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哭鬧,比起講道理,你的第一句話這樣說更管用

最近朋友烦恼:孩子哭闹耍赖皮吧,我也是认真耐心的讲道理了,可是越讲他就越哭,最后都是闹的没办法妥协了,我是真的治不住我家的“大魔王”啊。

很多时候孩子发脾气,都会有大哭大闹,甚至再加上身体和地面配合,赖在地上不起来等等,这时候很多爸妈会用两个办法:讲道理或者直接凶一顿。

讲道理的妈在一边费尽口舌,可能也没啥用,凶一顿的妈妈运气好的孩子马上见好就收,运气不好血压升高了都没制服这熊孩子。

以至于最后答应孩子的要求,还给孩子贴个标签:他脾气大、太熊了、管不住......

实际上,孩子的哭是正常的情绪表现,而父母的制止才是问题所在。


孩子哭闹,比起讲道理,你的第一句话这样说更管用

先了解:孩子为什么发脾气

幼儿教育专家李群锋说:儿童的情绪和大人的不一样,孩子的情绪表达往往直接,且是通过行为来表达的。

根据孩子生理和心理发育表现:2-5岁孩子自我意识萌发后,对世界的探索和学习充满了“求知欲”。他们想要独立,能力却跟不上,所以有阻碍的时候,不知道如何解决,情绪上感到的物理和挫败,就会让他们用发脾气,哭来表现自己。

孩子发脾气时,别做这几件事情

咱们大人哭用其他方式去发泄自己情绪,但孩子只会用哭来直接表达,所有情绪都是一个人不可或缺,不要强行制止孩子哭,强行制止情绪表达,会让孩子“情绪脑”受损,影响心理健康。

让孩子不哭,其实是强行让孩子停下情绪,这两种方法不建议父母使用:

1. 跟孩子讲道理

情绪爆发时,是听不进道理的,就像你不开心时,更希望朋友倾听,理解你,而不是跟你讲一堆道理,对成人一样,孩子也是这样。

孩子被教育不能哭,而强行压抑自己的情绪,这对他成长心里健康都是不利的,可能长大后面对问题时,会给自己压力无法化解,变得消极。

2. 一味满足孩子

比起打骂,在讲道理无效以后,很多家长选择妥协,去满足孩子的要求。

看起来能够安抚当下孩子情绪,又给了孩子满足感,但这样会让孩子产生错误的情绪认知,久而久之,孩子无法正确对待情绪,还会用哭闹来“要挟”父母。

有的家长强行制止孩子不哭,还给孩子贴上“脾气大”的标签,这对孩子来说是很不公平的。

面对孩子发脾气时,父母正确的引导是帮助孩子认识情绪的关键,用积极的言语给孩子同理心,比起单纯制止“别哭了”更有效!

孩子哭闹,比起讲道理,你的第一句话这样说更管用

面对孩子哭闹,换个方法

孩子在哭闹发脾气时,共情是安抚孩子最有效的方法,这是对孩子情绪的理解和接纳。爸妈们可以参考这几个方法:

1. 接纳孩子的情绪

家长要先接纳孩子的情绪,而第一句话就很重要,就是表达出同理心。

比如孩子摔倒时,很多家长会说“怎么不看路”“这么大还哭站起来”,而最该给孩子的就是“我知道一定很疼”,这给孩子缓解情绪有很大的帮助。

换个角度去理解,和孩子一起感同身受,才是对孩子情绪最好的接纳。

2.给情绪一个缓冲区

让孩子尽情的释放情绪,给孩子简单的拥抱,轻拍后背等,都是帮助孩子情绪平复的方式。

给孩子缓冲情绪时,可以教会孩子情绪认知,帮助孩子了解情绪来源于:疼痛、难过、生气、害怕...通过理解情绪,肯定孩子情绪,让孩子慢慢平复下来。

3. 引导孩子处理问题

理解孩子情绪,缓冲后再了解事情经过,能更加清楚知道孩子情绪原因,哭闹没有解决问题,发泄完以后该怎么去面对。让孩子的情绪被理解又有释放,而又能够学会如何处理,对自己的行为负责。

孩子哭闹,比起讲道理,你的第一句话这样说更管用

写在最后

其实处理哭闹的方法,相信很多妈妈们都知道,偶尔几次还能照着法子来,但孩子可是制造麻烦的“永动机”,多次下来老母亲们的火是真的压不住。

我有时候也会忍不住想直接吼孩子,所以我选择的一个方法是,先拥抱,让彼此冷静下来,再解决问题,还挺有效,起码发火次数少了点。

我们也是第一次当爸妈,多付出点耐心,才能教育出有耐心的孩子,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