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思想在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扮演什麼角色?

Brian458


  • 孔子的儒家思想主要貫穿在人際關係和治國理政方面。儒家思想是中國影響最大的流派,也是中國古代的主流意識。儒家思想的內容豐富複雜,在廣泛汲取古代典籍精華基礎上逐步發展出理論和思想,即講大一統、講君臣父子,由程朱理學、陸王心學到廢除“封建君主專制”制度等,都體現了儒家思想廣泛的內容。

兩千多年前的春秋時期,戰火瀰漫,群雄逐鹿。在這樣一個動亂年代,整個社會的思想卻是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異彩紛呈。孔子創立了儒家思想,從漢代開始便一直是我們中華民族的脊樑。儒家思想中,“禮樂”、“仁恕”是其思想精華。它的思想不僅滲透到了中國人的舉手投足之間,更深遠的影響著中國的政治進程。

  • “仁”和“恕”是儒學人際關係體系的核心。“顏淵問仁。子日: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人焉。為人由己,而由人乎哉”。意思是,“己所不欲,勿施於人”。顏淵向孔子問仁,孔子回答道:“有一天恢復了周朝的禮制,天下便都成仁了。對於周朝的禮制,孔子是極力推崇的。
  • “禮”作為一種社會規範,只要人們都遵守這個社會的規範了,整個社會便會井然有序,也就“天下歸仁矣”。對於“恕”,孔子說:自己不想做的,就不要強加給別人。其實“恕”和“仁”都是相同的概念,就是“順乎其本性的善而固力執行”,這就是儒家思想之精義。其結果即“已所不欲勿施於人”。
  • 孔子及其創立的儒家思想,在中國幾千年的封建社會中扮演了重要的角色,乃至到今天仍然發揮著潛移默化的作用。

冷雨似箭


封建王朝對於儒家思想的看法和作用不是統一的,我以秦漢兩朝為例說說。

中國的第一個封建制王朝——秦大舉“焚書坑儒”,視儒家思想為逆道,不可學不可用且不能留。這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次對儒家思想的完全拋棄。大秦帝國不可謂不強大,且有李斯治法於內,蒙恬討亂於外,修長城以拒外戎,然而不過短短十五年時間就崩塌了。

劉邦經過多年征戰,力敗楚王項羽,打下漢家江山。漢初他以道家治國,強調休養生息。並且劉邦向來輕儒,還曾發生過“尿撒儒冠”的腌臢事。然而,當上皇帝的劉邦也逐漸認識到了儒學的作用。第一個改變劉邦思想的是大臣陸賈。

建國初,陸賈經常在劉邦面前稱讚儒家經典,劉邦說:“乃公居馬上而得之,安事詩書!”陸賈說:“居馬上得之,寧可以馬上治之乎?”他還舉了商湯和周武王打天下和治國經驗,以及暴秦滅亡的教訓,他甚至刺激劉邦說,假如秦始皇行仁義,法先聖,那還有陛下今天的江山嗎!

第二個直接勸劉邦啟用儒家學說治理朝政的是降漢的楚臣叔孫通。建漢之前,叔孫通曾經穿儒服來見劉邦,劉邦很厭惡,改為短衣楚制才讓劉邦高興。劉邦稱帝后,滿朝皆是一起打天下的文臣武將,不免缺乏威儀,叔孫通勸諫道:“夫儒者難以進取,可與守成。”於是劉邦讓他起草朝儀。

讓漢朝全天下尊儒並且對後世產生巨大影響的是兩件事,一是劉邦祭孔,二是董仲舒提出“獨尊儒術”。

皇帝祭孔,自劉邦始。《史記》記載:“高皇帝過魯,以太牢祠焉。諸侯卿相至,常先謁然後從政。”太牢,最高規格的祭禮,是用豬牛羊三牲全身做祭品,皇帝祭祀時才用。劉邦經過魯地,以太牢祭孔,不僅意味著劉邦對儒學的肯定,也標誌著官方對儒學地位的最高認同。此後,各諸侯、卿大夫、宰相到任,常先拜謁孔子墓,然後才就職處理政務。

經過文景之治,社會經濟得到大發展,漢武帝時期,更需要建立中央專制的集權制度,於是董仲舒提出了“罷黜百家,獨尊儒術”的主張,被漢武帝採用。以此,儒學在中國兩千多年的封建社會中居於統治地位,也成為中國文化中的核心思想。


國文書院院長韓全義


以“仁”為核心的儒家思想,是我國曆史上第一個也是影響最大的學派。主張統治者以仁愛之心治國,並以“克己復禮”之言行約束自己垂範於民,以期形成一個祥和安定的社會。

這種以“仁”施政,以“禮樂”教化,以“有教無類”開創平民教育之先河的主張,穩固了封建政權,促進了社會發展。

始於隋唐的科舉取士制度,因以儒學經典為主要考試內容,於是儒生地位顯達,成為專制政治的僕從,儒學則成為執政者奴化臣民的工具,文人學士醉心功名利祿,對於科學技術的研究則無人問津,從而導致了自然科學的發展相對滯後。

儒家思想注重於社會人文問題的探究,在治國安邦、個人修養等方面具有積極作用,但其中也有禁錮個人思想,歧視女性,以地位高低而區別尊卑的封建糟粕,所以應結合實際客觀理性的對待這一學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