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的真正意義是什麼?真的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嗎?

天涯問教


大家好!我是子夏尋源,很高興來回答這個問題。個人認為,生命是一個體驗的過程,而旅遊就是最重要的體驗方式之一。旅遊的真正意義可從以下幾個方面詮釋:

1、親近自然

大自然以它無窮的魅力和神秘感,帶給人無盡的遐想。一年四季春夏秋冬各具特色,風霜雪雨,江河湖海,梅蘭竹菊,風雲雷雨、花鳥蟲魚……無不引人入勝。

2、釋放壓力

現代社會千變萬化,人們生活和工作壓力大,有些人因為太忙了,不能及時宣洩情緒,往往活得很累,嚴重者甚至出現心理障礙,如果能適當安排時間外出旅遊一下,可以分散注意力,調整好心態,所以旅遊是很好的放鬆方式。

3、增長見識

有人說讀萬卷書不如行萬里路,其實這兩者是相鋪相成的,讀書是和作者的心靈對話,腹有詩書氣自華,人的底蘊的加深,和讀書有絕對的關係。一個飽讀詩書的人,他對行萬里路所獲得的綜合能力和素質的提升,以及對生命的感悟和人格的昇華,是頭腦空空的人無法企及的。所以我們不但要多讀書,讀好書,還要多給自己機會去旅遊。

4、放大格局

俗話說人上一百,形形色色,有的人見多識廣、心胸開闊、志向遠大,有的人小肚雞腸、心胸狹隘、鼠目寸光,這倒不是說旅遊會造就前者,但旅遊真的有潛移默化的影響。

5、豐富人生

生命就是一個體驗的過程,怎麼過都是人生,不過是豐富與簡單、卓越與平庸之區別而已,拓展生命的寬度,不負韶華,讓短暫的幾十年光陰過得充實些,也不枉世間走一遭,旅遊便是豐富人生的好方法。

所以趁精力旺盛,時不時來一場說走就走的旅行,讓生命盡情享受旅遊帶來的樂趣,真的很有意義!











子夏尋源


旅遊的真正意義到底是什麼?個人感覺沒有人可以說的清楚,都是稀裡糊塗的順從社會的大流,而我對旅遊的理解是:生活不能一塌而就,需要換個環境。

人生就是一場修行

其實人生就是一場漫長的修行,在這長達幾十年的修行中,不能太過於平平淡淡,總要出去走走、轉轉,圖個新鮮、好奇,讓我們暫時忘記生活的喧鬧和煩惱,靜靜的去享受大自然的美好,為自己找到新的平衡點,當每次旅遊歸來後,你都會發現一個全新、一個心情更好的自我。

在旅遊的中,我們能學到好多

當然在旅遊的中,我們能學到好多知識,要不古人則有讀萬件書不如行萬里路的說法。就像我上學的時候,課本中、老師常常講的頁岩、頁岩,什麼是頁岩?

學了二年還沒有真正的弄清楚,真正到了實習,跑到存在頁岩的山中一看,原來這就是頁岩呀。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若非親自去體驗、實踐,怎會明白其中的奧妙與箇中的道理?走萬里路就是累積經驗,累積的經驗越多、閱歷的知識豐富,對事物的認識便更為正確透徹,旅遊也是認識道理、透徹人生道理一個過程。

樓主問的這一句話完整的是“讀萬卷書不如行千里路,行千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我估計等到人生修行的最後面,才能真正理解後面的兩句話的意境:行千里路不如閱人無數,閱人無數不如名師指路。


小成城


你好,我是一隻小丫子。一個喜歡帶著書本旅遊的旅行博主。同時也是從事教育行業多年的教育人。很高興替你解答這個問題。

作者的提問我暫且把它分成兩個部分來回答。首先,我要回答的是旅遊的真正意義是什麼。旅遊,對於不同的人,在不同的人生階段,有著不同的意義。具體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說:

旅遊的定義

旅遊的定義,旅是外出,既為了實現某一個目的,從一個地方到另一個地方的過程;遊是遊覽、觀光、娛樂。所以二者結合起來,旅遊的定義是從我們固定居住的一個地方去到另一個地方進行遊覽、觀光、娛樂、放鬆的過程。

旅遊是生活的調味品。

我們長期居住在同一個地方,過著三點一線的生活。久而久之,難免會覺得枯燥無味。現代生活節奏快,我們也無時無刻面對著譬如升學、工作、結婚、養家等這樣那樣的壓力。為了給我們枯燥無味的生活增添點色彩,緩解生活中的各種壓力,短時間的逃離現實生活的紛紛擾擾,讓心情得以放鬆,我們可以選擇一次遠行。去看美麗的風景,去看外面的世界,去遇見有趣的靈魂,去發生有趣的事情......


旅遊是生活的儀式感。

除了調劑生活、緩解壓力、增加趣味,旅遊還給我們生活滿滿的儀式感。比如一次意味著步入成人世界的畢業旅行;一次甜蜜浪漫的蜜月旅行;以及一次精心安排的週年紀念旅行......不僅僅是人生重要節點的標誌,也是你人生旅途中最有價值的回憶。這樣的儀式感,鼓勵你前行,給你不斷進步的勇氣;也會成為當你老了,坐在搖椅上慢慢搖的時候腦海中最美的回憶。

旅遊是成長的催化劑、視野的開拓者。

人這一生,不可能像一隻井底之蛙,永遠只在自己的世界裡“坐井觀天”。我們在一座固定的城市,看著固定的人,做著固定的事情,過著固定的生活。因為熟悉,所以安全;因為安全,所以安於現狀不思進取;因為視野不夠,所以永遠不會成長。因此我們應該也必須去外面的世界去看看。去不同的城市,看不同的人,學習別人的做事方式,看不一樣的生活方式。不出去看看,你便覺得世界就是你看到的那個樣子的。而你看到了不同的世界,才知道,自己原來還可以有更好的選擇。比如近兩年各類學校流行的研學旅行以及公司舉行的各種商務旅行、團建活動等都是把旅遊和學習相結合的例子。


旅遊是情感的升溫器。

一段關係需要升溫,我們也會時不時的安排一段旅行。比如我們的閨蜜遊、親子游等。路途中的相互照顧、共同經歷、奇聞軼事都會讓我們的感情迅速升溫。

旅遊是傷口的癒合劑。

當你面對各種紛紛擾擾無法走出來的時候,來一場說走就走得旅行,從當下的窘境中抽身而出,把注意力轉移到其他地方,你會發現,其實也能走出來、挺過來、好起來。


這是對於個人而言,旅遊的意義因人而異,因階段而異。其實從前半句的回答,我們大概也能推出後半句的答案;“讀萬卷書真的不如行萬里路嗎?”我的答案是否定的。“讀萬卷書”和“行萬里路”其實是人生的兩種形態,並不矛盾。對我個人而言,這兩者缺一不可,同等重要,相輔相成。

有人說,沒有文化積澱的旅行也只不過是花錢當了一次“郵差”。也有人說,“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讀萬卷書“是我們旅行前的文化積澱,沒有文化積澱的旅行看到的只是自然景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看景是景......”有了文化積澱的旅行,看到的或許不只是自然景觀,還有很多的人文、歷史感悟等。“行萬里路”便是把書中的“黃金屋”和“顏如玉”搬到我們的旅途中。看山不僅是山,看水不僅是水,看景不僅是景。比如說,你沒看過《三國演義》,你對張飛廟結義樓裡的“桃園三結義”場景便毫無感覺;你沒看過《消失的地平線》,你便不會理解香格里拉的另外一種美......

以上是我對這個問題的解答。更多精彩,歡迎關注@一隻小丫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