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間有一種說法是富人貸款,窮人存款,果真如此嗎?

保定農村走一走


1.現實確實是這樣,富人有做實體或者其他的投資。他需要大量的資金週轉,身邊都沒有多餘的現金。他所投資的領域的回報率比銀行的利息要高很多,所以相對來說貸款的比較划算。

2.窮人的話生活圈子比較窄,生活閱歷導致他不敢投資。只僅僅是一份工作,養家餬口,為了避免生活中不確定性的風險只好將多餘的錢存在銀行。


鑫鑫評說


銀行靠放貸生存,富人靠借銀行的資金週轉,窮人把錢存入銀行。實際上這三者的關係是:銀行坐地賺錢,富人利用銀行的資金錢生錢,窮人讓銀行來保管自己的錢。

富人貸款是為了投資賺錢,讓利潤最大化,讓資金良性運作,有再生產的能力,然後產生再生資本。當然投資也有風險,失敗破產者不乏其人,讓曾經風光無限的老闆,最後淪為了真正的無產階級。

人窮志短,窮人存款是因為窮人窮怕了,而且由於窮人人際圈子的侷限,也沒有好的投資渠道,更不用奢談什麼投資理念,只要有存款,心裡就踏實。不過有一點好處就是,雖然窮一點,但日子過得比較安穩,沒有大起大落,沒有爾虞我詐,不用在商界血拼,不會徹夜難眠,更不會掉進萬丈深淵。

但是,因為這些年房地產的火熱,讓很多窮人也加入了貸款的行列,貸款不再是富人的專利,很多窮人也稀裡糊塗地也加入了貸款大軍,今年這景象,有的人房子已經斷供。有數據統計,今年已有115萬套住房在司法拍賣,一是房價下跌,二是個人收入跟不上,預計未來會有一億人受此影響。

貸款的目的是為了提高生活質量,讓錢的使用發揮出更大的作用,一旦偏離了預期,很可能導致萬劫不復,所以富人一不小心就會變成窮人。如果窮人膽大,並且看準了投資市場,說不定還能白手起家,但是很少,畢竟上輩人傳給自己的資源有限,基礎佔很大的優勢(包括人脈、經濟基礎和經營頭腦)。

楓樺葦岸

於2020年2月23日


楓樺葦岸


這個說法確實是正確的,而且還不僅僅是民間說法,在現實生活中也證明了這一現象。

1.為什麼會產生這種現象呢?其實核心就是兩個原因,一個是由於資產規模的極大不同,導致對於金融產品的需求不同。另外一個就是資產數量的不同,導致對於人的安全保障性的需求滿足不同。所以揭開現象看本質,瞭解不同的需求目的,採取最正確的行動,這是人在財富在達到不同階段時,所採取的最正確的反應。

2.富人的資產是進行了全方位的資產配置,基本上各類資產都會有一些。在其中,固定資產或者長期資產的比重可能會更大一些,例如房產、商鋪、股權投資等等都會進行購買和擁有,只有資產多元化才能保障出現風險和意外時,不至於全面受損。這就是多樣化資產配置後的風險對沖原理。那麼在此情況下,如果需要流動性的資金需求,那他只有去貸款了,而不會進行變賣。因為貸款只多付出利息,而變賣則要遭受折價損失,以及面臨再購買的價格風險。

3.富人的資產總量相對是比較可觀的,其實貸款主要是解決他的流動性的需求,例如暫時的週轉性的需求,或者臨時性的大額開支。他並不用擔心未來還不起的問因為有可能這部分貸款只佔資產總量的極小一部分。所以富人會將臨時性的貸款或長期性的貸款作為一種解決流動性工具來使用,當然也有些富人會將貸款作為賺錢的槓桿工具來使用。最終有失敗的也有成功的。

4.但是對於窮人來說,資產總量也是非常有限的,存款是對於自身的生活穩定的安全保障也是非常重要的。 在一定程度上,存款就變成了最佳的選擇,它可以增強對於窮人的意外生活保障,而變成了平穩生活的最佳屏障。窮人也不敢去貸款,因為一旦還不上,就有可能面臨著家破淪入赤貧的境地。

5.當然,對於金融機構來說,從安全性角度,他更願意貸款給富人,而不願意貸款給窮人。這就造就了富人貸款的門檻較低,而窮人貸款的門檻很高。逐漸的窮人就變成了存款者,而富人變成了資金的使用者。假如窮人需要貸款,那就需要支付非常高的資金成本才能得到款項,而富人很輕易就能得到資金成本非常低的貸款。

所以在前幾年互聯網消費金融,就打出了讓窮人能快速借到錢的口號。但是最後發現他們更加很多,因為窮人相應要付出了借款成本極其高昂,同時個人隱私全部被暴露的高昂代價,這是很多窮人在借款之前沒有想到的,而且暴力催收讓他們更加瞠目結舌。

這麼一對比,其實不借款,量入為出可能是更正確的選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