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國政局亂象(四):武昌起義4

军政府的成立

10月10日晚,武昌起义爆发当晚,湖北新军第二十一军混成协统(类似旅长)黎元洪坐镇协司令部营房,黎元洪得知有新军起事时,即下令禁止官兵出入,并亲自巡视营门,又召集各级军官开会,借以将兵将分离控制,以防产生连锁反应。黎元洪平时是个老好人,从不克扣军饷,带兵比较宽厚,也比较开明,在军中有一定声望。所以当黎元洪看到军心动摇,自己也无法控制时,就躲了起来,却也未站在起义的对立面。可是,躲得了和尚躲不了庙,由于武昌起义带有一定自发性,起事的都是20岁左右的年轻人,眼下急需一个有声望的老领导起来挑起大旗,于是47岁的旅级干部黎元洪就成了不二人选。革命党人很快就把躲起来的黎元洪搜了出来,拿枪强行逼着他当都督。10月11日,湖北军政府的成立,即"中华民国军政府鄂军都督府",宣布废大清国号和年号,改为“中华民国”,采用黄帝纪元。湖北军政府是辛亥革命时期建立的第一个省级革命政权,在南京临时政府成立之前,被各省公认为临时中央军政府。

民国政局乱象(四):武昌起义4

湖北军政府旗帜


黎元洪作为有经验的资深政客,在局势没有明朗的情况下,是不会轻易表明立场的,所以,刚开始几天,他终日一言不发,动也不动,活像个泥菩萨,后来人们也叫他黎菩萨。短短几天,中国大地风云变幻,全国14个省先后宣布独立,脱离清王室统治,汉口、汉阳相继光复,革命形势开始向好,黎元洪开始“视事”了。随即在武昌阅马场红楼(湖北省谘议局大楼)建立湖北革命军政府,黎元洪出任军政府都督,向全国发布电报文告,响应武昌起义。

民国政局乱象(四):武昌起义4

黎元洪


外国人的观望

湖广总督瑞澄带着家人和亲兵从总督府逃跑后,迅速跑上楚瑜号军舰,立即起锚转舵到对岸汉口,紧贴着英国军舰停泊,并派人上岸给英驻汉总领事葛福送信,请他向北京英国公使馆告之事变的发生,请求英政府的支持,希望驻汉口长江边的英国海军舰队参战,炮轰武昌起义军。

英国公使朱尔典指示英国在华海军"给以他(瑞徵)力所能及的一切援助"。几天之内,长江上聚集十六艘外国军舰。但是,聚集归聚集,不允许英国军舰开火,除非自身受到来自对方的武力威胁。西方各国当时选择了暂时性的观望姿态。就这样,从10月10日武昌举义开始,到第二年的1月1日孙中山在南京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为止,武昌起义政权和占据汉口的清军一直隔江对峙。西方各国海军"按兵不动",因为英租界江面成为战争前沿,湖广总督瑞澄将楚瑜号移往下游德租界,停靠在德国军舰朝岸一侧。17日这天,德舰朝武昌增援汉口的革命军轮渡开火,这是辛亥革命史唯一一次外国海军公开介入的记录。

清政府的进剿

瑞澄求助国外干涉未果,只能寄望于清王室,请求清廷火速派兵南下,强调此次武昌举事与前大有区别:训练有素军备充足的新军成为反抗朝廷的中坚力量,武装起义在三镇成功的可能性非常大,大厦将倾,时间延误话,就不是湖北武昌一省一市的事了。接到瑞澄发来的十万火急的求教电报,清廷慌忙寻求应对之策。1.罢免瑞澂。湖广总督瑞澂乃一地封疆大吏,守土有责,确临阵脱逃,按律当斩。但瑞澂出身名门,朝里有人,也有些政绩,竟然重罪轻罚,10月12日,清政府撤销瑞澄职务,命他戴罪立功,暂时署理湖广总督。2.叫停秋操。武昌起义发生之时,清廷军队都集中正在直隶省永平府举行的军事演习,即所谓永平秋操。然而,在秋操正酣之际,传来武昌起义的枪声,秋操被紧急叫停,令正在参加秋操的陆军大臣荫昌迅速赶赴湖北,所有湖北各军及赴援军队均任其节制;令海军提督萨镇冰率领海军和长江水师,迅速开往武汉江面。3.分路进剿。14日,清政府编组,开赴湖北前线为第一军,荫昌为军统,冯国璋率领第二军紧随其后, 载涛统帅禁卫军为第三军,三路大军迅速向汉口附近集结。陆军大臣荫昌率领北洋军两个军,乘火车沿京汉线首先杀来,海军统制(总司令)萨镇冰率领15艘军舰,从上海出发,溯长江直驱汉口。陆军和海军两路夹攻,清朝廷调遣了最强悍的兵力来对付湖北的革命党人。

一场捍卫革命成果的大战一触即发。

民国政局乱象(四):武昌起义4

荫昌


革命军的应战

10月11日夜、10月12日汉阳和汉口光复,起义军掌控武汉三镇,10月15日,为阻止清军南下,起义军决定首先扫荡汉口敌军,然后向北推进,从10月18日出战汉口,到11月27日汉阳失陷,前后战斗41天,史称"阳夏战争"。

1.占领刘家庙。曾经在湖北省督府与革命军顽抗的湖北提督(相当于现在的省军区司令)张彪,是张之洞亲手培养的湖北新军主帅,政府忠臣,清廷悍将,在争夺总督府时,因总督瑞澂的提前跑路,不得不放弃抵抗,也逃离武昌城。但于心不甘,迅速抢占了刘家庙车站,三天之内,会合了从湖南和河南两省赶来的清军援军,又准备和南下的荫昌北洋军会合,依托海军总司令萨镇冰率领清水师舰队,保住汉口,反攻武昌可谓胜券在握。刘家庙是清政府南下援军乘火车到达武汉三镇的第一站,为双方必争之地。10月17日,黎元洪正式担当起湖北军政府都督的职责,下达命令坚决阻挡南下清军的攻势, 从10月18日开始,阳夏战争正式打响。部队在革命党人何锡藩率领下,向刘家庙发起进攻,双方拼死相持,革命军受创严重,一度退入汉口市区。10月19日,革命军再次向刘家庙发起攻击,这次攻击得到广大市民得到强烈支持,清军被击溃,躲进铁路沿线棚户区,革命军及当地市民火烧棚屋,清军慌乱溃逃。此时,清军舰艇炮弹供给不上,暂时停火,乘此间隙,革命军一鼓作气攻占刘家庙,清军败退。湖广总督瑞澄从江面看到清军的溃退,感觉大势已去,下令楚瑜号军舰起驳驶往上海。

2.争夺三道桥

10月19夜,革命军决定乘胜前进,向距离刘家庙以北的滠口发起攻击。三道桥是刘家庙到滠口的必经之道,大片湖泊沼泽上建筑三道铁桥铺设京汉铁路铁轨,所以得名。三道桥地势开阔,道路泥泞,利守不利攻,何锡藩指挥敢死队冒死进攻,死伤惨重,清军依托有利地形,死死将革命军阻挡在三道桥前。攻打三道桥伤亡惨重的事传到武昌。黎元洪立即召集开会,商议对策。会上,何锡藩遭到恶意攻击,声言辞职,黎元洪旧部属张景良毛遂自荐,要率兵再战三道桥,但遭到革命党人的反对,因为他在黎元洪就任都督时,曾当众对黎说:“朝廷已宣布立宪,不宜更言革命。公受知遇久,诸将惟公命是从,盍三思之?”张景良原本就仇视革命,身世背景与清廷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怎么能当前线总指挥呢?但黎元洪怕把指挥军队的大权交给了革命党人,所以他不顾临阵换将兵家之大忌,坚持任命张景良为前线总指挥。10月20日,张景良过江来到汉口前沿阵地,将司令部设在刘家庙。果然,张景良刚到司令部,就接待了清廷说客,向清廷表明了忠心。原本,黎元洪令张景良趁清军尚未完全集中之时以优势兵力先攻击滠口之敌,然后再集中兵力对付清廷南下之敌。但张景良不向部下下达作战命令,不作任何战斗部署,革命军错失战机,滠口之敌不仅未被歼灭,还越聚越多,在海军炮火的掩护之下,增援三道桥。革命军挡不住清军的两面进攻,只好退出三道桥,而前线总指挥张景良也不知去向。革命军则完全是凭革命精神顽强地、自发地、分散地同清军进行不屈不挠的战斗。

3.火烧刘家庙。

革命军且战且退,又退回刘家庙车站,准备拼死固守,革命军一个个同仇敌忾,大有与刘家庙共存亡之意,张景良看坏事做的不够,竟然让人把在刘家庙堆放的弹药粮草的房子烧了。一时间刘家庙浓烟滚滚,烈焰冲天,弹药的爆炸声劈劈啪啪,响个不停,声震数里远之地。刘家庙再次陷入清军之手。10月28日,清军从刘家庙出击,向革命军防守阵地发起进攻,遭到顽强抵抗。张景良坏事还没做尽,他临时改派军械官,以弹药让不足为由,只给给革命军官兵发很少子弹。革命军同清军血战到下午时,弹尽粮绝。但革命军毫不退缩,与清军展开肉搏,竟然一度打的清军节节败退,清军利用刘家庙的坚固工事进行顽强抵抗,革命军无法展开有效攻势,不得不撤退。张景良坏事做绝,又暗地里让人在中乱喊:“我军败矣!我军败矣!”革命军人心浮动,显出了惊慌不安的样子。防御工事里的清兵见壮向革命军发起了疯狂的反扑。革命军大败而走。

4.斩杀张景良

从前线撤退下来的革命军官兵都觉得仗打得窝囊,败得蹊跷,总指挥官张景良不见踪影,怀疑张景良通敌,并上报了汉口军分政府的主任詹大悲,詹大悲感觉到事态严重,一刻也不迟疑,迅速组织了对张景良的抓捕工作,很快就将张景良及其两个马仔抓获归案。黎元洪得知自己的旧属,又是自己亲自委任的前线总指挥通敌且已被抓,心里很慌,要求詹大悲将张景良等三人从汉口送到武昌审问。谁都知道,张景良到武昌,肯定会从轻发落,但黎大都督的军令也不好违抗。就在詹大悲为难之际,革命党领袖刘公立场坚定,要求“就地正法,枭首示众!”刘公是革命元老,原本后与蒋翊武、孙武等人共同组织、策划武昌起义。在成立湖北军政府时,推举都督,是刘公再三谦让,才让黎元洪捡了便宜。因此,刘公的威望不在黎元洪之下。有了刘公的支持,詹大悲再也没啥顾忌了,立即将三人在汉口正法。张景良在行刑时竟然还大呼:“某今日乃不负大清矣!”

民国政局乱象(四):武昌起义4

刘公


10月28日,汉口的刘家庙车站被清军所掌控,此时革命军处境困难,竟然无人敢担挡防守汉口的前线总指挥了。城外清军大兵压境,城内革命军无人挂帅。正在此时,28日下午5时许,黄兴由香港经上海乘船来武昌。黄兴的到来,正愁无人挂帅的黎元洪大喜过往,当即任命黄兴为战时总司令,全权指挥阳夏之战。与此同时,清廷经过与袁世凯的讨价还价,也重新调整前线指挥。更为激烈而又诡异的战斗即将拉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