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新冠疫情影響,國際糧食安全問題近日備受各界關注,由於對外依存度較高,中國大豆供應是否會受到較大沖擊?
巴西和阿根廷是中國大豆進口的主要來源地之一,據中國海關總署數據,去年中國進口大豆數量達8851萬噸,從巴西、阿根廷進口大豆佔總進口量65.16%與10%。
這兩個國家目前也在經受新冠疫情的考驗。截至北京時間4月13日11時,據世界衛生組織統計,巴西已確診22318例,死亡1230例。阿根廷確診2208例,死亡95例。雖然巴西港口罷工問題在政府幹預下暫時推遲,但若疫情加劇,集裝箱裝運及運輸仍將面臨挑戰,這是否會影響到對中國大豆的出口?
對於大豆的國際貿易情況,中國人民大學農業與農村發展學院毛學峰教授在接受第一財經採訪時表示:“疫情主要衝擊的是勞動密集型企業,而大豆運輸業屬於資本密集型企業,並不是勞動密集型企業。這意味著,疫情對大豆運輸的影響會小一些,因此未來的大豆貿易不太可能受到太大影響。”
毛學峰表示:“按照之前的國際市場的預測,今年巴西大豆產量不錯,至少比去年高一些,產量會在1.25億噸左右,豆農利潤不錯,不會看著好行情而不賣大豆。”
“大豆正常進口”
4月4日,農業農村部發展計劃司司長魏百剛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佈會上也表示,近期隨著新冠肺炎疫情的蔓延,很多同志都擔心我們國家自巴西、阿根廷等國的大豆進口會受到影響。我們瞭解巴西大豆3月向中國的出口量是增加的,目前我們國家大豆正常進口,並沒有受到影響。
“巴西大豆生產出口多數是銷往中國,大豆收穫後他們要及時出售,所以巴西從農場主到政府都在採取積極措施,努力保持出口順暢。4月下旬美國大豆進入播種期,預計大豆意向種植面積增加,落實年初中美已達成的第一階段經貿協議,自美國進口大豆今年可能有所增加。”魏百剛說。
不過,魏百剛也表示,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繼續蔓延,巴西、阿根廷、美國是疫情比較重的國家,我們將會同有關部門密切關注疫情對我國進口大豆的影響。強化監測預警,與主要出口國加強協調,把疫情對大豆供應鏈的影響力爭降到最低。
對於國內市場對大豆供需產生的擔憂情緒,毛學峰表示,短期內資本市場可能會聚焦於大豆,但其實疫情對大豆整體影響是很小的。大豆全球供給豐富——美國、阿根廷和巴西供給量都是驚人的。
中國海關總署3月7日發佈數據顯示,2020年1-2月中國大豆進口總量達1351萬噸,同比增長14.2%。
“短期內疫情對國內市場的大豆供給不會有明顯影響。”毛學峰表示,“1-2月已經進口了超過1300萬噸的大豆,這和往年進口量差不多,並沒有顯著減少。巴西大豆現在基本收穫了,美國4月份下旬開始種植大豆。目前已經進口的1300多萬噸大豆,再加上國內自產的大豆,足以保證國內有較大的騰挪空間。”
大豆在國內主要用於榨油和飼料,而這方面國內的替代品也不少,比如油菜籽、花生,高粱與酒糟蛋白飼料等,這些品種近年來供應有所增加,將有助於緩解國內對大豆的需求。
在中短期國內大豆需求方面,毛學峰認為受整體經濟影響,大豆需求增長乏力,其需求較往年也將會降低。
“疫情使(相關飼料,榨油)企業推遲復工,同時也拖慢了生豬補欄的節奏。由此來看,國內大豆需求會有所減少。”毛學峰說。
此外,毛學峰認為,原油下跌導致作為燃料的玉米與乙醇利潤達七年新低水平,因而致使玉米的工業消費明顯下降,玉米轉而大量地投入到飼料供給方面,有效替代了大豆的飼料用途。因此大豆整體價格水平不會出現大幅度上漲。
增加自產
為了保障國內需求,中國近年來逐漸調整大豆產業結構,在拓寬進口渠道的同時,也在努力增加自產量。
魏百剛在上述發佈會上指出,為保障大豆供應,在國內這一方面,將持續推進大豆振興計劃,多措並舉穩定國內大豆生產,保障大豆供應。
我國東三省春大豆區,黃淮,長江夏大豆區,與江南秋大豆是集中大豆播種地。其中,東北區是主要的大豆產地。
國家統計局2019年12月6日公佈的全國糧食生產數據顯示,2019年,大豆播種面積1.40億畝,比上年增加1382萬畝,增長10.9%。遼寧、吉林、黑龍江、內蒙古“三省一區”大豆麵積增加量佔全國增加量的9成以上,尤其是黑龍江省大豆麵積增加1068萬畝,佔全國增加量的77.3%。
同時,根據國家糧食和物資儲備局2020年1月7日發佈的2019年主產區秋糧收購進度顯示,截至2019年12月31日,黑龍江等7個主產區累計收購大豆225萬噸,同比增加33萬噸。
毛學峰也表示,為了保障疫情危機期的農產品供應,除了拓寬進口量,也要改革國內農業。國內農業必須利用良好的窗口期來調整結構,並向高附加值產品轉變。
“國家在有序有節奏地進口大豆的同時,需繼續優化國內的大豆產業結構,及研發水平。”毛學峰說。
溫馨提示:WTI原油週一跳漲8%後轉跌3%。具體操作請關注金投網APP,市場瞬息萬變,投資需謹慎,操作策略僅供參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