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歷史朝代不斷更迭,您認為背後的原因是什麼?

亙古聞今


中國古代歷史朝代不斷更迭,我認為是多方面的原因。

  • 首先,我們都知道,天下大勢,分久必合,合久必分。諸侯割據,剛開始都是相安無事。但是總有些人想要問鼎天下,一朝統領,或為了建功立業,或為了一朝為主,光宗耀祖,或許有些人為了反抗,為了活命,為了野心,總之烽煙戰火紛起,有人兵強馬壯,有人不堪一擊,群雄涿鹿,一番廝殺,總有人最終稱霸天下。秦始皇統一六國,建立了我國第一個封建王朝,統一幣制,整頓交通,開疆拓土,建長城等。但是秦只經幾世而已,最終還是走向終結,形成了魏蜀吳三國割據的局面。這是歷史必然,物競天擇,適者生存。
  • 其次,任何一個朝代的更迭都是當時歷史環境下的產物。唐朝是我國各朝代繁榮昌盛的巔峰,唐太宗勵精圖治,有了貞觀之治的經濟復甦,文化繁榮的景象。唐玄宗任用賢臣姚崇,宋璟等,整頓吏治,有了開元盛世的輝煌景象,但是唐朝一樣只存在了幾百年。八年的安史之亂使唐朝不堪重負,錢糧耗盡,戰亂不止,民不聊生,怨聲載道,雖有名將郭子儀最終平亂,但是唐朝的覆滅之路依然沒有就此止住,風雨飄搖中的唐王朝經歷一百多年最終還是走向頹敗,朱溫篡唐成功,唐朝滅亡。一朝鼎盛都是如此,更何況那些不及唐朝的朝代。

酒釀歷史


利益分配不均,貧富兩極分化。

富者田連阡陌,貧者無立錐之地。

王朝變更,朝代變更,最終的受益人終究只是那一小撮人,而從者則是數以萬計。相較於封侯拜相的帶頭大哥們,人數眾多的勞苦大眾換來的那點可憐的微末改變,幾乎可以忽略不計。那為什麼還要參與,要“抗爭”呢?不過是討個吃食,混個飽死。世人皆貪生,沒什麼理由能讓一個人放棄生,而去赴死。如果不是被逼無奈,走投無路,是決然不會走上滅九族的造反之路。

想當年,洪武皇帝未發跡之時,只是於寺廟中做個掛單的行腳僧,能混口飽飯便以心滿意足,更無它求。某日接到舊時好友湯和邀約一同造反的信件後猶豫再三,終究拿不定主意。如果不是知道有人要揭發他,趁夜遁走,大概元之後的歷史也要跟著改寫了。

帝王將相可以在某種程度上左右歷史,但最終創造歷史還是勞苦大眾

歷史的車輪就是在一次次的抗爭中,被不斷推動的。所以說,朝代變遷終究只是表象,社會發展的需要才是根本原因,而這種需求是由廣大人民對美好生活嚮往所決定,這種“美好”,於亂世可能只是每日一餐湯飯的奢望,於盛世便是谷滿倉,人安好,膝下兒孫滿堂的富足。

最後:興,百姓苦,亡,百姓苦。人民只要安居樂業,天下自然太平無事。


五經博士


中國歷史中很多掌故,一直對統治階級有誤導!

“真龍天子現世”,出生異象,天現祥雲,每一位開國皇帝都是聖天子百靈相助,出征打著飛龍旗,飛虎旗,飛豹旗,叱吒風雲般八面威風。

於是皇帝在不知不覺中,潛移默化中,真把自已視為真龍天子。

龍生龍,鳳生凰,傳位幾代下來,名曰:“家天下”

家有五囗,出一牲口,有不爭氣的子孫,不求上進,貪圖享樂,視萬民為草芥!皇帝象神仙似的,讓萬民供起來。

“赤日炎炎似火燒,野田禾苗半枯焦。農夫心內如湯煮,公子王孫把扇搖。”

民為水,君為舟...

如此情形,農民起義成了推動歷史的車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