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歲的孩子沉迷手機遊戲無法自拔,怎樣科學引導走出這個泥潭,讓生活走上正軌?

稻草人


導讀:孩子玩手機無法自拔怎麼辦?

首先回答這個問題之前,先問一下自己,自己玩手機的時間長嗎?是不是家長朋友自己都控制不住,想想自己的孩子能自律嗎?

現在很多孩子玩手機的時間越來越長,加強遊戲,短視頻興起,越玩越上癮,吃飯,洗澡的時候也要拿在手中。

既然如此,是怎樣形成的呢?大人休息的時候尚且不能夠控制自己玩手機的時間,更何況孩子,自制力本來就弱,加強身邊的家長無形的影響,沉迷於手機也是理所當然。

那麼怎麼去做呢?

1家長以身作則

有時候家長玩著手機,卻教育孩子不要玩,自己控制不好,孩子會聽才怪?身教大於言傳,孩子無非就是在模仿自己的行為,如果自己拿起的是一本書,我相信孩子也會跟你一樣!

2給孩子規定時間

現在信息社會,不讓玩也許根本做不到,畢竟孩子有他自己的朋友,有他們所要探討的電視節目,不讓看也許行不通,還會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那麼只有控制時間培養時間規則

3轉移注意力

孩子玩手機其實還是怪沒人陪他玩,打發時間,如果家長陪他做遊戲,講故事,出去公園等等,陪著他一起做活動,我相信孩子不會莫名其妙的看手機

手機有弊端也有好處,具體看自己怎樣去利用!

最後,其實孩子身上大部分的不良習慣都是由家長朋友引起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長中佔著最大的影響,讓我們放下手機和孩子一起成長吧

喜歡記得關注喔

歡迎評論區留言


李老師談教育


現在沉迷電子設備的人越來越多了,隨處都可以看到手裡捧著手機盯著手機的。不僅僅是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由於近期上網課,我也長時間的用手機,發現視力下降的非常厲害。

手機使用問題,尤其是孩子沉迷手機遊戲問題,必須得重視了。

首先,讓我們來看看孩子為什麼沉迷手機遊戲。

【1】受朋友影響,社交需要。

家長可以看看孩子的幾個好朋友,他們是不是特別沉迷手機遊戲。

如果孩子的好朋友這樣,那麼孩子肯定也會受到影響。

11歲左右的孩子,受同伴的影響特別明顯。家長一定要關注一下孩子的好朋友是誰,他有什麼不好的習慣,從而提早打預防針。

孩子的好朋友玩兒遊戲,整天他們之間交流的社交信息,主要內容就是遊戲。孩子如果對遊戲不懂,根本就沒辦法跟朋友交流。所以也會沉迷於遊戲的世界。

【2】在遊戲中找到了成就感。

如果孩子在家中在學校,屢屢碰壁,特別孤獨無助,就容易在遊戲中找到自信。

手機裡的網絡遊戲特別多,很豐富,孩子可以選擇自己感興趣的一款,而且遊戲的設置特別有趣,孩子一關一關的闖關,能夠積累經驗,也能夠有優異的成績,這樣孩子就非常容易找到成就感,從而越玩越上癮。

【3】生活單調無聊,手機遊戲是玩伴。

如果孩子的生活特別單調,他也沒有什麼興趣愛好。整天宅在家中,也沒有交心的小夥伴兒,就特別容易沉迷於手機遊戲。

這時候手機遊戲成了他的玩伴,成了好朋友,成了知己,非常難以割捨。

其次,讓我來看看沉迷手機遊戲的危害。

【1】引發眼疾等健康問題。

最容易引起的就是近視,長時間的眼睛盯著手機,能引發很多的眼部疾病。

有一位家長向我反映,他的孩子長時間玩手機遊戲。家長叫孩子的時候,孩子一站起來竟然暈倒了。醒過來後,孩子說他眼前發黑,看什麼都模模糊糊看不清。

長時間的盯著手機,多危險。

小孩子經常進行戶外運動,會對身體發育非常好,變得靈敏健壯。而沉迷手機遊戲,就佔用了孩子戶外活動的時間,對身體健康的損害是很大的。

【2】性格變得孤僻暴躁。

在班裡,我能通過看孩子的狀態,就能知道誰最近沉迷手機遊戲了。

因為這種沉迷手機遊戲的孩子,性格會變得特別的孤僻,不願意跟別人說話,不願意跟外界交往,交際能力變得越來越差。

而且手機遊戲中打打殺殺的,特別容易造成性格暴躁。

那種平時不說話,遇到點兒事就又叫又喊的孩子,就是沉迷手機遊戲的後遺症。

那麼,怎樣引導孩子遠離手機遊戲?

【1】家長要起到示範作用。

家中有手機遊戲成癮的孩子,家長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作為孩子的父母,你沉迷手機遊戲嗎?你是不是整天在家中抱著個手機看呢?

如果也這種情況,先以身作則,在家中不看手機,你能做到嗎?

【2】營造溫馨的家庭氛圍,全家人一起進行有益的運動。

把孩子從手機遊戲中拉出來,就需要佔用他的業餘時間。讓有意義的活動代替手機遊戲。

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戶外進行有益健康的體育運動,例如打打羽毛球,打打網球。公園中玩一玩,去郊遊,去爬山。

我的一個學生,有嚴重的網癮症,他的爸爸在外地工作,長期不在家,為了孩子,父親回到了家鄉工作,每天都陪著孩子去跑步,打球。每天堅持鍛鍊兩個小時。

兩個月下來,孩子徹底地戒掉了網癮。這種肌肉訓練,也是系統脫敏治療的方法之一。

有益身心的運動,豐富多彩而溫馨幸福的家庭氛圍,是戒除孩子手機有網癮的最好的藥方。

【3】制定家庭公約。

如果因為工作和學習的原因,必須用到手機,那麼全家人在一起約法三章,制定一個家庭成員都必須遵守的手機使用公約。

白紙黑字地寫下來,把公約貼在牆上。

公約上面限制出什麼情況下可以使用手機,在家中使用手機最長每天不能超過多長時間。寫得明明白白,每天晚上進行檢查。

做的好的怎樣獎勵,做的不好怎樣懲罰,詳細的地寫出來,並說到做到,嚴格執行。

家長在跟孩子交流溝通的時候,注意原則一定要堅持,要堅定,不能妥協,但是態度要和善,不要粗暴。

凡是容易手機上癮的孩子,都是自制力比較弱的孩子。

研究證明,在兒童期就可以表現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很少做對事情成癮的行為。孩子的自控力,是在後天的環境中,隨著自我認知的發展和家長的不斷引導逐漸形成和發展起來的。

自制力的培養,要循序漸進,而且還會錯誤重犯。所以,需要家長有更多的耐心。

6至12歲,是一個人形成良好習慣的關鍵時期,在這個時期的孩子,生理上處於生長髮育和素質發展的關鍵,是養成培養良好習慣的最佳時期。如果錯過了,隨著年齡的增長,再改掉壞習慣非常難,就會花費更多的時間了。孩子11歲,請抓住這個建立良好習慣的黃金時期吧。


禾頁老師


中小學生玩手機難以自控是現實生活中一個非常普遍的現象。很多家長看到這個現象就會聯想到孩子以後如何如何,似乎孩子就無藥可救了!

家長的這種焦慮,我很能理解,但是這些家長是否知道孩子玩手機難以自控的背後動機是什麼?

孩子家長自己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使用手機的動機是什麼:沒事幹的時候,看手機,手機上信息新鮮可樂的事情很多,打遊戲一關關過,很有成就感還有網絡上彈出的“你真棒!了不起!”之類的認可言語,同時還會有“繼續努力,你會有意想不到的成功!”等之類的鼓勵性語句,而這些心理精神上的鼓勵和讚賞,在現實中並不是那麼多,尤其是隨著孩子的長大,能真正讓孩子認可的的鼓勵和讚賞,很多駕家長給予的越來越少,反而是批評和指責越來越多,每個人都喜歡被認可、被鼓勵,所以孩子會和手機越來越親近。

這個原因是最主要的,還有一個原因,和孩子大腦的發育有一定關係,11歲孩子,初入或者漸入青春期,其大腦杏仁體的發育極度活躍,對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很大,很容易被一個事物吸引,可他的自控力還沒有得到相應的發育完善,表現出自控力差,同時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要求,且一般越來越強,這就是他們不再聽從父母的要求,父母的要求越多,反抗越強烈,心理和父母越對抗。這就是普通所說的叛逆。

瞭解了這個年齡孩子的特點,家長要想引導好自己孩子,自己就要在自身能力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了。

用一句通俗的話說,就是你想給孩子最好的引導,可是你自己不知道什麼是最好的引導,你自己也沒有能力更好的引導孩子,如果還對孩子做出種種的要求,最好只能是把孩子給扭曲。

現在回到問題本身,孩子玩手機只是一個表象,根本問題是家長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不夠,所以解決這個問題的關鍵還是在家長自己教育能力的提升,家長自己內在能量的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