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靖:“疫路”成長 春暖花開

“疫路”成长 春暖花开

—— 保靖县卧当小学六年级学生成长记

保靖:“疫路”成长 春暖花开

懂事的龙佳琳(中)在辅导弟弟学习。

因为疫情,开学,按下了“暂停键”;因为疫情,成长,敲出了“快进键”。

在这个长达三个月的寒假里,保靖县卧当小学六年级32个学生呈现出与往昔不同的假期模式。在草长莺飞的季节里,笔者亲眼目睹了这些迎春长大的孩子。

“牛娃”听话了

班主任做梦都没想到,疫情期间,班上最让人头痛的杨金,突然爱学习、爱表现,变听话了……面对这个仿佛“一夜间长大的孩子”,老师、家长曾焦虑不堪的面容缓缓地舒展开来。

保靖:“疫路”成长 春暖花开

杨金在帮妈妈整理菜园篱笆。

调皮、捣蛋、不写作业,这些贴在“牛娃”杨金身上的标签不见了。可以讲,杨金成长出现“拐点”,是他的父母立了“大功”。

家住毛沟镇上,父母长期在外打工。远离亲情,隔代管教,杨金是这样长大的,学习不在状态,不服老师教育。水里的人不急,岸上的人着急。

改变,从一个电话开始。

“娃儿读书是天大的事,就算到外面打工赚再多的钱,也赶不上娃儿自己有出息……”上学期末,班主任把电话打到了杨金父母那边。听到老师对自己的孩子这样上心,再三考虑后,杨金父母决定回家轮流陪伴孩子上学。“管学习,纠习惯,改脾气……”就是父母的这脚“急刹车”,杨金来了一个360度的大转弯。

这次疫情中,杨金在妈妈的陪伴下表现得特别好。自年后启动线上教学以来,就没见杨金“三天打鱼、两天晒网”的样子了。“堂堂听、堂堂清”,完成作业的速度和质量都是班上靠前的几个。

值得一提的是,他喜欢参与班级活动、积极主动地表现自己了。当班主任到群里布置“办学雷锋手抄报”活动后,同学们都胆怯地不敢把自己的作品“晒”在群里面,杨金出人意料地做了“第一只敢下水的鸭子”:第一个到群里推送了自己的手抄报作品。

根据手抄报的内容,老师发现他字迹有些潦草,版面、绘画有他妈妈的痕迹。“‘水分’太重了……”老师通过微信与杨金私聊,提出修改意见。杨金把老师的话听到了心里。他从头再来,又认认真真办了第二份手抄报发到群里。这份一气呵成的手抄报完全自主完成,不但画儿画得好,而且字也写得漂亮。

班主任“趁热打铁”,到群里对杨金进行了公开表扬,号召全班同学向他学习。班主任的做法赢得了全体家长的一片掌声。

在掌声里,杨金树立了自信,体会了成功、走到了“前台”。这事以后,杨金经常积极分享自己假期活动图片,有下田劳动的、有在家学习的、也有干家务活的……

其中,一张照片刷爆了微信家长群:杨金在田坎上,穿着高筒靴,头顶书本遮挡太阳,一副刚劳动完就投入紧张学习的样子。原来,开春了,天气好转了,是种辣椒、空心菜、上海青等蔬菜的大好时候,也是杨金读书的大好时光。两个都重要,两个都不能误。在确保“两不误”的前提下,杨金妈妈把他的课桌搬到了田间,带到田间学习。

“一边学习,一边劳动。”这是一段特殊的学习经历。学习累了,就去劳动;劳动累了,就去休息。休息时,坐下来打开课本,看看书、写作业。

当然,除了到地里挖土、种菜的劳动外,还有在家里扫地、洗碗、切菜、端饭的“好现象”。

“牛娃”杨金就是这样以全新的面貌出现在了家长、老师和同学面前。

“蜗牛”赛跑了

杨玲琴属于那种永远奋力追赶的孩子——由于能力有限,学习吃力,但她从不放弃努力。同学们把长进不大的她戏称为慢慢爬行的“蜗牛”。

保靖:“疫路”成长 春暖花开

秦源、秦福洲两个马腊的“跑男”每天坚持晨练。

“老师,因为我们过几天要外出打工,孩子在家里难得及时参与线上学习了。”这段杨玲琴家长半夜的留言,让班主任有些难过。迫于生活无奈,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多年来,杨玲琴和奶奶相依为命。就是这样一个留守儿童,却依然乖巧、听话、懂事。

因原来学习欠账太多、理解能力欠缺,加之学习缺少一定的方法,导致她在同一知识的掌握上,要比别人“慢几拍”。但小玲琴明白:临近毕业,学习不能“停摆”。

面对家长礼貌的提前告知,班主任及时出手,量体裁衣般帮她拿出了具体的线下学习方案。杨玲琴的功课,没有因为父母的外出而停下来。

一直想赶上去的她,主动向村里大哥哥大姐姐借了六年级下册语文、数学课本。在父母离开后,每天怎样看例题、怎样做练习,她都有安排和计划:每天早上起来就大声朗读课文,“闯关”要读要背的内容;然后做跳绳、跑步锻炼;早餐后,跟教材主动学习两个数学例题,做好相关巩固练习,不会做的,作出标记,要么电话请教老师,要么到寨上去问大哥哥大姐姐,尽量往后赶进度。

此外,她每天都会坚持抄写两课语文生字词和课外阅读。除了学习,她负责打扫家里卫生、帮奶奶去地里干农活,一天都没有停歇,过得很充实。

笨鸟先飞早入林。现在,杨玲琴在完成新课学习的基础上,已进入总复习,提前进入期末“备战状态”。“蜗牛赛跑”已成为整个寒假班上最动人的故事,班主任把她的故事群里,围观的学生和家长纷纷竖起了大拇指。

“懒娃”运动了

现的娃儿们懒的多,爱动的勤快的少。

但是,体育成绩是县里升学考试的一个重要夺分点。一直以来,山里孩子到屋里都没有锻炼的习惯。这段时间,再不动起来,升学要吃大亏。

保靖:“疫路”成长 春暖花开

郑舒欣坚持每天打卡跳绳。

老师急,家长急,学生更急。

就在大家万分焦急的时候,“跳绳达人”出现了。郑舒欣、彭兴吉班上两个优秀代表应运而生,脱颖而出。作为班上“标杆人物”,成绩优异、乖巧懂事、自制力强的郑舒欣荣登榜首,是意料之中的事情;而常常躲懒抱怨、满足于现状的彭兴吉能榜上有名,却是意料之外。

郑舒欣不爱运动,文化成绩很好,但体育成绩总上不去。为了不让体育拖自己升学的“后腿”,她决定“弯道超车”,趁疫情期间悄悄地“赶上去”。

无论天晴落雨,每天都能看到她跳绳打卡的视频。天气好,院子里跳;下雨天,堂屋里跳。每次都要老师在她跳绳的视频下面作出评论,指出不足。原本计划每天跳800个以上,跳着跳着她不满足了。后面改成每天跳1000个,随后又加到1200个……到现在,每天达到1500个以上,而且都是计时完成。

功夫不负有心人。郑舒欣在学校上学时跳绳总不达标,而现在几乎都快满分了。

彭兴吉的出场让人更加振奋。

很多时候,视频中都可以看到他穿不同鞋子、在不同时间跳绳的身影。一日凌晨,班级群里传来了他穿着拖鞋跳绳的视频,据说是他睡前突然想到忘记了当天的跳绳任务,便又从被窝里出来补跳。与老师规定的数目一个不少。大家被他感动了,在群里把 “打卡王”的称号送给了这个曾经厌学的孩子。

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

“跑步达人”秦源、秦福洲的出场,改变的是一个班的“运动状态”。

这两个小小“跑男”的路线就是一个圈:从家里跑到二级公路桥边,再从马夫塘那边跑回来,来回大约3公里。家长群里,每天都可以看到他俩在弯弯曲曲马路上奔跑的身影。有时,还可以看到秦源和爸爸、兄弟姐妹一起赛跑的场景……

秦源变化真的很大。原来,他是吃饭甩碗就走的孩子。现在,除了线上学习、坚持晨跑、睡前阅读外,每天都会主动收拾餐桌、洗洗刷刷、烧火煮饭了。

从来不“冒尖”的秦福洲在每天早上锻炼完毕,会自觉地读书学习。看不懂的题,就拍照或者微信视频询问老师,不放过每一道难题,不让每个问题过夜。还悄悄买来“学练优”等课外资料,强化训练。慢慢懂事的他做完作业了,还会去地里干活或者搞卫生大扫除。屋后的杂草,都是他一个人扯完的。

秦源、秦福洲这两个马腊的“跑男”,让全班“懒娃”都跟到他们后头跑起来了。

“花蕾”绽放了

龙佳琳家住卧当村上河组,由于先天性听力缺陷,靠助听器艰难求学。和同龄人比,她显得内向、自卑,像一朵久久都无法绽放的花蕾。

保靖:“疫路”成长 春暖花开

无人陪伴,无人督促,杨玲琴每天自觉学习。

刚开始线上教学时,老师连她的影子都找不到。班主任很着急,不仅通过电话沟通,还托熟人带信,了解她的学习困难,要求她及时上线,跟上班上同学的学习步伐。

原来,她不在线上,是因为家里困难买不起智能手机。靠打零工养家糊口的母亲早出晚归,带着家里唯一一部手机。没电话,白天无法上网课;晚了,又怕打扰老师休息……小佳琳进退两难,无奈之下,她干脆选择不学。

特事特办。

为让她跟上班级教学进度,班主任和科任教师都给她开了一盏“绿灯”:一天24小时都接收她的作业,都回答她的提问。

在老师的特殊关照下,这个懂事善良、学习认真、成绩优异的农家小姑娘慢慢地走进了“空中课堂”,开始了如饥似渴地学习,群里逐渐看到了她分享的消息。

当班主任推出“AA班级助手”小程序时,她还主动询问如何加入,碰到问题总是及时和老师沟通,同时还给其他学生做出了积极好学的榜样,解锁了一些新的功能分享在群里。

老师很喜欢看到她在微信群里出场,总希望她每天都现身。只要哪天没见她“冒泡”,就会追问过去。

羞答答的玫瑰静悄悄地开了。本次“空中课堂”,她一路狂奔,已跑到班上红花榜第二名的位置。现在课堂中央的她,学习,百分之百参与;作业,百分之百完成,并且每次作业都能赢得串串红勾。不仅如此,在开展的“三八妇女节做菜”活动中,她还大胆展示出自己的“拿手菜”,第一个晒出了自己煎葱花蛋饼的视频。

自信了,阳光了,龙佳琳像绽放的花蕾开在了春天里。

到班上32个学生间打转,收上来的信息都大同小异,归纳起来是:个子长高了,爱上学习了,喜欢锻炼了,懂事听话了。

这个特殊的春天里,孩子们都长大了。

【来源:团结报】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向原创致敬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