興業證券王涵:完善要素市場化配置,釋放新一輪改革紅利 | 陸家嘴專訪

兴业证券王涵: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 | 陆家嘴专访
兴业证券王涵: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 | 陆家嘴专访

近日,《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文件发布,这是中央出台的第一份要素市场化配置文件,其中明确了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和数据五大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方向与任务,标志着市场化改革开始提速。


对于普通人而言,如何理解新一轮要素市场化改革?文件中有哪些亮点?利好哪些行业?带着这些问题,《陆家嘴》独家专访兴业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王涵,为大家解读要素市场化改革的要点。


作者| 俞赵杰

字数2.7K | 5分钟阅读

兴业证券王涵:完善要素市场化配置,释放新一轮改革红利 | 陆家嘴专访

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功经验中重要的一环,《意见》的推出,有助于从供给端——也就是从潜在增长率的方面——系统性地打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

——王涵

推进资本市场改革,

对于提升全社会要素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陆家嘴》:最近有不少《意见》的解读,作为券商的分析师,你认为这份文件最大的看点在哪里?

兴业证券 王涵:中国四十多年改革开放的经验中,要素市场化改革是非常重要的一环。

无论是早年农村的土地要素市场化改革,还是加入WTO后劳动力要素使用效率的提高,都为中国经济过去四十多年的发展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红利。

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要素的使用效率,使得同样的要素禀赋在经济发展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而本次发布的《意见》,涵盖土地、劳动力、资本、数据、技术等各个要素市场,对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进行了总体部署。

从这个五个方面来看,土地、劳动力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核心在于提升使用效率。

数据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培育相关的市场,让数据资源有清晰合理的市场化定价。

技术要素改革的核心在于激发供给活力,推升全社会创新能力和技术产业化效率。

所有要素使用效率的提升,都离不开对要素合理的市场化定价、金融资源有效率的与生产要素相对接,因此《意见》中对应资本要素改革部分的要求,是“着力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制度”。

换句话说,由于资本市场处于全社会要素配置过程中的“枢纽”环节,因此资本市场改革的推进,对于提升全社会要素使用效率至关重要。

作为资本市场人士来说,《意见》对相关方面改革的要求和部署,有助于进一步提升投资者对于资本市场的信心。

更注重中长期经济增长

《陆家嘴》:应对疫情,欧美国家这一轮财政刺激规模都在GDP的10%以上,但国内并没有实施像2009年那样的大规模经济刺激,而是推进要素市场化改革,是否意味着未来不会走“大水漫灌”的老路,而是以改革促发展?

兴业证券 王涵:很多发达国家政都是“小政府”,它们的金融、非金融企业服务社会的优先级也在服务股东利益之后,这使得在突发公共事件发生的时候,整个社会无法像中国社会一样“拧成一股绳”、“一方有难、八方支援”。

最终的结果,是不少国家和经济体抗疫初期犹豫不决,错过了抗疫的“黄金时间”,间接上放大了疫情对其经济的冲击。

中国在抗疫初期就从货币、财政、社会保障等多个环节综合发力,一方面很快控制住了疫情,另一方面也间接降低了疫情带来的“次生灾害”。

从这个角度来说,中国没有像发达国家那样“无限量”的进行宽松政策,是有一定道理的。

此次疫情对全球经济、产业链都会在供给与需求端产生深远的影响,在外部环境不确定性上升的情况下,中国“向改革要红利”的举措,显示政策重心除了关注短期问题之外,也注重中长期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问题。

五大生产要素市场化释放巨大红利

《陆家嘴》:在资本改革方面,文件的指导意见涉及到股债汇改革同步推进、推进存贷款利率市场化、扩大金融开放,对于金融市场有哪些启示?

兴业证券 王涵:金融行业作为一个服务性行业,其核心在于为全社会各种资源进行合理的定价,从而使得市场能够更好、更有效的配置全社会资源。

《意见》中对于相关的改革部署涉及股债汇等多个方面,是一个全面性的改革方案,汇率、利率、股票,这些金融资产价格的定价进一步的市场化,有助于全社会金融要素定价更加趋于合理,也有助于将金融资源更有效的引导至经济中更加有效率的部门中去,这对于中长期的经济发展,是有很大正面意义的。

《陆家嘴》:土地和户籍制度改革一直是我国近年来改革的重点领域,文件中提到改变城乡二元土地体系、深化户籍制度改革,如何看待未来的城市与农村发展以及房地产市场?

兴业证券 王涵:70年代末开始的改革开放,初期在土地市场化改革上的核心在于解决“有没有市场”的问题,从农村的土地、到城市的土地,这几十年来土地改革完成了相关市场和土地市场价值“从无到有”的过程,这中间释放了巨大的改革红利。

《意见》对于土地改革的核心,是“增强土地管理灵活性”,换句话说,未来需要在土地使用和管理上更加有效率,这有助于解决由于地理条件、土地规划等因素导致的土地使用效率偏低的问题。

从未来来看,这一改革部署将有助于进一步在土地供给端提升效率,降低此前一些地区、一些类型的土地因其稀缺性而对经济产生的“瓶颈效应”,有助于达到“居者有其屋”的效果,有助于“房住不炒”等政策的落地。

《陆家嘴》:除了传统的人口、土地、技术和资本,《意见》还提到了数据要素,这将对数字经济带来哪些变化?

兴业证券 王涵:对数据要素,《意见》强调的是“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未来我们正在进入人工智能、大数据时代,那么数据实际上是一种非常重要的战略资源。

中国作为一个拥有14亿人的统一市场,数据资源丰富的程度,是其他大多数经济体难以比拟的。

从经济学的角度来说,数据是中国资产负债表资产端的一部分,相关要素市场的建设,将为数据的合理市场化定价创造条件。

同时,《意见》中也强调要推进政府数据开放共享,这对于居民和企业部门来说,也意味着数据资源供给的进一步丰富。数据供给端搞活、市场化定价合理,为数字经济发展创造了基础。

要素市场化改革的机遇

《陆家嘴》:要素市场化配置的短期和长期意义有哪些?

兴业证券 王涵:要素市场化改革,是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成功经验中重要的一环。在当前这个时间点上,《意见》的推出,有助于从供给端——也就是从潜在增长率的方面——系统性地打开未来中国经济的发展空间,从这个角度来说,意义是重大的。

从短期来说,前期在全球抗疫形势较为严峻的情况下,金融市场有较强的担忧情绪,而《意见》的出台,短期内也能够起到提升市场信心的效果。

《陆家嘴》:对于微观个体而言,要素市场化改革中有哪些机遇?

兴业证券 王涵:资本要素市场的改革,也意味着需要有与之相适应的金融机构。多层次资本市场建设,意味着金融机构之间的竞争也将是集资本实力、综合业务能力、风险控制能力等全方位的竞争。

具体从证券行业来说,此前中国的证券公司规模相对较小,而随着业务多元化的发展、资本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小马拉大车”式的格局也亟待改变。

展望未来,随着中国资本要素市场改革的进一步深化,未来也将有望出现世界级的证券金融机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