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內首家生鮮電商已申請破產重組 曾融資近60億

中國生鮮電商的“鼻祖”易果生鮮今年黯然退場。10月13日,有媒體爆料,易果生鮮、雲象供應鏈和安鮮達已於7月30日進入自願破產重組。記者查詢天眼查發現,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向上海市第三中級人民法院申請破產重整,申請人為倪麗靜、馮向東,開庭時間為2020年11月3日。

易果生鮮于2005年成立,是中國第一家生鮮電商。作為生鮮電商行業首個入場玩家,易果生鮮曾頻頻獲得資本青睞。自成立以來,易果生鮮先後受到阿里、蘇寧、KKR投資等知名企業的投資和控股,先後完成7輪融資,累計融資超59.3億元。

在阿里的助力下,易果生鮮訂單量獲得巨大增長,業績一路上升。公開信息顯示,2013年易果生鮮獲得阿里數千萬美元A輪戰略投資;2014年阿里巴巴聯合雲峰進行B輪投資,後獲得天貓生鮮區獨家運營權;2016年又獲得阿里巴巴、KKR投資的C輪投資,融資金額2.6億美金;2017年8月,易果生鮮獲得天貓投資3億美元的D輪融資。

易果集團聯合創始人金光磊曾透露,2017年易果集團GMV達100億,較2016財年披露的36億元增長178%,彼時預計將在2018年實現盈利。根據2017年的數據,易果生鮮的訂單有九成來自天貓超市,呈現出高度的依賴性。

但轉折隨後發生。2018年12月,阿里巴巴組織架構調整,易果生鮮將此前負責的貓超生鮮運營轉交給盒馬鮮生,並與盒馬深化合作,以進一步打通線上線下,加速建設和升級生鮮供應鏈體系,推進阿里生鮮全鏈能力。至此,外界認為,易果生鮮從“寵兒”變成了“棄子”。

今年年初,易果生鮮運營主體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被上海長寧區法院凍結價值1029.72萬人民幣的股權和其它投資權益,執行法院為上海市長寧區人民法院,其凍結期限為2020年1月14日至2023年1月13日。

同時,易果生鮮還被捲入多項法律訴訟和行政處罰。天眼查信息顯示,截至目前上海易果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已經涉及30項法律訴訟,主要為買賣合同糾紛。此外,還曾因違反稅收規定等原因被行政處罰。

易果生鮮旗下新加坡公司膳盟食品發佈的財報顯示,截至今年6月底,所有與易果相關的個體欠集團的應收款項減去應付賬款共計約1320萬新加坡元(約合人民幣6562.64萬元),其中來自易果生鮮、雲象供應鏈和安鮮達的共為1240萬新加坡元(約6164.91萬元)。膳盟食品董事會認為,易果生鮮、雲象供應鏈和安鮮達的破產重組會對集團的繼續運作造成重大影響。

記者查詢易果生鮮官方微信公號發現,最後一條更新停在了今年7月10日。易果生鮮商城還能正常進入,目前平臺主要在銷售大閘蟹券和牛排,整個平臺只剩下很少幾種商品。

其實,不只是易果生鮮,不少紅極一時的生鮮電商平臺都在過去兩年內遇到了“生存地震”。2019年11月22日,生鮮電商黑馬平臺呆蘿蔔宣佈經營不善導致資金鍊斷裂;2019年11月29日,社區生鮮電商妙生活被爆關閉全部門店,悄然退場;2019年12月6日,生鮮電商吉及鮮宣佈公司融資失敗,要進行大規模裁員、關倉;2019年12月11日,主打淨菜配送服務的生鮮電商“我廚”被發現其官網和APP均已暫停服務。

網經社電子商務研究中心網絡零售部主任、高級分析師莫岱青表示,融資後持續燒錢,不是長久之計。對於生鮮電商來說,有保證的供應鏈渠道,發力高質量資源配置,才能讓消費者買到具有高性價比的商品。眾多生鮮電商平臺在產品種類、服務體驗以及配送方面的特點並不突出,並且始終處於燒錢培養市場、消費習性的階段,這種沒有形成核心競爭力的模式,無法持久延續。

北京日報客戶端記者 馬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