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是人生的一場修行(一)

如果說以前婚姻的最大目的就是繁衍,是傳宗接代,每戶人家不生個兩三個小孩就不罷休,如果只生一個,還會被恥笑為獨苗。結婚是門當戶對,在鄉下門戶都相當,差不多就可以了,結婚的對象距離也多在附近十里範圍內。

逢年過節就是辦結婚的時候,那個時候的結婚不會說一定要做新房子,婆媳不存在分開居住的事,結婚一般是不需要借錢的,不管是彩禮還是酒席,一般人家都置辦得起。

結婚前都會有,男女方媒人牽線,看人家也就是訂婚等過程,事實上男女方都答應了,但這個過程要走,類似於辦理民間的結婚證。

通常結婚那陣子,同屬一大家族的人都會來幫忙,女人忙洗菜廚房事務,男人忙著桌椅碗筷餐具等事物,沒事就一起打牌聊天,現場熱鬧非凡。

往往在一戶人家辦婚姻是忙不過來的,這時一般會選擇在祠堂辦酒席,有時也會在主家和鄰居家辦酒席。

一場婚姻辦下來,開銷和收的禮金相當,可以這麼說親戚家的人結婚,大家一起湊份子幫忙出人力,相當於大家一起過了一個大節,這種大節往往歡快持續三天。

婚姻喜宴過後,人們閒時還會延續話題熱度幾天,不久又會有其他的親戚結婚開始,每年過年前都是一場接一場的結婚鞭炮聲。

對於村裡有錢家族大的人辦的酒席場面一般相對大,接的客比較多,大家會羨慕得誇獎幾聲。

對於家族小人少辦的酒席不多,大家也不會笑話,這種同情相知心態都比較普遍。

結婚時長輩們的建議祝福大都是好好過日子,早點抱娃,多子多福什麼的,很少談到錢。

鄰近的村民多半或遠或近能扯上親戚關係。那個時候的家庭分工一般是男主外女主內,實際上碰到農忙的時候,男女老少都要忙上一陣子。

幾十年前物質生活貧乏,可以說大多過的都比較苦,婚姻生活談不上美滿那也能湊合著過,夫妻間雖然也有爭執,但很少到破裂的程度,那個時候的離婚是很少見的現象。

如果哪個村裡有人離婚了,一定會成為新聞,並且很長時間成為大眾話題。

也許是怕成為話題,也許是農村人本來就習慣忍受。反正夫妻遇到較大矛盾傳出鬧離婚的跡象前,長輩親友們就會輪番上陣,將離婚的苗頭打壓下,然後是帶著一股打了勝仗般的喜悅回家。

長輩們的話還是有一定權威的,那時的晚輩可能不那麼聽父母的,但要是不聽其他長輩的,也是不敢當面表示出來,這個面子是要給的,在農村裡牽涉到面子的事相當大。

因此在這種情況下,再緊張的夫妻關係也離離婚總有一段距離,這段距離往往是一般人邁不過去的坎。

也不知什麼時候開始,人們的物質生活水平越來越高,人們的要求也越來越高,不覺間這種要求蔓延到婚姻上面,讓結婚成為一件不容易的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