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岁的孩子沉迷手机游戏无法自拔,怎样科学引导走出这个泥潭,让生活走上正轨?

稻草人


导读:孩子玩手机无法自拔怎么办?

首先回答这个问题之前,先问一下自己,自己玩手机的时间长吗?是不是家长朋友自己都控制不住,想想自己的孩子能自律吗?

现在很多孩子玩手机的时间越来越长,加强游戏,短视频兴起,越玩越上瘾,吃饭,洗澡的时候也要拿在手中。

既然如此,是怎样形成的呢?大人休息的时候尚且不能够控制自己玩手机的时间,更何况孩子,自制力本来就弱,加强身边的家长无形的影响,沉迷于手机也是理所当然。

那么怎么去做呢?

1家长以身作则

有时候家长玩着手机,却教育孩子不要玩,自己控制不好,孩子会听才怪?身教大于言传,孩子无非就是在模仿自己的行为,如果自己拿起的是一本书,我相信孩子也会跟你一样!

2给孩子规定时间

现在信息社会,不让玩也许根本做不到,毕竟孩子有他自己的朋友,有他们所要探讨的电视节目,不让看也许行不通,还会造成孩子的逆反心理,那么只有控制时间培养时间规则

3转移注意力

孩子玩手机其实还是怪没人陪他玩,打发时间,如果家长陪他做游戏,讲故事,出去公园等等,陪着他一起做活动,我相信孩子不会莫名其妙的看手机

手机有弊端也有好处,具体看自己怎样去利用!

最后,其实孩子身上大部分的不良习惯都是由家长朋友引起的,家庭教育在孩子成长中占着最大的影响,让我们放下手机和孩子一起成长吧

喜欢记得关注喔

欢迎评论区留言


李老师谈教育


现在沉迷电子设备的人越来越多了,随处都可以看到手里捧着手机盯着手机的。不仅仅是孩子,成人也是如此。

由于近期上网课,我也长时间的用手机,发现视力下降的非常厉害。

手机使用问题,尤其是孩子沉迷手机游戏问题,必须得重视了。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孩子为什么沉迷手机游戏。

【1】受朋友影响,社交需要。

家长可以看看孩子的几个好朋友,他们是不是特别沉迷手机游戏。

如果孩子的好朋友这样,那么孩子肯定也会受到影响。

11岁左右的孩子,受同伴的影响特别明显。家长一定要关注一下孩子的好朋友是谁,他有什么不好的习惯,从而提早打预防针。

孩子的好朋友玩儿游戏,整天他们之间交流的社交信息,主要内容就是游戏。孩子如果对游戏不懂,根本就没办法跟朋友交流。所以也会沉迷于游戏的世界。

【2】在游戏中找到了成就感。

如果孩子在家中在学校,屡屡碰壁,特别孤独无助,就容易在游戏中找到自信。

手机里的网络游戏特别多,很丰富,孩子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一款,而且游戏的设置特别有趣,孩子一关一关的闯关,能够积累经验,也能够有优异的成绩,这样孩子就非常容易找到成就感,从而越玩越上瘾。

【3】生活单调无聊,手机游戏是玩伴。

如果孩子的生活特别单调,他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整天宅在家中,也没有交心的小伙伴儿,就特别容易沉迷于手机游戏。

这时候手机游戏成了他的玩伴,成了好朋友,成了知己,非常难以割舍。

其次,让我来看看沉迷手机游戏的危害。

【1】引发眼疾等健康问题。

最容易引起的就是近视,长时间的眼睛盯着手机,能引发很多的眼部疾病。

有一位家长向我反映,他的孩子长时间玩手机游戏。家长叫孩子的时候,孩子一站起来竟然晕倒了。醒过来后,孩子说他眼前发黑,看什么都模模糊糊看不清。

长时间的盯着手机,多危险。

小孩子经常进行户外运动,会对身体发育非常好,变得灵敏健壮。而沉迷手机游戏,就占用了孩子户外活动的时间,对身体健康的损害是很大的。

【2】性格变得孤僻暴躁。

在班里,我能通过看孩子的状态,就能知道谁最近沉迷手机游戏了。

因为这种沉迷手机游戏的孩子,性格会变得特别的孤僻,不愿意跟别人说话,不愿意跟外界交往,交际能力变得越来越差。

而且手机游戏中打打杀杀的,特别容易造成性格暴躁。

那种平时不说话,遇到点儿事就又叫又喊的孩子,就是沉迷手机游戏的后遗症。

那么,怎样引导孩子远离手机游戏?

【1】家长要起到示范作用。

家中有手机游戏成瘾的孩子,家长首先要反思一下自己。作为孩子的父母,你沉迷手机游戏吗?你是不是整天在家中抱着个手机看呢?

如果也这种情况,先以身作则,在家中不看手机,你能做到吗?

【2】营造温馨的家庭氛围,全家人一起进行有益的运动。

把孩子从手机游戏中拉出来,就需要占用他的业余时间。让有意义的活动代替手机游戏。

全家人可以一起在户外进行有益健康的体育运动,例如打打羽毛球,打打网球。公园中玩一玩,去郊游,去爬山。

我的一个学生,有严重的网瘾症,他的爸爸在外地工作,长期不在家,为了孩子,父亲回到了家乡工作,每天都陪着孩子去跑步,打球。每天坚持锻炼两个小时。

两个月下来,孩子彻底地戒掉了网瘾。这种肌肉训练,也是系统脱敏治疗的方法之一。

有益身心的运动,丰富多彩而温馨幸福的家庭氛围,是戒除孩子手机有网瘾的最好的药方。

【3】制定家庭公约。

如果因为工作和学习的原因,必须用到手机,那么全家人在一起约法三章,制定一个家庭成员都必须遵守的手机使用公约。

白纸黑字地写下来,把公约贴在墙上。

公约上面限制出什么情况下可以使用手机,在家中使用手机最长每天不能超过多长时间。写得明明白白,每天晚上进行检查。

做的好的怎样奖励,做的不好怎样惩罚,详细的地写出来,并说到做到,严格执行。

家长在跟孩子交流沟通的时候,注意原则一定要坚持,要坚定,不能妥协,但是态度要和善,不要粗暴。

凡是容易手机上瘾的孩子,都是自制力比较弱的孩子。

研究证明,在儿童期就可以表现出良好自控力的孩子,很少做对事情成瘾的行为。孩子的自控力,是在后天的环境中,随着自我认知的发展和家长的不断引导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自制力的培养,要循序渐进,而且还会错误重犯。所以,需要家长有更多的耐心。

6至12岁,是一个人形成良好习惯的关键时期,在这个时期的孩子,生理上处于生长发育和素质发展的关键,是养成培养良好习惯的最佳时期。如果错过了,随着年龄的增长,再改掉坏习惯非常难,就会花费更多的时间了。孩子11岁,请抓住这个建立良好习惯的黄金时期吧。


禾页老师


中小学生玩手机难以自控是现实生活中一个非常普遍的现象。很多家长看到这个现象就会联想到孩子以后如何如何,似乎孩子就无药可救了!

家长的这种焦虑,我很能理解,但是这些家长是否知道孩子玩手机难以自控的背后动机是什么?

孩子家长自己可以反思一下自己使用手机的动机是什么:没事干的时候,看手机,手机上信息新鲜可乐的事情很多,打游戏一关关过,很有成就感还有网络上弹出的“你真棒!了不起!”之类的认可言语,同时还会有“继续努力,你会有意想不到的成功!”等之类的鼓励性语句,而这些心理精神上的鼓励和赞赏,在现实中并不是那么多,尤其是随着孩子的长大,能真正让孩子认可的的鼓励和赞赏,很多驾家长给予的越来越少,反而是批评和指责越来越多,每个人都喜欢被认可、被鼓励,所以孩子会和手机越来越亲近。

这个原因是最主要的,还有一个原因,和孩子大脑的发育有一定关系,11岁孩子,初入或者渐入青春期,其大脑杏仁体的发育极度活跃,对外界事物的好奇心很大,很容易被一个事物吸引,可他的自控力还没有得到相应的发育完善,表现出自控力差,同时有了一定的自主性要求,且一般越来越强,这就是他们不再听从父母的要求,父母的要求越多,反抗越强烈,心理和父母越对抗。这就是普通所说的叛逆。

了解了这个年龄孩子的特点,家长要想引导好自己孩子,自己就要在自身能力上下功夫,而不是在孩子身上下功夫了。

用一句通俗的话说,就是你想给孩子最好的引导,可是你自己不知道什么是最好的引导,你自己也没有能力更好的引导孩子,如果还对孩子做出种种的要求,最好只能是把孩子给扭曲。

现在回到问题本身,孩子玩手机只是一个表象,根本问题是家长自身家庭教育能力的不够,所以解决这个问题的关键还是在家长自己教育能力的提升,家长自己内在能量的增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