是寶玉,斷不能知黛玉是何等品貌。

作者筆下的寶玉眼光獨到,能品出林妹妹與眾不同的風姿。

巧的是,薛蟠初見林黛玉也神魂顛倒了。“忽一眼瞥見了林黛玉風流婉轉,已酥倒在那裡”。

真正的美好,群眾的眼光是一致的。

秦可卿在形象容貌上(警幻之妹兼美),“其鮮豔嫵媚,有似乎寶釵,風流嫋娜,則又如黛玉”

難怪寶玉看寶釵也是醉了一回:臉若銀盆,眼同水杏,唇不點而紅,眉不畫而翠。

從描寫寶釵的文字,比林黛玉另具一種嫵媚風流,這是一個凡間美麗女子的風姿。

一個仙姝超凡脫俗,一個風姿綽約動人。

寶釵罕言寡語,人謂藏愚;安分隨時,自雲守拙。實則寶釵世故圓滑,迂腐而心機。

黛玉聰明通透,以己之心度人之苦,知世故而不世故。

釵黛並列榜首,確實是凸出了兩人的極端品行。

02

黛玉的才情,也是旁人所不及的。

一句“孤標傲世偕誰隱?一樣花開為底遲,”直透心靈深處。

評詩詞,李紈強說寶釵第一,說明她也是封建社會忠實的擁護者。她不是缺乏審美的慧眼,只是接受不了黛玉的真性思維。

我相信,李紈聽出了弦外之音。那是發自內心的呼喊:“孤標傲世的人應該找誰一起歸隱?為什麼同樣是開花,你卻比春花更遲?”

以花喻人:知心的人啊你到底在哪裡?怎麼還不出現?

寶玉到底是懂黛玉的,不愧是知己,堅持說她的詩最好。

03

如果《葬花吟》是寶黛愛情的總預言,《桃花行》便是黛玉命薄如花的寫照,《桃花行》哀音更甚。

黛玉的詩詞很具靈性,能穿透靈魂,讀者無不悲傷感嘆。

它們的格調大多一致,一語成讖,預示著悲劇。

史湘雲口快,說出演戲的孩子“倒像林妺妺的模樣兒”。寶玉怕黛玉惱,馬上使眼色,結果惱了湘雲。寶玉忙去解釋,又被黛玉聽到,也向寶玉發脾氣。寶玉兩面受氣,覺得莊子的消極無為的思想有道理,聯想到自己也如《寄生草》曲中所說“赤條條,來去無牽掛”,十分頹傷,便參究禪理,題了一偈和下面一支《寄生草》曲。

第二天黛玉看了,說偈末二句“還未盡善”,便又續了兩句。

  參禪偈(第二十二回)

  (賈寶玉)

  你證我證,心證意證。

  是無有證,斯可雲證。

  無可雲證,是立足境。

  (林黛玉續)

  無立足境,方是乾淨。

寶玉不愧是頑石的主人,不夠通透。

這時,寶釵說起六祖慧能的故事,好為人師者再露一手。然而,他們怎麼都不及黛玉有慧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