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西:脫貧攻堅爭春時

【抗疫復工兩手硬 這些地方這樣做】

“疫情防控不放鬆,春耕春種不誤農。村民朋友們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時,要積極開展春耕生產,確保實現脫貧增收目標。”一大早,廣西壯族自治區百色市田林縣舊州鎮平滿村第一書記易礫莘帶著“大喇叭”到村裡巡迴宣傳。在田林縣,像這樣堅守在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一線的駐村工作隊隊員有近200人。

在地處高寒山區的田林縣平塘鄉同祥村姬松茸產業項目基地,村民正忙著搭建菌棚,運輸車輛在田間來回穿梭。“我們因地制宜發展姬松茸產業,搭建150個種植大棚,投入使用後可吸收80戶以上貧困戶承包種植,解決100餘人就業,實現每戶增收2至3萬元,確保易地安置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同祥村第一書記羅平林告訴記者。

脫貧攻堅,時不我待。廣西作為全國脫貧攻堅“主戰場”之一,目前有24萬人尚未脫貧,是最難啃的“硬骨頭”。面對疫情防控取得階段性勝利,開春以來,廣西各地堅持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兩線作戰”,向全面小康目標發起衝刺。

“種植要講科學,才能提高產量質量。”在河池市東蘭縣農業農村局派駐花香鄉弄蘭村,掛牌突擊隊隊長韋勝難正和群眾一起翻犁耕地、培育新苗,指導群眾對花椒、珍珠李進行剪枝施肥。

弄蘭村是國務院扶貧小組掛牌督戰村,發展特色產業是群眾脫貧的主要途徑,疫情帶來的影響讓脫貧壓力倍增。“在疫情得到控制後,我們已種植花椒300畝、珍珠李460畝。群眾的熱情很高,我們一定竭盡全力保質保量完成脫貧目標。”弄蘭村駐村第一書記韋兆龍說。

在東蘭,像弄蘭村這樣今年預脫貧的貧困村有19個。為把失去的時間搶回來,縣裡將種子、化肥、農藥等農資生產企業納入首批覆工復產企業名單,支持農資企業加快復產,確保春耕農資及時到戶到田。同時組織農業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一對一”服務群眾,全力保障產業發展和口糧安全。

疫情防控期間,貨運不通暢,眼看種植的蔬菜水果面臨滯銷困境,欽州市浦北縣白石水鎮南明村貧困農戶心急如焚。村兩委幹部通過網絡發佈信息,多方聯繫銷售渠道,引得多名外地客商前來收購農產品。

“我們免費提供收購場地,協助辦理通行證明,幫助組織農產品貨源。”白石水鎮良田村幫財番石榴專業合作社社長梁幫財在協助客商收購的同時,通過網絡電商平臺,外運番石榴20多萬斤,幫助農戶把農產品“變現”。如今,隨著交通恢復,農產品價格有所上漲。“價格恢復正常了,大夥的積極性又回來了。”剛賣完辣椒的村民梁真明高興地說。

戴上口罩、測量體溫、登記簽字後,浦北縣平睦鎮200多名群眾進入五峰山生態農業科技有限公司產業基地勞作。“農時不等人,產業基地申請開工春耕後,鎮上派工作人員來指導做好疫情防控,有序復工。”公司黨支部書記陳建彬介紹,公司採取“基地+農戶”方式分批分散用工,帶領附近5個村200多名群眾發展芋頭等特色產業,並向他們提供種子、化肥等農資,免費給予病蟲害防治技術指導,對農產品保價回收,讓他們無後顧之憂。

“我們堅持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兩手抓、兩手硬’,儘量把疫情對生產生活的影響降到最低程度。”浦北縣委常委、組織部部長林廣生告訴記者,目前,全縣644名第一書記和工作隊隊員奮戰在一線,帶領黨員群眾投入到春耕備耕、脫貧攻堅這場硬仗中,全力奪取疫情防控和脫貧攻堅“雙勝利”。

企業是推進貧困群眾就業脫貧的主渠道。廣西各地採取“一企一策”“一事一議”等措施,及時調整工作策略,千方百計幫助企業恢復生產。“公司目前已有540多名員工回來上班,實行‘三班倒’上班制度,車間生產基本正常。”位於桂平市長安工業園區的廣西金源生物化工實業有限公司辦公室主任黃園園介紹。

“當前疫情防控工作進入一個新的階段,我們一手抓疫情防控不放鬆,一手抓復工復產不怠慢,加快推進企業復工復產,確保疫情防控與經濟發展兩不誤、雙勝利。”貴港市委常委、桂平市委書記韋慶強說,桂平市推出15項“暖企”措施,激勵、幫助企業全面復工復產,目前全市企業復工率近100%。(記者 周仕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