疫情教學如何開展思想教育和勞動教育?

虎哥數學物理


疫情教學如何開展思想教育和勞動教育?這個問題問得非常好!

我們各學科教師可以依託自己的教學內容,向學生深植“生活即教育,社會即學校”教學理念,創新教學方法,把生命教育、疫情防控教育、愛國主義教育等貫穿線上教學全程,加強育人效果。

我們要開展好生命價值教育。人最寶貴的是生命,最重要的是對生命價值的理解。中華民族歷來講究:“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電視劇《士兵突擊》裡的許三多曾說:“有意義就是要好好活,好好活著就是做有意義的事。”疫情面前,對生命的理解直擊每個人的內心深處。年已八旬的鐘南山院士、年已七旬的李蘭娟院士毅然掛帥出征,廣大醫護工作者衝鋒救治一線,各省援鄂醫療隊不遠萬里緊急增援,人民軍隊除夕之夜火速馳援武漢,千千萬萬社區工作者、鄉村幹部、公安民警堅守防控前線,難以計數志願者盡其所能踴躍支援……這些發生在全國各地、各族人民、各行各業的活生生事例,是教育廣大青少年敬畏生命、珍愛生命、發揮生命價值的很好教材。

我們要開展好憂患意識教育。未雨綢繆、居安思危,是人類社會區別於動物界的重要生存能力,也是人類社會綿延不熄的重要因素。新年伊始,在男女老少、各族各界的記憶裡,都是安樂祥和、親朋團聚、舉國歡慶的美好時刻,新中國卻遭遇了史無前例的突發疫情。對於災難,對於變故,我們不應該選擇性無視,不應該逃避,也不應該一味地強調現實只有好的一面。而是要引導青少年勇於正視現實,客觀分析、理性對待事實,要讓青少年在“看清生活的真相之後依然熱愛生活”。在引導青少年始終熱愛生活、始終嚮往美好、始終內心充滿陽光、始終看到真善美普遍存在的同時,還需要加強青少年對衛生健康、生命安全的憂患意識,對國家、社會、家庭風險挑戰依然存在的憂患意識,要引導青少年養成多思慮長遠、多謹慎行事、多憂國憂民的思維和習慣。

我們更要開展好愛國奉獻教育。愛國主義是中華民族永恆的民族精神,樂於助人、積極奉獻始終是中國人民的優秀品質。在此次抗擊疫情的人民戰爭中,無論醫生、護士還是普通群眾都紛紛投入,支援抗擊疫情一線。全國各地各族人民,地不分東南西北,人不分男女老少,紛紛捐款捐物,為疫情防控獻出自己的一份力量。愛國的深淺、奉獻的大小與能力的強弱、學歷的高低、性別的差異、年齡的大小並無多少相關,關鍵在於個人情感、個人觀念。要引導青少年充分看到先進,深刻領會先進,積極學習先進,儘可能讓自己成為先進,讓愛國主義、奉獻精神、善念善行在青少年心中播種、成長、開花、結果。

我們還要開展好知恩感恩教育。中華民族向來是懂得“知恩圖報”的民族。我們需要感謝每一位為疫情防控付出努力的人,特別是要感謝為疫情防控而犧牲的醫生、護士、志願者等等。全國人民為抗擊疫情出錢出力鼎力支持,正是中華兒女知恩感恩的體現。在疫情中我們也看到,有老人捐款留名為“知恩者”,有汶川人民開著掛有“汶川感恩你,武漢要雄起”條幅的卡車向武漢捐贈上百噸蔬菜,有貧困戶捐贈口罩、香蕉、蔬菜,有治癒患者紛紛趕回醫院獻出自己的血漿……這些都是知恩感恩的現實教案。當下我國教育,越來越強調素質教育。而素質教育,不是簡簡單單地讓學生多才多藝,知恩感恩的傳統美德更應該成為每個學生的必修課,成為每個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素質。

疫情期間,李蘭娟院士建議,此次疫情結束後,希望國家給年輕一代樹立正確的人生導向,把高薪留給德才兼備的科研人員,適當管控娛樂圈那些“明星”動輒上千萬的片酬。確實,這引導社會對各行業的價值導向,釋放了一個信號——做真正的勞動者,反對“不勞而獲”。疫情中湧現的各行各業的最美勞動者,就是勞動教育最好的活教材。勞動教育的重要性毋庸置疑。但現實中,勞動教育常常被淡化。當前勞動教育重點是在系統的文化知識學習之外,讓學生動手實踐,出力流汗,在勞動實踐中進行教育。在家學習絕不僅僅只是讓學生搞好學科學習、知識學習,還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尤其是健康知識和生存能力,這就離不開勞動教育。針對城市、農村學生等不同群體設計不同的勞動教育內容。比如,城市學生以居家開展勞動教育為主,農村學生還可以適當開展一些農業勞動教育;針對不同類型家庭的生活方式和工作需要,還可以開展一些獨特的生活技能、手工等勞動教育。

立足當下,願身處特殊階段的我們都能做到心中有愛、眼前有光,靜候春暖花開之時。


阿麗語文


【疫情期間如何開展思想教育和勞動教育】

疫情期間,雖然沒有學校的課堂教學,但生活這部大書給了我們極好的思想教育機會。

一、嚴守規則教育。

戰疫,顧名思義,就是與瘟疫作戰,是戰爭。軍人以服從命令為天職。身處這場戰役中的每一個人,都是戰士,只是有的在抗疫一線,有的在後方而已。每一個人都必須絕對服從命令,服從國家的統一指揮,嚴守戰時紀律,嚴守戰時規則,這是取得戰疫勝利的保證。鄭州毒王不守規則給國家和他人造成的嚴重損害有目共睹。所以,教育孩子和家長遵守紀律,遵守規則,這會讓他一生受益。

二、敬業精神教育。

敬職敬責,這是每一個從業者都必須具備的職業精神。這次疫情中,醫者衝在抗疫第一線,與病毒正面交鋒;社區服務者做好服務,為抗疫提供後勤保障;警務人員維持秩序,為戰疫營造一個安全的環境;師者教育教學,從思想上清除思想病毒;全國人民都宅在家中,不為戰疫添亂……各行各業,盡職盡責,堅守崗位,恪盡職守,為取得戰疫的階段性勝利出工出力,添磚加瓦。所以,用疫情中的人和事教育孩子要有敬業精神,讓他能夠在社會上立業。

三、善心良知教育。

疫情期間,人性得到了放大。面對天災人禍,面對眾多受難者,懷一顆慈悲心,用自己的善溫暖世間所有受難的人們,溫暖這個社會,溫暖人間。學學韓紅,用自己的善舉善行詮釋生命的意義。所以,用疫情中的善心和良知教育孩子,他的一生終將會有好報。

四、助人為樂教育。

疫情期間,災難來臨,面對眾多無助的眼神,伸出自己有力的雙手。就像武漢汪勇們一樣,面對心裡的恐懼,面對重重困難,毫不畏懼,勇敢地向需要的人們伸出自己有力的臂膀,降臨在需要的人們身旁,成為最美的天使。所以,用疫情中的人和事教育孩子樂於助人,最終孩子也會得到天助。

五、誠信敢言教育。

“言無常信,行無常貞,惟利所在,無所不傾,若是則可謂小人矣”,這是荀子的話。疫情期間,我希望孩子們學學李文亮,學學艾芬,學學鍾南山,用一顆誠信之心,用直言的方式表達對祖國對人民的熱愛。所以,用疫情中的人和事教育孩子誠信敢言,讓他在社會上有立身之本。

六、認識死亡教育。

疫情期間,我們每天都在面對大量生命的流逝,看到的是悲傷逆流成河。讀懂死亡的意義,向死而生,不辱自己生而為人的使命。所以,用疫情中的人和事教育孩子正確認識死亡,這樣他才能理解生命的意義。

七、熱愛勞動教育。

疫情期間,全國停工停學,世界所有行業都受到了前所未有的衝擊,所遭受的經濟損失異常慘重。這讓我們看到不勞動的產生的嚴重後果。所有,教育孩子,只有勞動才能創造價值,才能創造美好的生活。

八、敬畏生命教育

敬畏生命,敬畏自然,這是我們教育永恆的主題。心存敬畏,就會沒有謊言,就不會有這麼多的生命逝去,就不會有這麼大的損失。所以,用疫情中的人和事教育孩子敬畏生命,其實也是在保護人類自己。

總上所述,我們疫情期間,不但要打一場消滅新冠病毒的保衛戰,還要打一場肅清思想病毒的狙擊戰,讓身心病毒,雙雙滾蛋!



語文楓林


我是蓬萊島勇士,一名初中物理老師,我來談談我的想法。

思想教育,和勞動教育不同於文化課的教育,更偏重於自身的內化和實踐。網課、班會課肯定不適合。所以我建議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來開展:

1、給學生布置一些主題活動,比如:在自家小區幹一件有意義的事情,給小朋友講一個科普知識等等。以此來提升自己的思想水平。

2、安排學生觀看一些有思想的書籍、電影,然後寫寫觀後感,把線上的班會課組織成讀書會,讓學生談談感受。

3、讓孩子當一回小記者,邀請爺爺奶奶等長輩們分享他們那會的艱苦歲月,並自己撰稿描述一下他們的故事。

4、讓孩子在家裡幫助父母幹一些家務活,做一道美食,教爺爺奶奶用智能手機。

總之,以一些生活中的事情來潛移默化的進行思想教育、勞動教育效果比較好。下面是大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的一段話與君共勉:“體力勞動對於小孩子來說,不僅是獲得一定的技能和技巧,也不僅是進行道德教育,而且還是一個廣闊無垠的驚人的豐富的思想世界。這個世界激發著兒童的道德的智力的審美的情感,如果沒有這些情感,那麼認識世界(包括學習)就是不可能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