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音符書寫特殊的“戰疫日記”

孫公元

疫情發生以來,金普新區一支作詞、作曲家團隊,用音樂的方式,攜手其他文藝工作者,持續開展以抗擊疫情為主題的藝術創作活動,他們有著一個非常別緻的名字——北斗星音樂原創部落。

“音樂讓我們相識”

北斗星音樂原創部落音樂團隊成立於2014年4月,團隊起初因由7人組成,故取名“北斗星”。他們因痴迷於詞曲創作而結緣,為了溝通方便,利於創作,建立了北斗星音樂原創部落微信群。

“我們7人雖來自不同的工作崗位,但都曾為家鄉建設出過一份力,都熱愛大連這片熱土。”作詞家張樹禮說。7人中有人在化物所搞科研,有人在工廠從事技術研究,有人是機關幹部,還有人在企業從事管理工作。雖然在工作中互相沒有什麼交集,但對於音樂的追求使他們走到了一起。“北斗七星”中現已有4人退休,年齡最大的已是古稀之年,但創作激情絲毫不減。大家經常在一起探討詞曲創作心得,共同提升。他們把對生活的熱愛,對時代精神和社會勞動者的謳歌,都化作一個個音符,融入今天的音樂大潮。

自團隊成立以來,共創作詞曲100多首,其中60多首是共同合作作品,眾多作品在《歌曲》《詞刊》《兒童音樂》《音樂生活》《音樂天地》《新歌詩》《上海歌詞》等專業雜誌及中央、省、市電臺、電視臺等發表、播放或演唱,多次榮獲市級以上獎項。

疫情期間創作46首歌曲

中國人民抗擊疫情的偉大斗爭,極大激發了金普新區藝術工作者的創作熱情。“北斗星”團隊每天都在北斗星音樂原創部落微信群裡討論抗疫作品的創作,從選題、角度、語言、藝術性等諸多方面互相交流探討。最近半個月時間,他們先後創作了46首作品,並在多家媒體及官方公共平臺傳播。

“在這次疫情題材創作中,我們都傾注了自己的感情,創作過程中,我們經常會不由自主地留下淚水。”作詞者於聚成表示,這46首作品的靈感,很多都來自身邊真實的抗疫故事。他的作品《美麗的臉龐》歌詞創作,就是因為一位曾任遼寧法制報社記者的老同學發給他的一張照片,照片上一名護士的臉上,印著長時間佩戴口罩形成的印痕。深受觸動的於聚成一氣呵成寫完歌詞,馬上發到群裡,曲作家回曉康邊流淚邊譜曲,完成了這首歌曲的創作。

一個偶然的機會,回曉康得知朋友楊蘭娜的兒子作為大連醫療隊的一員馳援武漢,而作為母親,楊蘭娜直到兒子趕赴武漢途中才得知真相。深深受到觸動的回曉康連夜創作了《無私的傾注》這首歌,楊蘭娜第一時間將歌曲發給了前線抗疫的兒子,讓他雖遠在千里,仍能感受到家鄉人的助威吶喊。

為新區創作更多優秀作品

“這個季節多風多雨,這個季節心沒有距離,這個季節真情湧動愛心永恆,這個季節將銘記在心。”由張樹禮作詞,金普新區著名曲作者王濱作曲的歌曲《這個季節心沒有距離》,將疫情期間人們的生活片段和心理感受娓娓道來,歌曲一推出,就在朋友圈被大家多次轉發,並登上“學習強國”等各大平臺。

由於團隊旺盛的創造力,不斷推出新的優秀作品,“北斗星”已經成為活躍在金普新區藝術大舞臺上的一支重要力量,經常參加新區舉辦的大型文藝活動。在此前新區音協舉辦的原創歌曲評選中,“北斗星”團隊積極參與,多首歌曲報名參賽,作品還登上金普新區電視春晚,創作過“草莓節”主題歌,今年還錄製了一臺作品音樂會。在金普新區“小海娃”系列歌曲推廣活動中,他們作詞的歌曲就有10首,其中一首還在央視播出。

“北斗星”成員表示,金普新區是他們創作的動力源泉。在今後的日子裡,他們會努力為新區創作更多的音樂作品,用高質量的作品為新區建設貢獻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