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看隱身,殲

卡卡卡卡q


不看隱身性能的話,殲20構不成對蘇27系列的絕對壓制,蘇27系列最先進的也就是蘇35了。如果說,殲20可以全面壓制蘇35,那麼其他的蘇27系列戰機就不在話下了。



除去隱身性能,殲20就是一款具備超音速性能的三代半戰鬥機。儘管在航電的性能,超音速機動性上有絕對的優勢,但是與蘇35相比,殲20的亞音速機動性是不行的。也就是說,蘇35能夠擊落殲20的也只能是在高亞音速階段了,在超音速機動性上基本上可以被吊打了。


在中遠距空戰時:蘇35和殲20發現對方的距離基本一致,都在200千米左右。當發現對方後,隨著距離的接近,殲20可以憑藉霹靂-15導彈高達150千米的射程優先於蘇35開火。為了提高霹靂-15導彈的命中率和擴大蘇35的不可逃逸區,殲20可以進入超音速巡航,給霹靂-15導彈一個較大的初能量,反觀蘇35則沒有這種優勢,如果說蘇35也要進入超音速區間,就要開啟加力了,這時燃料的消耗可是巨大的,過早的消耗能量對後期的近距格鬥極為不利。

殲20的電子戰系統配合大功率的有源相控陣雷達,可以對蘇35施展強烈的電磁干擾,在強烈的電磁干擾下,蘇35的雪豹-E無源相控陣雷達還能發揮出多少性能還是個未知數。或許伴隨著電磁干擾,蘇35就被霹靂-15導彈給擊落了。基本上蘇35面對殲20的電磁干擾是無能為力的,畢竟原本的電子工業就比較落後。引進之後的蘇35戰機為了提升電子對抗能力,還特意捨棄了翼尖的兩個掛架,換上了電子戰吊艙。可以說,在中遠距空戰時,殲20是可以取勝的,但達不到全面壓制蘇35的那種程度。

在近距格鬥時:殲20唯一的優勢就是拉蘇35進入超音速區間,利用優異的超音速機動性結合霹靂-10的紅外成像導引頭和大立軸發射角一舉擊落蘇35。而蘇35的亞音速機動性是要比殲20好的,畢竟殲20的氣動佈局是為超音速性能而優化的,就註定要放棄亞音速機動性。如果不慎被蘇35拉入亞音速區間,那麼殲20是沒有優勢的,被擊落也是可能的。

其實在與蘇35的近距格鬥時,殲20完全不必進入亞音速區間,畢竟以快速度打擊慢速度還是比較容易的,就像二戰後期的噴氣式戰鬥機和螺旋槳戰鬥機之間的格鬥。殲20在與蘇35格鬥時,就要全程以超音速飛行了。無論是從哪個方位接近蘇35,蘇35都根本上殲20的節奏,只有被動挨打的局面。



所以說,殲20在非隱身狀態下,沒有全面壓制蘇35的能力,換做其它蘇27系列戰機,結果也基本一樣。由此可知,殲20還做不具備全面吊打蘇27系列戰機的能力。


科技之重


即便是把殲20雷達和紅外隱身能力都拋開的話,殲20仍然可以吊打Su-27系絕大多數的機型,原因是殲20的雷達、傳感器以及超音速機動性太強了,完全是代差。五代機對四代機的提升是全方位的,這一點毋庸置疑。所以只要殲20不主動犯錯誤,Su27系很難有贏的希望。


雷達吊打除殲16以外任何一款Su-27系戰機

首先殲20的AESA雷達是世界上最強大的機載火控雷達之一,雷達孔徑將近1米,擁有2000個左右的T/R組件,不僅擁有多目標強大的探測能力,而且具有低可截獲概率(通俗點說就是雷達波很難被敵人截獲,雷達開機也不易暴露自己)。Su-27和Su-30Mkk在殲20眼裡幾乎相當於瞎子。其使用的N001雷達,還停留在脈衝多普勒時代,然而即便是它剛誕生的那個時代,也算是非常爛的雷達,天線用的還是倒置卡塞格倫天線,比它服役早得多的F-16A/B的AN/APG-66雷達都已經在用平板縫隙天線了。N001對RCS 3㎡的目標探測距離僅80–100km(我軍實際測試比這個數據還慘),重量卻達到了1噸,因為雷達過重導致Su27機身重心前移,不得不給機身其他地方增加死重來進行配平;雷達計算機處理能力差,下視能力稀爛,抗干擾能力極弱。至於Su27,Su30系使用的R-77主動彈,技術也完全落後,導引頭佔了很大的死重,性能與殲20使用的第四代中距彈PL-15完全不是一回事。

Su-27早期型號使用的還是N001這種笨重無比的雷達

殲20的雷達,不論是雷達孔徑還是技術先進程度Su27系都沒辦法比


俄羅斯R-27、R-77、R-27A中距彈的導引頭,R-77上首次用上數字導引頭已經是2000年左右的事情了


殲11B雖然改進了雷達,改用自己研發的平板縫隙天線的脈衝多普勒雷達,大大減少了重量,不過與殲20的AESA雷達仍然無法相比,在殲20眼裡相當於近視眼。而Su35那個雪豹-E PESA雷達很大程度上是吹出來的,平均功率和AESA根本沒法比,我軍實際測試發現Su-35的雪豹-E雷達上視距離僅僅略大於殲16的下是距離。。。俄系雷達真的是一言難盡。所以真正能在雷達探測上和殲20打成平手的只有殲16,二者同屬於AESA雷達,而且孔徑差不多。

Su-35的雪豹-E雷達,看著唬人,其實就那麼回事


所以僅僅依靠先敵發現,先敵開火這個簡單的戰術,即便不隱身,殲20可以贏過除殲16以外的任何一款Su27系戰機。


殲20擁有Su-27沒有的超音速格鬥能力

五代機擁有一個非常重要的指標,就是超音速機動性,這個能力其實是擺在超音速巡航之前的,然而受到美國五代機“4S”指標的表述(在4S裡用一個超機動性概括了),很多人都忽略了這一點。

殲20在設計之初,對超音速下的升阻比有很強的優化,在超音速下仍然可以拉出較大過載。而Su27系僅僅優化了亞音速和跨音速升阻比,但在超音速階段升阻比和殲20完全沒有辦法相比,二者升阻比可能相差2-3倍,所以殲20可以憑藉Su27系無法企及的超音速機動性,在超音速下拉出大過載機動像老鷹捉小雞一樣吊打Su27系,完全沒有必要被對方拖入跨音速和亞音速格鬥。Su-35雖然擁有引以為傲的矢量發動機,但氣動設計的底子在那擺著,對超音速機動性幫助不是太大,所以只要殲20不被拖入亞音速近距離格鬥,Su-35的機動性優勢也發揮不出來。

帶矢量發動機的Su-35可以做出各種雜耍,但是在超音速格鬥下這種動作相當於靜止不動


光電傳感器吊打Su27全系

殲20有著可以覆蓋360度的EODAS(光電分佈式孔徑系統)和EOTS,而Su27只有一個IRST(紅外搜尋跟蹤系統),只能管視野中心一定角度範圍的目標。而且紅外器件也早就不是一代的產品,搜索距離和信號放大能力完全不一樣。先進的光電瞄準系統加上我國第四代近距格鬥彈PL-10E,憑藉超大離軸角發射能力,也足以對付大多數的Su27系戰機了。不過由於Su35的矢量發動機過於風騷,殲20選擇和它近距格鬥還是不明智的行為。

殲20的EODAS系統,可以覆蓋360度視野,完全是和F-35一個級別的


殲20近戰能力和側衛相比到底如何?


殲20的近距格鬥能力如何,從官方公開披露的信息裡是可以獲得一些信息的。紅劍2018軍演官方就有如下的表述:“在複雜電磁環境中……根據預警機提供的信息支援,對‘橙軍’戰機進行警告,外逼。驅離過程中,只見雙方戰機不時近距纏鬥,一度出現膠著狀態,出現持久局面,最終艱難達成拒止目的。”這裡的橙軍就是兩架殲20組成的編隊,而紅軍出動了殲11B和殲10C(按紅軍的規模推測出動戰機不止2架),在預警機,偵察機和地面雷達的支援下,終於撥開了殲20佈下的戰爭迷霧,但在近戰中以多打少仍然是贏的艱難。殲20的近距格鬥能力也可見一斑,所以哪怕是近距格鬥,殲20也可以虐大多數的Su27系戰機,只有Su35可以對殲20佔上風(姑且這麼推測)。


紙上的宣仔


第五代戰鬥機最重要、最明顯的特徵是隱身,並不等於除了隱身沒有其他本事。

殲-20作為全球最強的第五代戰鬥機,看家本領自然更多,就拿他和最強側衛蘇-35S戰鬥機做一個對比吧。

圖為殲-20和蘇-35S戰鬥機,他們的對比就能看出殲-20和蘇-27的強弱分別了。


首先,如果不算隱身能力,那麼殲-20在最大飛行速度和巡航速度上優於蘇-35S,殲-20最大飛行速度接近2.8馬赫,蘇-35S僅有2.5馬赫不到,在高速性能的發揮上,蘇-35S也不如殲-20,要知道,殲-20的設計就是完全圍繞高速性能設計的。

殲-20使用鴨翼佈局+全動垂尾,這樣飛機的配平效果更好,在飛行中,並不需要喪失動力去克服機首上揚,蘇-35S還需要考慮到發動機在後,沒有鴨翼等問題導致的重心後移和機首上揚問題,因此在高速飛行中,殲-20能夠更加從容的利用升力和推力進行變向,蘇-35S則需要考慮方方面面影響,不能完全發揮高速性能。

圖為蘇-35S戰鬥機,他強在亞跨音速的機動性上。


因此,蘇-35S的性能主要集中於亞跨音速階段,在超過音速後,會遇到超音速陷阱,導致飛機在爬升率、機頭指向性、轉彎性能上都有很大的下滑,因此蘇-35S完全還是以上一代的能量空戰理論設計的格鬥性戰鬥機,在超音速階段,殲-20可以充分利用完善的升力體佈局、鴨式佈局來獲取更好的操控性,關鍵還採用了全動垂尾,這樣殲-20尾部的舵效更加明顯,畢竟操控舵面面積更大,而且方向可變,靈活性大增。

再者,殲-20由於前置鴨翼,可以在飛機主翼上形成多達5對渦流,極大的降低主翼的翼載荷,在飛行時可以解鎖機動限制,作出更加快速的姿態調整,當然這還是指高速飛行狀態。蘇-35S由於渦流利用技術不如殲-20,因此在高速機動時考慮的條件更多,靈活性受到影響。

從電子設備來看,殲-20裝備了三面式有源相控陣雷達+機翼外緣雷達副天線+EOST紅外/光電跟蹤瞄準系統+機身合成孔徑系統等複雜的航電系統。蘇-35S則只有1面無源相控陣火控雷達,型號為雪豹E,雖然性能先進,但是功能上卻無法和殲-20那一身的先進電子系統想比擬。要知道,殲-20的三面式雷達本身就讓機頭的探測範圍覆蓋了飛機前半球整個180°的區域,加上EOST,對抗隱身目標的手段就更多了,再算上合成機身孔徑系統,飛行員甚至可以隔著飛機蒙皮瞭解到飛機360°範圍內的戰場態勢,比蘇-35S要強大太多。

實際上俄羅斯也能認識到五代機的優勢,蘇-57就採用了很多新技術,戰鬥力顯著提升。


蘇-35S還是傳統的單面式火控雷達,雷達探測的角度受到很大限制,必須要機頭對準敵人才有可能發現目標,這無形增加了發現目標的難度,除此之外,他也沒有其他的探測手段了,因此對預警機和地面塔臺的支持要求很高,所以無法從戰場態勢感知能力上和殲-20相比。

總而言之,以上體現的就是五代機的另外2個S的硬指標:超音速機動能力、超級戰場態勢感知能力。這些也是五代機對四代機的代差優勢應有之義,蘇-35S對殲-20的落後是全面的,這不是一個簡單的隱身能力就能概括完整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