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和小孩的關係如何,能夠跟朋友一樣相處嗎?

狂風是我的呼號


我和所有小孩子關係都很好,他們會拿我當成朋友一樣對待,放低自己的架子,說話時蹲下來和孩子溝通。

保持童心放下家長身份,每個人的心底都住著一個小人,只是隨著年齡的增長,將小人埋沒了而已。那麼和孩子在一起時,不防把家長的身份收起來,把心底的小人放出來,和孩子一起玩耍吧,這樣孩子也會站在在同一角度和你心與心的交流。

多鼓勵少責備,所有人都喜歡聽好聽的話,當然孩子也不例外。當孩子把事情做的沒有那麼完美,家長不要用責備的態度去數落孩子的不適,以免打消孩子的上進心,這時孩子最需要的是家長的鼓勵,增加他們的自信,這樣孩子也會似家長為朋友,有什麼事情願意和你分享。

和孩子平起平坐,家長不要高姿態的展現自己的優勢,讓孩子到窘迫感,而產生父子間沒有共同愛好或者語言交流,這樣增加代溝。所以,要想和孩子做朋友,應把身心放空,跟隨孩子的節奏,同處同個年齡段,這樣親子間的關係會更加親密。





豆芽歡


我和孩子的關係很親近,但是我們相處的方式就是父與子,而不是像朋友一樣。

如果仔細的想一想,朋友一樣的相處是不能用在家庭生活中的。

比如在吃、穿、用的問題上,父母通常對於孩子是無條件給予最好的。可是誰會用這種方式對朋友呢?如果用了,朋友肯定會覺得有點過於濃烈,而且多餘了。

所以父母和孩子相處的方式,絕不能用簡單的朋友而論。

對於朋友,可遠可近。

正像臧天朔的歌:如果你正享受幸福,請你離開我,如果你正承受不幸,請你告訴我。

如果說像這樣朋友般的父子關係,不用多說,你也會感覺有很大問題的。

而我在生活中和孩子的關係,一直堅持著陪伴、鼓勵、開拓的方式。

比如說陪伴,孩子在幼兒階段,每天下班後,我都要抱著他下樓出去溜達。

即便是冬天下起了雪,捂嚴實了後,我也會帶他去賞雪。我最不贊成的方式就是找一個理由,把孩子關在家裡好幾天,然後自己去打遊戲去。我相信讓孩子在外面發現到一點點的微小變化,都會成為讓他快樂一天的理由。

小的時候,我們無法給他一座金山,難道給他一份廉價的快樂還做不到嗎。

鼓勵孩子,我認為是我比較最擅長做的事了。小學階段,每次孩子取得好成績時,我都要很認真的驚訝一番,當孩子向你炫耀成績時,大人總是一副不冷不熱的狀態,或是為什麼是第二,不是第一的責問狀態,孩子也就會沒有了鬥志。

所以孩子每一次考試有了好成績,我們都要保持著一個共同勝利,共同進步的喜悅,必要的時候,還可以獎勵點金錢。雖然談錢很俗,但卻是父母對孩子一份心意的表達。

作為男孩子,十有八九將來他要擔負起你現在的角色,為了家族的代代相傳,而負重前行。所以你會的本領,你的能力,你的閱歷,都要講給他聽,做給他看。

我在初中時,身體硬朗,是校足球隊的成員,在班級中,是敢抓紀律的班長,有違反紀律的,我從來都是毫不退讓的。不僅僅是因為有班主任的支持,更主要的是身體強硬了,才能擁有真正的底氣。

兒子小學六年級時,一些男孩子自習時調皮,嚴重影響了學習,班幹部也管不住,在惹到我兒子時,他直接就把書摔在那個同學臉上,然後舉拳就撕打起來。不過沒幾分鐘就被同學拉開了。

後來,也沒人向老師彙報,而我們卻從家長口中聽說了這件事。

兒子開始以為我會批評他,但我瞭解詳細情況後,力排眾議,堅決支持他的做法。

當一個人遇到不法侵害和不公正待遇時,就要敢於鬥爭。如果連這點勇氣和正義感都沒有,只會縱容壞人更加的囂張。

以上只是我和孩子關係的一部分縮影,關係很好,可能像天下所有的父子一樣。

我們也能玩到一起去,打羽毛球、釣魚、爬山,而且還會一起寫作文。

但是我們的關係我覺得只是其中的一部分像朋友,更多的還是父母和孩子的關係。我覺得這種關係是天底下最偉大的關係。


工程師爸爸育兒


我和孩子是好朋友關係。我是孩子的爸爸,爸爸不僅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還應該是孩子第一個朋友。那麼,爸爸怎麼做,才能成為孩子心目中可靠的、知心的好朋友呢?我來說說我的感悟。

1、孩子兩歲之前,是建立安全感的關鍵時期,爸爸可以多陪陪孩子,讓孩子感受到如大山一般的父愛的力量。

2、孩子兩三歲的時候,要上託兒所、幼兒園,孩子容易產生分離焦慮症。爸爸不妨接送孩子一段時間。以我的經驗來看,這一招很管用,孩子上幼兒園大約半個月後,就不哭不鬧了。

3、孩子3-6歲的時候,獨立意識爆發,開始和你對著幹了。爸爸不要對孩子又吼又叫,而要用積極、快樂、溫暖的教養方式慢慢引導孩子管理好自己的情緒。

4、孩子6歲後,特別是進入青春期後,爸爸可能覺得孩子越來越難“掌控”了,但這並不是壞事,這說明孩子越來越想“掌控”自己了。這時,孩子最需要的心靈營養是家長的尊重、信任和自由。所以,爸爸應該放下家長的權威,和孩子平等相處。

希望以上內容可以幫到你。懇請大家關注,謝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