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公益訴訟留住歷史記憶

福州檢察機關推進文物保護綜合治理

“護欄和圍牆破損,垃圾散落,有的雜草都快跟人一般齊了。”近日,當福建省福州市晉安區人民檢察院第四檢察部主任李日青回憶起他第一次到後嶼烈士陵園看到的情景時,仍不免感到痛心。

後嶼烈士陵園是福州市區級文物保護單位,雖然在“名份”上享受文物保護的待遇,但在實際管護中卻存在諸多難題,尤其是修繕經費嚴重短缺。“設區市以上級別的烈士陵園有固定人員編制和財政經費支持,但像後嶼烈士陵園這樣的縣級陵園則處境尷尬,有修繕需要也只能臨時申請撥款。”李日青說。

福州市晉安區檢察院向區退役軍人事務局發出了檢察建議書,提出了加強烈士陵園保護的建議和落實要求,有效推動了陵園修繕和保護工作。目前,陵園基本恢復了莊嚴肅穆的外觀。

“文物保護是惠民的福祉,需要各級政府和部門通力合作,建立長效機制,不是一朝一夕的短期工作。檢察機關要做的,就是履行好保護公益的法定職責。”福州市檢察院第七檢察部主任陳亨順表示。

近年來,福州市檢察院與文物保護相關部門探索建立文物保護和公益訴訟檢察長效協作機制,立足公益訴訟檢察促進文物保護工作做深做實做細,為守護歷史記憶、傳承文化基因貢獻了檢察智慧。

“搖啊搖,搖到外婆橋……”始建於宋代的濟美橋,位於福建省福州市馬尾區君竹村,是古時從馬尾進入福州市區的必經之路。此橋於1992年被命名為福州市級文物保護單位,2015年作為馬尾區最古老文物保護單位被列入福州市首批歷史文化名城保護名錄。

2019年9月,福州市馬尾區檢察院在摸排公益訴訟線索中發現:濟美橋因缺少妥善保護,文保標誌風蝕嚴重,題刻已模糊不清,且多處被人私刻亂畫、隨意塗鴉。更嚴重的是,此橋周圍正進行舊城改造,拆遷舊屋等施工作業緊鄰文物,存在被損毀的安全隱患。

隨後,馬尾區檢察院進行了實地走訪,及時調查取證、研討案情,向馬尾區文化體育和旅遊局發出了訴前檢察建議,督促其做好文物保護、利用和管理工作,維護濟美橋歷史風貌,確保文物安全併發揮文化傳承的作用。

檢察建議發出後,相關職能部門高度重視,迅速組織人員啟動對濟美橋的修繕工作,重新對文物周邊環境進行專項排查整治,古橋周圍的施工圍擋退出文物保護範圍五米開外,並聘請專業人員清洗和重描濟美橋碑刻,安排專人值守,保護文物安全。文保部門還計劃在審議舊城改造項目規劃時,提出進一步保護好、利用好濟美橋古蹟的規劃方案。

馬尾區檢察院還以該案為契機,與相關部門簽訂《關於建立文物保護工作公益訴訟協作機制的意見》,在文物保護的案件線索移送、信息共享、聯席會議、聯合開展專項行動等八個方面建立長效機制,推動負有文物保護監管職責的行政機關依法全面履行職責。

據統計,截至3月中旬,福州市檢察機關已向相關職能部門發出訴前檢察建議17份,並加強與文物主管部門溝通協作,有力推進了福州文物保護綜合治理。

為了營造瞭解、重視和支持文物保護工作的良好氛圍,福州檢察機關多次開展法治宣傳進村莊、進社區活動,通過拉橫幅、發宣傳手冊等方式,圍繞文物保護重要性、文物保護法律責任等問題,向社會普及文物保護法律法規知識,形成政府主抓、檢察監督、公眾參與的共治共建共享文物保護格局。

今年,世界遺產大會計劃在福州召開。為了更好迎接此次大會,2019年10月以來,福州市檢察院出臺了《關於開展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公益訴訟專項活動的實施方案》,並集中辦理了一批福州古厝暨不可移動文物保護的公益訴訟案件,向世界展示保護福州歷史文化名城的檢察力量。(記者 王瑩 通訊員 程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